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呼吸(这里指的是口对口人工呼吸)时是主动的吹气,要在捏住患者鼻子后于患者口部施加一个正压驱使含氧气体进入患者肺部以进行气体交换而达到替代患者本身自主呼吸的目的,当然,这只是人工呼吸本身的基础原理。
相对于呼气,在主动地吹气时由于之前气体在肺内滞留的时间相对较短,所以与呼出气体相比,吹气的气体中含氧量较高而二氧化碳量相对较少。不过两者的氧含量自然比空气低,二氧化碳也比空气高。
扩展资料:
昏迷患者或心跳停止患者在排除气道异物,采用徒手方法使呼吸道畅通后,如无自主呼吸,应立即予以人工呼吸,以保证不间断地向患者供氧,防止重要器官因缺氧造成不可逆性损伤。
正常空气中氧浓度约为21%,经呼吸吸入肺后人体大约可利用3%~5%,也就是说,呼出气中仍含有16%~18%的氧浓度。
只要我们在进行人工呼吸时给患者的气量稍大于正常,使氧含量的绝对值并不少于自主呼吸,这样就完全可以保证身体重要器官的氧供应,不至于由于缺氧而导致重要生命器官的损害。
人工呼吸通常采取口对口的方法,用你呼出的气体吹入伤病者的肺部,以保证维持其生命的最低氧气供应。实施人工呼吸时,一只手按压在伤病者前额,使其头向后仰,另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置于其下颌处,上提下颌,保持其气道畅通。
接着,急救者用压住前额的那只手捏紧患者双侧鼻孔。然后,用口唇包紧伤病者的口唇,在保持气道畅通的操作下,平稳地向内吹气,但要注意,千万不要漏气,如果吹气有效,其胸部会膨起,并随着气体的呼出而下降。
吹气后,急救者口唇离开,并松开捏鼻子的手指,使气体呼出,同时侧转头呼吸新鲜空气,再进行第二次吹气。每次吹气的时间为成人不少于1秒,儿童1秒到1秒半,每分钟的频率是8—12次。
2023-06-12 广告
人工呼吸(这里指的是口对口人工呼吸)时是主动的吹气,要在捏住患者鼻子后于患者口部施加一个正压驱使含氧气体进入患者肺部以进行气体交换而达到替代患者本身自主呼吸的目的,当然,这只是人工呼吸本身的基础原理。
对于你所提出的问题,我的想法是相对于呼气,在主动地吹气时由于之前气体在肺内滞留的时间相对较短,所以与呼出气体相比,吹气的气体中含氧量较高而二氧化碳量相对较少。不过两者的氧含量自然比空气低,二氧化碳也比空气高…
所以说辨别是吹气还是呼气的关键在于氧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差别…
回答仅供参考,如有疑问请补充…
鼻部
的情况下在患者
口部
吹气(施加一个
正压
),驱使带
氧气
体
气体
进入患者肺部进行
气体交换
,后放开患者口鼻,在肺部经过气体交换后含氧少含
二氧化碳
多的气体自然从患者肺内呼出,该
过程
反复进行使已
停止呼吸
的患者得以获得氧气而得以复苏,这也是目前最常用的正压通气的作用
原理
。但在此注意,这种方式是正压通气,是与正常
呼吸过程
不同的。
正常人呼吸是一个依靠
胸廓
的扩张在胸内形成
负压
从而进行吸气的过程,早期的一些人工呼吸的仿佛,如仰卧压胸、俯卧压背、抬
手臂
这三种人工呼吸的方法都是依靠
外力
在胸内形成负压而进行气体交换的。
对压胸法和压
背法
而言,在用力压胸或压背时,
胸腔
容积
变小
,肺内气体排出;此后放松停止压迫
动作
,胸廓因弹性恢复原有大小,在此过程中胸廓内出现负压,外界气体进入,完成气体交换。也因为这样,胸外按压时不仅能起到循环支持的作用,也能产生一定的通气,这也是“只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术”的基本原理。
而对于抬手臂法,当手臂被上抬时胸廓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扩张,
此时
也会在胸内产生一定的负压,使外界气体进入肺内;而手臂被放下时胸廓容积变小,将肺内气体驱出。
因此,对于负压人工呼吸法而言是先
呼气
,再在胸廓弹性回缩时吸入气体的。
但相比之下,负压人工呼吸法通常气体交换量比较小,可能比较难达到口对口人工呼吸那样的效果。
回答仅供参考,如有疑问请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