推荐于2018-02-27
首先,马克思主义包含内容很多。
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核心内容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当前的工作着力点是弘扬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原则。
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原则,要注意以下问题和工作思路:
一是研究的主体性,坚持面向群众,面向现实,面向历史,面向未来的学术研究,坚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的唯物主义原则。
二是行动的主体性,一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一切为了人民,勇于实践,勇于探索,不断创造发展阶段上的历史实践的新境界。
三是坚持历史的观点、方法和立场,辩证地看问题。把国学、优秀传统思想文化和当代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以“国学马克思主义+中国经济学”的理论气概,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形式和实践形态。要动用自然科学的新成就,弘扬劳动权力的人本主义新哲学,让劳动者本位的思想大放光彩。
第四,在新时代和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保卫《资本论》,坚持,继承,批判,发展,提高,创新,弘扬的中华民族的优良的行动之道、学术之德。
总之,主体性即人民性,即实践性,即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处理好以上原则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原则就会被彰显!
不管怎样,新世纪,我们确实已经迎来了保卫《资本论》时代!!
其次,剩余价值理论具体是指《资本论》第四卷。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四卷——《剩余价值理论》中指出,18世纪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A.斯密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在他那里,“政治经济学已发展为某种整体,它所包括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 。斯密第一次把价值归结为一般社会劳动,并从这一观点出发,把利润和地租看成是对工人所创造出来的价值的扣除,被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无偿地占有。这说明他已认识到了剩余价值的真正起源。不过,在斯密的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中既有正确见解,又有错误的、庸俗的见解。由于斯密不能区分劳动和劳动力,因而无法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说明利润如何从劳动与资本的交换中产生出来,他又提出了价值由收入决定,即工资、利润、地租三种收入是价值的源泉,把利润和地租解释为对资本和土地的自然报酬。他还提出了社会年总产品的价值是由工资、利润、地租构成的错误教条。此外,马克思还研究了斯密的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理论。斯密正确地指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同资本相交换的劳动是生产劳动,同收入相交换的劳动是非生产劳动。可是,斯密又用是否生产物质产品来区分资本主义的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
这是一部关于“资本”的史书。客观记录工厂制度的历史秘密。
关于这一点,恩格斯事实上说得更为清楚,也更为明确:
在马克思使自己的名字永垂于科学史册的许多重要发现中,这里我们只能谈两点。第一点就是他在整个世界史观上实现了变革……历史破天荒第一次被置于它的真正基础上;一个很明显的而以前完全被人忽略的事实,即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就是说首先必须劳动,然后才能争取统治,从事政治、宗教和哲学等等,——这一很明显的事实在历史上的应有之义此时终于获得了承认……第二个重要发现,就是彻底弄清了资本和劳动的关系……不论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是社会主义者都力图对这个问题做出有科学根据的答复,但都徒劳无功,直到最后才由马克思做出了解答。他的解答如下……一个商品的价值是由体现在该商品的生产中、从而也体现在它的再生产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决定的……如果工人每天给这个资本家做6小时的工,那他就完全抵偿了资本家的支出,即以6 小时的劳动抵偿了6小时的劳动……这样,给这个资本家做事的工人,不仅再生产着他那由资本家付酬的劳动力的价值,而且除此之外还生产剩余价值,这个剩余价值起先被这个资本家所占有,然后按一定的经济规律在整个资本家阶级中进行分配,构成地租、利润、资本积累的基础,总之,即非劳动阶级所消费或积累的一切财富的基础。这样也就证明了,现代资本家,也像奴隶主或剥削徭役劳动的封建主一样,是靠占有他人无酬劳动发财致富的,而所有这些剥削形式彼此不同的地方只在于占有这种无酬劳动的方式有所不同罢了。这样一来,有产阶级胡说现代社会制度盛行公道、正义、权利平等、义务平等和利益普遍和谐这一类虚伪的空话,就失去了最后的立足之地,而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就像以前的各种社会一样真相大白:它也是微不足道的并且不断缩减的少数人剥削绝大多数人的庞大机构。
工人赚企业的钱,企业赚消费者的钱,产品的价格越高,赚得越多。剩余价值理论既不合乎逻辑,也不符合实际。
剩余价值,就是必要劳动之外所创造的价值。资本家出资聘用劳动者为其超长时间工作,超出货币价值的劳动转化为资产,亦即劳动者被剥削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辩证唯物主义:
1、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2、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3、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4、辩证唯物主义最主要、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它的实践性.
历史唯物主义:
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3、社会历史有自身的发展规律.
4、劳动发展史是揭开人类社会发展史奥秘的钥匙.
5、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6、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有反作用.
7、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剩余价值理论,其基本观点是:
(1)资本家向工人支付工资,购买工人的劳动力以后,即强迫工人为其长时间地劳动,货币由此转化为资本;
(2)资本家的全部资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购买工人的劳动力,称为"可变资本",其价值量在生产过程中是可变的,能通过工人的劳动来增加;另一部分用于购买机器设备、原材料、燃料等,称为"不变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量是不变的,只是将原来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3)工人的全部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叫"必要劳动时间",用来再生产工人的劳动力价值,另一部分叫"剩余劳动时间",用来创造新的价值;
(4)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所创造的新价值,就叫剩余价值;
(5)剩余价值本来是工人劳动的产物,应归工人所有,但是却被资本家凭借对企业的所有权无偿独占,这就是资本家剥削工人发财致富的秘密;
(6)资本家为了加强对工人的剥削,赚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所采取的基本途径有两条,一是强迫工人延长劳动时间,或强迫工人提高劳动强度,绝对地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这种方法叫"绝对剩余价值";二是通过技术进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即缩短工人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这种方法叫"相对剩余价值";
(7)利润、利息、地租以及商业、运输业、金融、保险、服务业等非产业部门职工的收入都是由产业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转化而来。
以上剩余价值理论的核心有两条:
(1)资本家主要通过强迫工人延长劳动时间的方法来赚取利润;
(2)只有产业工人的活劳动才能创造新价值,其他生产要素以及商业服务业等非生产性行业的职工都不能创造新价值。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