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矿谱系与成矿年代谱系
2020-01-19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在汉语中,谱系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88)中解释为“家谱上的系统”,但“家谱上的系统”本身也是意思不明确的。在互联网“汉典” 中将谱系与英文pedigree对等,除了保留“家谱上的系统”这一解释之外,还补充了“物种变化的系统”。在“汉典”的印证注释中,还增加了两条解释:
(1)记述宗族世系或同类事物历代系统的书。《隋书·经籍志二》:“今録其见存者,以为谱系篇。”
(2)家谱上的系统。明代归有光《朱夫人郑氏六十寿序》:“至于今四百余年,谱系不绝。”清顾炎武《同族兄存愉拜黄门公墓》诗:“才名留史传,谱系出先公。”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而文化语言,无大殊绝,《世本》谱系,犹在史官,一日自通于上国,则自复其故名,岂满洲之可与共论者乎?”
至于成矿谱系,一般词典(包括“汉典”)中尚未收入,但在百度百科、互动百科和搜搜百科工具中,均给出了成矿谱系的词条,并且解释也完全一样,即:成矿谱系(metallogenic lineage)是指特定区域内成矿作用的演化历史和分布规律。它指示区域内成矿物质在区域地质构造不断演化过程中的行为,成矿物质的组合变化、分散或富集的规律以及区域成矿的继承性或突变性。显然,这一解释来自于陈毓川等(1999,2000,2007),但陈毓川等人的文献中一般都是使用“区域成矿谱系”。因此,一般也将区域成矿谱系等同于成矿谱系。当然不同的区域可以构建起不同尺度的成矿谱系,可见,成矿谱系是具有明显空间特点的。这似乎与“谱系”一词本身的“时间”属性不一致。这是因为,地质意义上的“谱系”显然是时间和空间不能分割的,时间是空间格局中的时间,空间是时间长河中的空间,二者与成矿作用的组合关系即构成“成矿谱系”。换句话说,成矿谱系是以一定空间范围内“矿产资源家谱”的方式来表达成矿规律。
至于“成矿年代谱系”或者“成矿同位素年龄谱系”或者“成矿时代谱系”或者“成矿年代学谱系”等等词汇,都还没有推广使用,也都尚未被规范化,或者给出恰当的定义。但是,这不妨碍科学研究的发展。正如,成矿谱系一词在2000年提交给国家305项目办的《阿尔泰成矿省的成矿系列及成矿规律研究》报告中并没有提出“成矿谱系”一词(当时使用的是“成矿演化的历史轨迹”这样的术语),在2002年1月出版的《阿尔泰成矿省的成矿系列及成矿规律》专著(王登红等,2002)中,虽然给出了“成矿谱系”的名称但也没有明确给出其定义,直到2007年出版的《中国成矿体系与区域成矿评价》(陈毓川等,2007)专著中,才给出了前述概念性解释。这显然需要一个过程。同样,“成矿年代谱系”也需要一个深入研究、逐渐明确的过程。那么,如何理解“成矿年代谱系”呢?为什么大家对“成矿年代谱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呢?
按照目前大家工作中的理解,“成矿年代谱系”指的是通过系统的(而不是零碎的)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查明一定区域内不同类型矿床的成矿时代,梳理其成矿演化的历史关系,最后以“谱系”的方式把成矿规律表达出来。也就是说,“成矿年代谱系”与“成矿谱系”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以精确而系统的同位素年龄数据作为支撑。当缺乏系统的同位素年龄数据,仅仅根据地质依据和逻辑推理而构建起来的谱系可以称之为“成矿谱系”;当具备了完整而系统的同位素年龄数据、相当于“家谱”中的每一环节都不缺失并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框架时(数据链完整),“成矿年代谱系”也就可以建立起来了。此时的同位素年代学资料,起到了“DNA”的作用,因此受到了地质学界和同位素年代学界的高度重视。无疑,要完整地建立起系统的“成矿年代谱系”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为了这一进程发展得更快、更顺利、把我国成矿年代学研究的成果与区域成矿学的研究成果结合得更加紧密,充分挖掘现有资料的地质意义,指导今后地质样品的测年工作,服务于地质找矿工作,编写一部《全国成岩成矿年代谱系》,时不我待。因此,尽管对于“成矿年代谱系”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假如此书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足矣。
当然,成矿谱系与成矿年代谱系的区别也是明显的。成矿谱系强调的是成矿作用的持续性,这种持续性可能体现在某一成矿元素的长期聚集成矿,如华北地台北缘、塔里木地块北缘的铁矿,从太古宙到中生代反反复复地以不同的矿床类型成矿(陈毓川等,2003;王登红等,2007);也可以呈某一组元素形成某一类矿床的方式出现,如贵州-湘中的低温热液型汞-锑-金矿(王登红等,2012)。成矿年代谱系则强调的是矿床的时间分布特征,不论是什么成因或者什么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