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赏析:
相见时难别亦难,说的是义山当时的处境艰难,离开徐州到长安后想进翰林院,向令狐綯说明此时,也就是找熟人走个后门,令狐陶升官之后,为了避嫌谢绝见客。
致使义山处境尴尬,相见难,离别又不甘心,所以出此名句。东风无力百花残,当时义山已经很大年纪,东风无回天之力挽救百花的凋零,映射自己留不住青春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此名句献给所有为理想奋斗终生之人。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和上句呼应,青春难留,云鬓斑白,蜡炬燃尽,月光甚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最后一句起死回生,由深深地“到死”,"成灰"的绝望,到‘无多路’,可见作者还是对綯抱有希望,不肯决绝。
从现在来看,此诗不难看出也是写给令狐綯,希望他看到之后体会到自己的心情,也希望綯能感受到自己并没有绝望,而是继续等待綯这个救命稻草的帮助。
出自:《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唐代诗人李商隐以男女离别为题材创作的一首爱情诗。
原文: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唐代: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
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再。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
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此诗即其中一首。
古诗背后故事:
唐朝之时民风开放,当时教法理论实为强盛,道教更是在其中最为人们所崇拜。李商隐更是在少年时分被家人送去玉阳山学道,或许是风流的天性使然。
在玉阳山其间与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可是他们的爱情根本就不能被外人所知道,少年郎狂热的思慕无从倾泻,只能将自己的感情寄予这诗作之中,内心爱情的狂澜无法抑制。
所以这首诗中更是能将他满腔的热血所读出。十五六岁的少年郎,在那时是为情窦初开,年轻人的感情最为炽热,也是最为朦胧。所以他将这首诗取名为《无题》。
有着朦胧婉转之意,所以更是牵引着读者的心思,为何题目为无题,为何情深了无踪迹。你我相见之时就是困难重重,离别更是难舍难分,况且这东风在这暮春之中更是了无生趣。
百花凋谢,满是荒凉。这首诗一开头便是千古绝唱,化用女子的口吻来叙述他们之间的爱情。李商隐与宋华阳之间的爱情本就是不为世俗所容纳的。
所以他们之间的每一次相见都是在无形的困难之中发生的,光明之中不过是点头之交,而背后的感情却是那么浓烈。少年情深,感情更是稚嫩纯白,他们的感情炽热却也是灼烧了自己。
李商隐将要离开这道观之中,这也就是预示着他们的感情将要结束,可是感情哪能是那么轻易就能断掉,所以他们分别更是难舍难分。
这后一句看似之时写东风百花残,与这整首诗的基调根本不相同但又是处处衔接的一句,东风渐渐的低迷,转眼之间,时间就是这样悄然流逝。
而这“无力”表面上是在说这东风实际上是在说自己的爱情,不能在自己手中支配,不能与自己的爱人在一起,所以他们的爱情在外力之下就像是花儿凋零之后,满是荒凉的痕迹。
2017-07-05
推荐于2017-07-05
“别难”是这首诗的诗眼,更道出了诗人不尽的相思之苦。“见”、“别”、“难”,三字不仅传递出诗人缠绵的相思,也写出了诗人与恋人相见、作别那难舍难分的动人场面,读之不禁使人潸然泪下。三、四句作为爱情盟誓,历来为人们称引激赏。这两句诗运用比兴手法,将春蚕吐丝与蜡炬滴泪这两种常见的自然现象、生活现象,象征相思的缠绵不止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生动贴切,含蓄隽永。五、六两句,悬想虚拟分手后对方的相似状况,此乃古诗中常用的“从对面写起”的手法,不仅写出了对方对诗人的灼灼思念,更曲折地写“活”了诗人对对方的一往情深。
全诗表现了诗人对真挚爱情执著不渝的向往,流露出在爱情出现曲折时诗人内心难以言述的悲哀,更形象地表现出在封建礼教束缚下士大夫对爱情既有所追求,又不免犹豫的精神状态。作者虽能执著追求,但却只是无望的抗争,故这首诗就更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无题》全诗中流露出一股浓浓的相思,却迟迟不见归期的相思之苦,也表达对爱情的执著追求精神.
一、 内容分析
李商隐的无题诗,大多是以爱情为主题的,在同类诗中,数他的无题诗最著名。这里选的一首,是他的送别诗。诗开头两句写出了情人之间相见之难而离别更难,一个“别”字,既点出了情人要离别,更表达出离别之难,离别之苦。
更妙的是第二句“东风无力百花残”,诗人既写出了他们是在百花凋零的暮春更突出了离别的困难,“无力”一词,表面上是写春风无力去摧残百花,实际是指无力去使这对恋恋不舍的情人分离。
三、四句是千古名句,诗人用“春蚕”和“蜡炬”作比喻,形象地写诗人对她至死不渝的思念之情,写出了诗人对爱情的忠贞。http://www.5ixuexi.net/chuzhong/yuwen/shici/5186.html
五、六句,诗人换了—个角度,从情人的角度来写,写离别之后,白天照镜子,深夜在吟诗,表明对情人的思念。其实,这正是诗人对情人的思念,“晓
镜”与“夜吟”这两个细节,把这种思念之苦演绎得十分形象。最后两句是诗的高潮,诗人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巧用神话收尾,想请神鸟为信使,代诗人去探望情人,这就把对情人的思念推向了高潮,表达出诗人追于再见到她的心情。
综观这首诗,构思新颖巧妙,笔锋婉转含蓄,语言优美多情,为描写爱情的千古绝唱。
二、 中心
这首诗写诗人送别情人的情景,抒发了送别时的难舍难分之情,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2013-09-09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这首《无题》诗抒写女主人公的身世遭遇之感。一开头就撇开具体情事,从女主人公所处的环境氛围写起。层帷深垂,幽邃的居室笼罩着一片深夜的静寂。独处幽室的女主人公自思身世,辗转不眠,倍感静夜的漫长。这里尽管没有一笔正面抒写女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但透过这静寂孤清的环境气氛,我们几乎可以触摸到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感觉到那帷幕深垂的居室中弥漫着一层无名的幽怨。
颔联进而写女主人公对自己爱情遇合的回顾。上句用巫山神女梦遇楚王事,下句用乐府《神弦歌·清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独处无郎。”意思是说,追思往事,在爱情上尽管也象巫山神女那样,有过自己的幻想与追求,但到头来不过是做了一场幻梦而已;直到现在,还正象清溪小姑那样,独处无郎,终身无托。这一联虽然用了两个典故,却几乎让人感觉不到有用典的痕迹,真正达到了驱使故典如同己出的程度。特别是它虽然写得非常概括,却并不抽象,因为这两个典故各自所包含的神话传说本身就能引起读者的丰富想象与联想。两句中的“原”字、“本”字,颇见用意。前者暗示她在爱情上不仅有过追求,而且也曾有过短暂的遇合,但终究成了一场幻梦,所以说“原是梦”;后者则似乎暗示:尽管迄今仍然独居无郎,无所依托,但人们则对她颇有议论,所以说“本无郎”,其中似含有某种自我辩解的意味。不过,上面所说的这两层意思,都写得隐约不露,不细心揣摩体味是不容易发现的。
颈联从不幸的爱情经历转到不幸的身世遭遇。这一联用了两个比喻:说自己就象柔弱的菱枝,却偏遭风波的摧折;又象具有芬芳美质的桂叶,却无月露滋润使之飘香。这一联含意比较隐晦,似乎是暗示女主人公在生活中一方面受到恶势力的摧残,另一方面又得不到应有的同情与帮助。“不信”,是明知菱枝为弱质而偏加摧折,见“风波”之横暴;“谁教”,是本可滋润桂叶而竟不如此,见“月露”之无情。措辞婉转,而意极沉痛。
爱情遇合既同梦幻,身世遭逢又如此不幸,但女主人公并没有放弃爱情上的追求——“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即便相思全然无益,也不妨抱痴情而惆怅终身。在近乎幻灭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渝的追求,“相思”的铭心刻骨更是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