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评价《记忆大师》?
悬疑片绝非当下备受众青睐的主流电影,或许可以说悬疑片的市场并不理想,也不开阔。在这样的环境下,《记忆大师》可以冲出重围,在电影市场进入爆发期,众多不同类型的影片厮杀角逐中占得一席之地,确应得到足够的尊重和肯定。
在缺乏足够成熟的类型片体系支撑下,《记忆大师》让观众们看到了不同以往的国产悬疑片,更可以视为国产悬疑片的破冰之作。当下,主打悬疑路线的影片多为小成本制作,缺乏扎实考究的剧本支持,为得不过是以小博大,在红火的电影市场中浑水摸鱼拿些甜头,很少有能够让大家记住的影片。当年,《催眠大师》似乎让中国悬疑片看到了一丝光亮。虽然整体并未光彩夺目,但是中规中矩的表现,完整的展现出一个合理的故事,俨然是此种类型片的一大进步。从《催眠大师》到《记忆大师》,导演陈正道对类型片的把握愈发纯熟,也在不断进行着开拓和创新,真正让中国的悬疑片有了一次大升级。
影片讲述了黄渤饰演的主人公江丰因手术失误载入一段杀人犯的记忆,进而引发了一连串错综复杂的惊险故事。“记忆移植”,一个略带科幻感的主题,而“记忆”也往往成为悬疑片创作者们钟爱的梗,诺兰的《记忆碎片》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当然,《记忆大师》还稍逊火候,但是软科幻和硬推理结合的崭新创作模式,还是让人耳目一新。记忆中总是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有着浓郁的神秘色彩,这也让以“记忆”为主线的悬疑片有了足够大的发挥空间,悬疑片需要的就是剧情的层层解密、推理和反转,最好的效果是让观众看完后恍然大悟,后来细想的时候也觉得合情合理。
过往的所谓悬疑片都是生硬的制造悬疑,营造个静谧的空间,配合着“诡异”的音乐,突然在身后或某个方向出现的人物或者事物,牵强的悬疑,也只是自己吓自己的无病呻吟。在这方面,陈正道做得足够优秀,多重空间的叙事设置让主演们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黄渤、段奕宏两位影帝的表演具有很强的代入感,多重视角审视剧情发展也让影片在剧情呈现上展现了不俗水平。同时,软科幻的记忆删除和记忆重置的设定,巧妙地设置了很多误区,让观众在回忆、梦境与现实空间中辗转,真正做到悬念迭起,出人意料。
优秀之处有目共睹,可故事情节在逻辑上仍存在牵强之处,人物动机还有待进一步推敲,日常对话等台词表演起来稍显突兀生硬。影片铺陈过多,造成段落协调难以得心应手;导演想说的很多,做的也很多,可在有限的电影时长内,要做到面面俱到又谈何容易!往往就会顾此失彼,头重脚轻,甚至是烂尾的下场。可喜的是,影片没有烂尾,虽然磕磕绊绊,在抽丝剥茧的过程中几经反转也是瑕疵外漏,但是不得不说,摆脱了“看到开头知道结局”的类型片通病的《记忆大师》仍然以很强的代入感,更富有创意的视角,让自身成为国产悬疑片中的上乘之作。
或许在指导能力上与大师们还有一段距离,在剧情合情合理上还不够优秀,但至少能让我们看到一个可以欣然接受的结果,而故事的答案直到结尾处才被揭晓,也真正的走出了“看了开头便知结局”的尴尬悬疑。对于自己的作品,陈正道曾谦虚地给《记忆大师》仅打出3星的成绩,称“这是为自己的勇气与野心点赞”。野心当然可以很大,勇气也值得鼓励。陈正道能够守住自身较为擅长的类型片不断突破创新实属难能可贵,而中国电影的发展也正需要这样的血液。
推动一种类型片的进步发展需要创作者们在充分理解及认知下,全面地释放自己的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可以,更要专注的把一种类型做到极致。过程中要耐得住寂寞,避免随波逐流,被市场走向所驱使而丢掉了自己擅长的。只有这样,才能够和观众形成更加良性的互动,形成更为真切、更深层次的情感交流。
《记忆大师》是陈正道导演继《催眠大师》之后,推出的第二部悬疑商业电影。整体来看这部电影已经具有强烈的导演个人风格,且在票房和口碑方面收获都还不错。《记忆大师》整体上表现出一种极其冷峻的风格,故事节奏紧凑,悬疑片的反转设置值得玩味。整个故事情节,导演故意打散,却不妨碍观众对“整体”故事情节的拼凑,反而增加了观众观影过程中寻找“真相”的乐趣。这部电影,不管是细节方面,故事架构方面,还是想象力方面,都算是给了观众不少惊喜。尤其是对“家暴”这一主题的思考,让整部电影有了厚重感。
《记忆大师》是以“记忆交换”延展出一系列犯罪故事,通过黄渤(沈丰)的观众视角和段奕宏(沈汉强)主角视角,对童年凶杀案、几日前凶杀案和进行时凶杀案,巧妙地剪辑在一起。沈丰因“记忆交换”出现差错与他人交换了记忆,在新的记忆中不断的闪回凶手案现场,也因此沈汉强将其设定为几日前一起凶杀案的嫌疑人。随着记忆的不断复苏,沈丰意识到沈汉强就是前几日凶杀案的凶手。这时,沈汉强已经步步为营将法医陈姗姗(杨子姗饰演)诬陷为凶手,甚至想杀害沈丰的妻子——这位事业梦想和家庭梦想都“失败”的女人。
冷峻的电影风格
相对于犯罪悬疑片所特有的暗黑系,记忆大师这部电影在画面视角与色彩上,给人一种冷峻的冲击力。尤其是导演以“记忆”为关键点,设置的时空穿梭,感觉导演对于五六十年代有一种极为独特的情怀,以“黑白”默片来展现的过去时空,想象力,画面感,个人风格极为突出。现实又以彩色片来描述,具有“未来感”的布景设置,审讯室的钢铁置景,将悬疑片的压抑展现的淋漓尽致。而花房的设置,以及沈丰的记忆深渊的美术设计,将导演的个人审美,灵动的想象力完美的体现出来,也给观众以美妙的视觉享受。
故事架构很巧妙
悬疑电影最大的看点就是剧情的反转。记忆大师最巧妙的是以“记忆交换”将故事里面的事件和情感进行了隔离。沈丰虽然能够看到沈汉强的记忆,但却无法得知沈汉强那时那刻的情感。也正因此,沈丰是和观众一样,以一种置身凶杀案事件之外的视角,来寻找“真相”的答案。沈丰视角就是观众视角,很有代入感。更巧妙的是,导演将两起已经发生的凶杀案打碎,同时还在进行一场进行时凶杀策划案,三起案子又有极大的关联性,各种细节承接与情景穿插,极为烧脑。
家暴主题厚重感
在一部悬疑犯罪电影中,以“家暴”为主题,在国内电影里面尚属先例。这部电影对于“家暴”对于女性心理产生的影响,更是描述的极为细腻。尤其是对于沈汉强表达出的,相对于忍受“家暴”不如死去的执念,让观众不得不反观,家暴对一个人,一个家庭的残忍不仅仅在生理上,更是对心理上的一种折磨与摧残。女性作为家暴中的弱势者,又是以一种怎样的心情来承受,且无处逃脱的困境,导演也做了极为收敛与精确的探索。整部电影以这个沉重而有些超前的主题,引发观众对于家暴的各种反思与热议,让一部悬疑商业大片具有社会责任感,从而增加了电影的厚重感。
演员表演很精彩
一部引人入胜的电影离不开演员精彩的表演。记忆大师里黄渤和段奕宏的表演可谓是经典。两个人物的身份设计并不特殊,但展现空间却很强大。
沈丰不过是一个家庭失败的作家,丰富的想象力是他特有的人物个性。沈丰是整个故事情节的推动着,一边追查凶案真凶,一边也在寻求个人感情的解脱。故事情景的推动很好地糅合了作家丰富想象力的人物设定,完成了导演独特画面审美的实现。情感方面的解脱,黄渤将一份克制的爱与理解,演绎的极其精到,令人动容。
段奕宏饰演的沈汉强作为最后的大boss,演的相当收敛。虽然并没有特多的时间来给予人物来完成内心独白,但他却将一个受“家暴”童年阴影,又得不到爱人回应,无人理解,现实中又极为克制成功地极致变态警察角色,演的相当成功。最为经典的应该是最后的一个反转,段奕宏这个大反派在最后时刻,竟然以一个犹豫的眼神,诠释了“记忆交换”之后,沈汉强拥有的沈丰对于妻子的爱。这一个眼神成就了沈丰情感解脱,也成就了沈汉强自我救赎。正因如此,让整个剧情的发展情势,在最后一刻又出此了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