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黄埔军校一期能被称为“天子门生”?黄埔一期的名将有哪些?
或许是因缘际会,或许是时来天地皆同力,在最恰当的时间出现在最恰当的地点,本属于低级军官速成学堂的黄埔军校,却走出了近代最多的将军,无论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在抗战期间和解放期间,大部分的高级将领均出身黄埔军校,堪称民国一大奇观。而被称为天子门生的黄埔一期,则更加传奇。
黄埔军校
1924年,为培养革命军骨干,孙中山决定在广东广州黄埔区长洲岛兴办一所军校,这所军校的正式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由于位于广州黄埔区,因此也被称为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
1924年5月,黄埔军校正式招生,由于此时中国多数地方均处于军阀统治之下,国共双方采取了秘密招生的方式,但仍有大批有志青年纷纷报考。在1200名考生中,正式录取了350名学生,另外还有120名备取。
第一批学生的学期为半年,都是步兵科,组成了四个学员队,由于后期湘军讲武堂的158人和四川的21人都归入了第一期,因此黄埔一期毕业生实际为635人。
黄埔军校毕业生
就是在这仅仅635人中,只要能够活到解放战争期间,几乎人人都成为了将军。人才比例之高,令人咋舌。将星如云的第一期,不但将军数量高,质量也极其出色。
出身于黄埔一期的,仅我们熟知的名将就有:开国元帅徐向前,开国大将陈赓,牺牲于抗日战场的左权将军,国民党西北王胡宗南,国民党陆军总司令关麟征,还有其他诸如杜聿明、陈明仁、宋希濂、郑洞国、李仙洲、李默庵、贺衷寒、许继慎、黄维、王尔琢、范汉杰、桂永清、宣侠父、俞济时、周士第、孙元良、刘戡等等,不胜枚举。因此,国共内战也有黄埔内战的说法,也就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