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学教师应该注意什么?
5个回答
展开全部
新入职教师应该注意的三个方面的问题,这里的新入职教师指中小学教师。
1.角色转换难,易产生职业倦怠。
新教师最大的困难,就是实现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角色转换的本质是权利和义务的变化。新教师完成角色转换意味着要承担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新课程要求教师包括新教师,要实现由传统传授式教师到探究式和研究型教师专业身份的转换。对于新教师,这是一个艰难的历程。
首先,新教师强烈希望被同行认可、被学生认可、被家长认可、被校方认可、被社会认可,最后实现自我认同。然而,教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职业。由于缺乏经验,新教师处于职业发展最弱势的阶段。从教学效果来看,往往事倍功半,因此多数伴有强烈的挫折感。这对于新教师的成长很不利。其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教师是一个很辛苦的行业,但收入却不高。在同伴比较中,新教师往往没有心理优势。第三,教师是教育供需矛盾集中的焦点。我国是人口大国,大班化教学现象在中小学非常普遍,教师难以关照到每个学生。因此,班级内、学科中对于教育机会争夺的矛盾就集中到教师身上,新教师往往疲于应对。种种因素,容易使他们产生职业倦怠感。
2.业务提升慢,专业发展滞后。
新教师业务提升缓慢重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难以驾驭课堂探究教学;二是面对自身专业发展困境时,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不知道如何获取资源来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
由于无法自如驾驭教学过程,许多新教师倾向于选择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尽量减少,甚至避免教学互动,以图“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新教师这种自我保护的应对方法,虽然可以避免被“挂在黑板上”的尴尬,但却与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相背离,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从而在教学初始阶段就养成不良的教学习惯。
3.缺乏个人职业规划。
“教师职业规划"是教师对自身的教育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系统计划的过程,它包括职业定位、目标设定、通道设计三部分内容。由于我国教师专业地位确立时间较短,对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少教师缺乏主体意识,专业发展被动,职业发展无科学规划,业务水平提高缓慢。尤其是新教师,常常伴有“挫折感”和“无力感”现象,这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新教师产生“无助感”,即缺乏解决困难的能力,不知道如何寻求帮助,获得资源,应对危局。
新教师普遍存在对职业困难估计不足的现象。许多人缺乏专业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不知如何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由于业务提高缓慢而常伴有严重的职业倦怠,教师队伍中新教师弃教所占比例很高。这无疑是很大的师资浪费。
新入职教师如何克服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
新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专业发展和职业进步既需要尊重中国国情,又要借鉴国际最新教师专业发展前沿态势,为我国培养世界一流师资打基础。
1.树立职业理想,加强师德建设。
新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理想是爱岗敬业的前提。没有理想的教师没有灵魂,不想做优秀教师的新教师不是好教师。有理想的新教师必将关注自身职业道德的建设。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教育发展,德育为先”。德育工作,师德建设为要。我国新一轮教师绩效评价中,同样将师德放在评价的首位。世界各国也非常重视师德建设。如加拿大安大略省从5个领域评价新教师:“对学生及学生学习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专业知识;专业实践;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持续专业发展。”其中,师德建设放在首位。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的基础是“理解与尊重”。要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了解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选择,为学生多样化发展提供机会。“爱学生”就要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即使是大班化教学,也要尽可能地关注到每个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古罗马著名政治家和哲学家西塞罗说过:“公正是各种美德中享誉最高的美德。”只有做到公平、公正、理解与尊重,新教师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和热爱。这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取得理想教学效果最有力的保障。
2.明确专业发展方向,清晰规划职业生涯。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命题是教师专业发展,根本路径是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是指“教师能够独立于外在的压力制订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计划,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有意愿和能力将制订的目标、计划付诸实施”。作为专业发展的主体,新教师需要明确自身专业发展方向,基于对自身专业基础的正确分析,制订合理可行的专业发展规划,并能够通过横向比较和自我反思与自我评价,来提升专业素养和水平。新教师专业发展最大的障碍是:对于自身专业发展缺乏明确的问题诊断能力,无法把握自身专业发展方向,难以制订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只有明确自身专业发展的内容与方向,新教师才能够在纷繁芜杂的教学现象和忙碌的日常教学工作中理清头绪,明确自身发展的问题,制订合理的发展目标,有效地管理时间,坚持实践,实现业务提升。
3.注重教学反思,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实现可持续发展。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认为,勤于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即教学是实践的学问,经验是反思的基础,反思是实践的升华,是教学提升的灵魂。
新教师在个人成长反思过程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反思什么,如何反思”。新教师需要重点反思的是自身专业发展的性向,核心问题是养成良好的教学行为习惯。例如,新教师要致力于养成尊重学生的习惯。尊重的首要条件是“了解”。新教师要能够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的优势和需要加以利用,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再如,新教师要努力形成一种习惯:致力于掌握学生常见的错误观念;并能够利用“学生错误观念”设计教学方案,制造认知冲突;并鼓励学生带着问题,主动探究;从而使其自主修订原有的观念,形成新的正确的概念。只有主动形成的知识才是牢固和稳定的。
新教师要致力于不断提升自我的反思能力。只有不断反思,在反思基础上不断实践,才能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三个方面人手:一是坚持日常反思:能够按照“新教师专业发展主题”自制“个人专业发展反思量表”,明确自我发展反思的目的和方向,实现自我反思科学化。二是广泛阅读,不断学习。中外教育家都强调教师要广泛地阅读。如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教师“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阅读使人丰富,丰富的知识为反思提供养分。三是新教师要致力于提升自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1.角色转换难,易产生职业倦怠。
新教师最大的困难,就是实现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角色转换的本质是权利和义务的变化。新教师完成角色转换意味着要承担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新课程要求教师包括新教师,要实现由传统传授式教师到探究式和研究型教师专业身份的转换。对于新教师,这是一个艰难的历程。
首先,新教师强烈希望被同行认可、被学生认可、被家长认可、被校方认可、被社会认可,最后实现自我认同。然而,教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职业。由于缺乏经验,新教师处于职业发展最弱势的阶段。从教学效果来看,往往事倍功半,因此多数伴有强烈的挫折感。这对于新教师的成长很不利。其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教师是一个很辛苦的行业,但收入却不高。在同伴比较中,新教师往往没有心理优势。第三,教师是教育供需矛盾集中的焦点。我国是人口大国,大班化教学现象在中小学非常普遍,教师难以关照到每个学生。因此,班级内、学科中对于教育机会争夺的矛盾就集中到教师身上,新教师往往疲于应对。种种因素,容易使他们产生职业倦怠感。
2.业务提升慢,专业发展滞后。
新教师业务提升缓慢重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难以驾驭课堂探究教学;二是面对自身专业发展困境时,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不知道如何获取资源来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
由于无法自如驾驭教学过程,许多新教师倾向于选择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尽量减少,甚至避免教学互动,以图“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新教师这种自我保护的应对方法,虽然可以避免被“挂在黑板上”的尴尬,但却与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相背离,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从而在教学初始阶段就养成不良的教学习惯。
3.缺乏个人职业规划。
“教师职业规划"是教师对自身的教育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系统计划的过程,它包括职业定位、目标设定、通道设计三部分内容。由于我国教师专业地位确立时间较短,对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少教师缺乏主体意识,专业发展被动,职业发展无科学规划,业务水平提高缓慢。尤其是新教师,常常伴有“挫折感”和“无力感”现象,这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新教师产生“无助感”,即缺乏解决困难的能力,不知道如何寻求帮助,获得资源,应对危局。
新教师普遍存在对职业困难估计不足的现象。许多人缺乏专业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不知如何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由于业务提高缓慢而常伴有严重的职业倦怠,教师队伍中新教师弃教所占比例很高。这无疑是很大的师资浪费。
新入职教师如何克服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
新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专业发展和职业进步既需要尊重中国国情,又要借鉴国际最新教师专业发展前沿态势,为我国培养世界一流师资打基础。
1.树立职业理想,加强师德建设。
新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理想是爱岗敬业的前提。没有理想的教师没有灵魂,不想做优秀教师的新教师不是好教师。有理想的新教师必将关注自身职业道德的建设。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教育发展,德育为先”。德育工作,师德建设为要。我国新一轮教师绩效评价中,同样将师德放在评价的首位。世界各国也非常重视师德建设。如加拿大安大略省从5个领域评价新教师:“对学生及学生学习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专业知识;专业实践;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持续专业发展。”其中,师德建设放在首位。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的基础是“理解与尊重”。要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了解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选择,为学生多样化发展提供机会。“爱学生”就要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即使是大班化教学,也要尽可能地关注到每个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古罗马著名政治家和哲学家西塞罗说过:“公正是各种美德中享誉最高的美德。”只有做到公平、公正、理解与尊重,新教师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和热爱。这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取得理想教学效果最有力的保障。
2.明确专业发展方向,清晰规划职业生涯。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命题是教师专业发展,根本路径是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是指“教师能够独立于外在的压力制订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计划,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有意愿和能力将制订的目标、计划付诸实施”。作为专业发展的主体,新教师需要明确自身专业发展方向,基于对自身专业基础的正确分析,制订合理可行的专业发展规划,并能够通过横向比较和自我反思与自我评价,来提升专业素养和水平。新教师专业发展最大的障碍是:对于自身专业发展缺乏明确的问题诊断能力,无法把握自身专业发展方向,难以制订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只有明确自身专业发展的内容与方向,新教师才能够在纷繁芜杂的教学现象和忙碌的日常教学工作中理清头绪,明确自身发展的问题,制订合理的发展目标,有效地管理时间,坚持实践,实现业务提升。
3.注重教学反思,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实现可持续发展。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认为,勤于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即教学是实践的学问,经验是反思的基础,反思是实践的升华,是教学提升的灵魂。
新教师在个人成长反思过程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反思什么,如何反思”。新教师需要重点反思的是自身专业发展的性向,核心问题是养成良好的教学行为习惯。例如,新教师要致力于养成尊重学生的习惯。尊重的首要条件是“了解”。新教师要能够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的优势和需要加以利用,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再如,新教师要努力形成一种习惯:致力于掌握学生常见的错误观念;并能够利用“学生错误观念”设计教学方案,制造认知冲突;并鼓励学生带着问题,主动探究;从而使其自主修订原有的观念,形成新的正确的概念。只有主动形成的知识才是牢固和稳定的。
新教师要致力于不断提升自我的反思能力。只有不断反思,在反思基础上不断实践,才能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三个方面人手:一是坚持日常反思:能够按照“新教师专业发展主题”自制“个人专业发展反思量表”,明确自我发展反思的目的和方向,实现自我反思科学化。二是广泛阅读,不断学习。中外教育家都强调教师要广泛地阅读。如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教师“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阅读使人丰富,丰富的知识为反思提供养分。三是新教师要致力于提升自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013-09-10
展开全部
中学英语教学改革是摆在中学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尽管教师们也经常谈教改,但教改究竟为何改?改什么?怎么改?下面就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形势严峻不改革不可
1、 英语教学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了提高现代化水平,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就要实现科教兴国,一方面要靠全国人民艰苦的努力,同时应该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促进国际间的相互交流,不断地学习别国的先进经验。在交流和学习的过程中,就必须用到语言。而当今最发达的国家讲的就是英语,所以英语便成了当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尤其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后,随着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中国对人才的需求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一变化将最突出地表现在对人才需求的标准上。未来世界将需要的不再是单一型的专门人才,而是立体型人才,即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这一需要的变化将迫使英语教学进行改革。
2、英语教学改革是我们素质教育的要求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委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改革德育工作的方法,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英语教学必须进行改革。
3、英语教学改革是中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为继续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增进对所学语言国家的了解;发展智力、提高思维、观察、注意、记忆、想象、联想等能力。要达到大纲提出的教学目的,就必须对英语教学进行彻底的改革。
二、英语教学改革的内容
英语教学改革需要改革的内容很广泛,但归纳起来,重点应改革以下内容:
1、 改革教学观念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的。没有先进的思想观念,便不可能有先进的教学实践。如果教学观念滞后,就不可能有新的教学方法的产生。故教学观念的改革显得越来越重要。
改变观念不能只是一句口号,而应成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改革观念最有效的途径是出国进修,直接感受国外英语教学的思想和观念。除此之外,教师们还应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虚怀若谷,不断地学习。只有这样,观念方可转变,才能跟上时代的要求,不至于落伍。
2、 改革教法
英语教学法是执教者根据英语教育的基本规律所采用的一种语言教学的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是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确定的。采用了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可有效。回顾我国英语教学法的演变过程,真可谓步履艰难。自从中国开始大规模的英语教学以来近百年,英语教学法经历了五个时期,即:对比法——直接法——翻译法——结构法和功能法。而这五种教学法又是交替使用,从来没有被单独使用过,其中翻译法沿用的时间最长。这一方法主要针对英语知识的教学,它至今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教学。而现在的新教材是功能法和结构法的产物,是实用主义哲学的体现。根据我国改革开放的需要,要求培养学生能在国际交往中直接使用英语的能力。改革教法的目的就是要把过去的知识传授型的方法和不适合新教材的教学法改为功能交际法,以便达到培养交际能力的目的。
3、 改革教学手段
新教材突出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新教材容量大,课时有限,因此如果在教学中还一味地使用过去的“三个一”(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教学手段,那是很难完成教学任务的,更不用说达到教学目标了。鉴于此,各学校应该尽力去改善英语教学的手段。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现代化的视听仪器和教学辅助设施,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4、 改革考试评价
考试、检测是评估教学效果的惯用手段。尽管新教材已经使用了六年多了,但至今还没有一套完全适合新教材的评估检测手段。现在的实际情况是考、教脱节。新教材以培养交际能力的目的,而现在的考试,评估仍然是以考试语法为主,这严重影响着教学。众所周知,考什么教什么,尽管近年来对能力的考查有所侧重,但事实上现在的考试仍然没有完全摆脱语法考试的影响。故导致在复习备考阶段,大部分时间还是花在了语法复习上。因此这种评估检测手段亟待改革。
5、 改革师资现状
目前,全国各地中学英语师资水平很不均衡。越是贫困的地区,师资水平越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七十年代,由于师资缺乏,全国各地举办了不少的短训班。短训班里培训出的教师解决了当时教师缺乏的问题,而这部分人的英语素质不高。
2)现在的中学教师中大多数属于八十年代中专或大专毕业生,虽然他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努力,自修,拿到了大本函授文凭,但实际上,大多数的水平提高幅度不大。
3)函授不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因为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在学习过程中,须进行听、说、读、写、译各方面的训练,而函授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4)由于工作环境和时间的推移,教师们的听、说能力不断地退化。
5)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教师流动较大。这样就使得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教师师资水平越来越高,落后地区的师资水平越来越低,这样就造成了恶性循环,很不利于英语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鉴于以上原因,我们必须设法改革英语师资的现状。为了改革师资队伍的建设,国家教委计划将在近三年内培养一万名能教会研的教师,这对英语教师来说是一件难得的好事,除此之外各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教应该为教师们创造条件,鼓励进修。
三、英语教学改革遵循的几个原则
1、 中学英语教学改革应该遵循“三个有利于”的原则
中学英语教学改革应该遵循“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与能力;有利于思想情感教育;有利于智力智能的培养。凡是不符合这“三个有利于”的作法,都应该改。
2、 中学英语教学改革应该注意英语教育的多元性原则
教育现代化的特点之一也正是教学内容和教材的个性化的特点之一。根据这一特点,同时根据我国的地域差别,各地对英语的需求程度不同。实践证明,单一的课程设置是行不通的,所以在修订大纲、教材、考试时,应充分注意这一实际。
3、 中学英语教学改革应该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中学英语教学改革应该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改革必须充分考虑当地或本校的实际,根据客观条件,因地制宜,只要能在原有基础上,改革后能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就应该大胆去改。
4、 中学英语教学改革应该遵循科学化的原则
在教改中,首先我们要对英语教学的历史进行反思,客观地分析,肯定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以便在教改中方向明确,少走弯路。
其次,在教改中,我们要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成功作法,为我所用。
再次,在教改的路上,要不时地注意回头望,遇到问题要多做辩证的分析,少点主观臆断,要实事求是。
总之,凡是不利于推行素质教育的情况均需改革。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认为我们有责任为深化教学改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大家都来为教学改革出谋献策,那么,我们英语教学改革的成功之日也就为期不远了。希望我们共同努力,为之奋斗!
一、形势严峻不改革不可
1、 英语教学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了提高现代化水平,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就要实现科教兴国,一方面要靠全国人民艰苦的努力,同时应该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促进国际间的相互交流,不断地学习别国的先进经验。在交流和学习的过程中,就必须用到语言。而当今最发达的国家讲的就是英语,所以英语便成了当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尤其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后,随着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中国对人才的需求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一变化将最突出地表现在对人才需求的标准上。未来世界将需要的不再是单一型的专门人才,而是立体型人才,即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这一需要的变化将迫使英语教学进行改革。
2、英语教学改革是我们素质教育的要求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委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改革德育工作的方法,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英语教学必须进行改革。
3、英语教学改革是中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为继续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增进对所学语言国家的了解;发展智力、提高思维、观察、注意、记忆、想象、联想等能力。要达到大纲提出的教学目的,就必须对英语教学进行彻底的改革。
二、英语教学改革的内容
英语教学改革需要改革的内容很广泛,但归纳起来,重点应改革以下内容:
1、 改革教学观念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的。没有先进的思想观念,便不可能有先进的教学实践。如果教学观念滞后,就不可能有新的教学方法的产生。故教学观念的改革显得越来越重要。
改变观念不能只是一句口号,而应成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改革观念最有效的途径是出国进修,直接感受国外英语教学的思想和观念。除此之外,教师们还应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虚怀若谷,不断地学习。只有这样,观念方可转变,才能跟上时代的要求,不至于落伍。
2、 改革教法
英语教学法是执教者根据英语教育的基本规律所采用的一种语言教学的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是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确定的。采用了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可有效。回顾我国英语教学法的演变过程,真可谓步履艰难。自从中国开始大规模的英语教学以来近百年,英语教学法经历了五个时期,即:对比法——直接法——翻译法——结构法和功能法。而这五种教学法又是交替使用,从来没有被单独使用过,其中翻译法沿用的时间最长。这一方法主要针对英语知识的教学,它至今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教学。而现在的新教材是功能法和结构法的产物,是实用主义哲学的体现。根据我国改革开放的需要,要求培养学生能在国际交往中直接使用英语的能力。改革教法的目的就是要把过去的知识传授型的方法和不适合新教材的教学法改为功能交际法,以便达到培养交际能力的目的。
3、 改革教学手段
新教材突出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新教材容量大,课时有限,因此如果在教学中还一味地使用过去的“三个一”(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教学手段,那是很难完成教学任务的,更不用说达到教学目标了。鉴于此,各学校应该尽力去改善英语教学的手段。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现代化的视听仪器和教学辅助设施,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4、 改革考试评价
考试、检测是评估教学效果的惯用手段。尽管新教材已经使用了六年多了,但至今还没有一套完全适合新教材的评估检测手段。现在的实际情况是考、教脱节。新教材以培养交际能力的目的,而现在的考试,评估仍然是以考试语法为主,这严重影响着教学。众所周知,考什么教什么,尽管近年来对能力的考查有所侧重,但事实上现在的考试仍然没有完全摆脱语法考试的影响。故导致在复习备考阶段,大部分时间还是花在了语法复习上。因此这种评估检测手段亟待改革。
5、 改革师资现状
目前,全国各地中学英语师资水平很不均衡。越是贫困的地区,师资水平越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七十年代,由于师资缺乏,全国各地举办了不少的短训班。短训班里培训出的教师解决了当时教师缺乏的问题,而这部分人的英语素质不高。
2)现在的中学教师中大多数属于八十年代中专或大专毕业生,虽然他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努力,自修,拿到了大本函授文凭,但实际上,大多数的水平提高幅度不大。
3)函授不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因为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在学习过程中,须进行听、说、读、写、译各方面的训练,而函授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4)由于工作环境和时间的推移,教师们的听、说能力不断地退化。
5)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教师流动较大。这样就使得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教师师资水平越来越高,落后地区的师资水平越来越低,这样就造成了恶性循环,很不利于英语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鉴于以上原因,我们必须设法改革英语师资的现状。为了改革师资队伍的建设,国家教委计划将在近三年内培养一万名能教会研的教师,这对英语教师来说是一件难得的好事,除此之外各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教应该为教师们创造条件,鼓励进修。
三、英语教学改革遵循的几个原则
1、 中学英语教学改革应该遵循“三个有利于”的原则
中学英语教学改革应该遵循“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与能力;有利于思想情感教育;有利于智力智能的培养。凡是不符合这“三个有利于”的作法,都应该改。
2、 中学英语教学改革应该注意英语教育的多元性原则
教育现代化的特点之一也正是教学内容和教材的个性化的特点之一。根据这一特点,同时根据我国的地域差别,各地对英语的需求程度不同。实践证明,单一的课程设置是行不通的,所以在修订大纲、教材、考试时,应充分注意这一实际。
3、 中学英语教学改革应该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中学英语教学改革应该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改革必须充分考虑当地或本校的实际,根据客观条件,因地制宜,只要能在原有基础上,改革后能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就应该大胆去改。
4、 中学英语教学改革应该遵循科学化的原则
在教改中,首先我们要对英语教学的历史进行反思,客观地分析,肯定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以便在教改中方向明确,少走弯路。
其次,在教改中,我们要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成功作法,为我所用。
再次,在教改的路上,要不时地注意回头望,遇到问题要多做辩证的分析,少点主观臆断,要实事求是。
总之,凡是不利于推行素质教育的情况均需改革。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认为我们有责任为深化教学改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大家都来为教学改革出谋献策,那么,我们英语教学改革的成功之日也就为期不远了。希望我们共同努力,为之奋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于2018-04-16
展开全部
及时了解,对症下药
由于后进生的思想行为复杂多样,转化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次教育活动,一项措施往往收不到明显的教育效果。有些后进生虽一时有所转变,但如果没有真正找到他们存在的问题根源,只要后续工作没跟上,又会使他们重新成为后进生。因此,在了解学生时,应该综合运用观察、调查、谈心、走访等方法,从不同的侧面全方位的了解后进生情况,敏锐地察觉他们的“病源”。他们存在问题的原因可归纳为这样几种:或者是父母离异,或者家庭不和,或者娇宠成性,或者粗暴教育等。找到了根源,就要针对性地做工作,尤其是做家长的工作,使家长转变观念,关注孩子的成长,改进教育方法。有了家长的协助和配合,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降低目标,体验成功。
事实证明,跟一个屡战屡败者大谈增强信心之类的话意义并不大;事实也证明,学习成绩的好坏,学生仍十分看重。因此,把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作为其增强信心的切入点。
根据半期考试的分班成绩,全班最好成绩的学生平均分不到50分,绝大部分学生语,数,外,历四科总分100分左右,形式相当严峻。故对于学习目标问题,针对起点较低基础较差的现状,应制定相对较低的目标,定位于书本的基础,背公式概念、做基本题,难的不作要求。目标的接近,使他有了试一试的信心。
四、真诚欣赏,触动心弦
曾经有人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话虽然比较片面,但有一定的道理。后进生虽然存在着许多诸如散漫、顽皮、捣蛋、顶撞老师,甚至不可一世、玩世不恭等缺点,但他们身上始终有一些闪光点。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地当面表达真诚欣赏之意,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成功之处,就会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使之振奋精神。真诚传达欣赏之意,就像是一盏航灯,它不仅为后进生指引了航道,更重要的是点燃了希望之火和信心之光。马克·吐温说过:“靠一句美好的赞扬,我能活上两个月”。更何况是帮助后进生走出心灵的困境呢!世界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是一个“反应愚钝”孩子,他制作的三条腿凳子,曾被老师和同学们认为既“简陋”又“笨拙”。然而,正是这笨拙的三条腿凳子,爱迪生的父母找到了爱迪生身上存在的做事执着,善于想象的闪光点,及时给予欣赏和鼓励,使爱迪生幼小的心灵受到极大的触动,使他后来成为发明大王,为人类的科学进步做出了杰出贡献。
中学生一般都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和引导,它会助长诸如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心理的滋生。对于后进生,教师若能充分利用他们自我表现欲强的心理,加以积极引导,及时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采取优点激励法,使他们感到“我能行”、“我会进步”。这样,就可弹拨他们心灵深处的“情弦”,使他们的内心爆发出积极的感情,从而产生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赏识只是一种形式,其实质是对人格尊严的一种维护。适时地表扬,在育人工作中是有独特魅力的,尤其对后进生而言,更是开启他们心灵的钥匙。
五、尊重学生,启发认识。
每个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后进生也不例外。对后进生应给予更多的关心、爱护、尊重他们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决不能采取冷漠和歧视的态度,更不能蛮横训斥、惩罚。动辄训人、惩罚往往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事与愿违,适得其反。只有当他们自我认识、自我觉悟,才能从心底里痛改前非、积极向上。具体做法是:一方面尊重后进生的人格,给他们留面子;另一方面宽容后进生的缺点,给他们留后路。
初中生已萌生了成人意识,很要面子,因此作为班主任只要以尊重和宽容去呵护和关怀,让一个人觉得自己是受人尊重的,他就会自尊自重。
六,积极引导,重构人生观
由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对后进生的影响巨大,许多后进生受社会﹑家庭的影响,往往存在着一些消极错误的观念。只有借助于典型的人和事进行积极引导,使他们重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才能由治“标”转向治“本”,真正实现转化的目的。
七.持之以恒,反复教育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后进不是一天造成的,因此,转变后进生的工作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由于初中学生年龄还小,以及受到环境的干扰及习惯的影响,他们的思想行动总具有很大的反复性,好三天,坏两天,今天做到了,过几天就做不到了。出现反复是正常的事,这是进步中的曲折,绝不是徒劳无功。因此,在教育后进生时我们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不仅要给后进学生帮助,而且要给时间,而不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朽木不可雕也”这些打击后进生积极性,刺伤其自尊心的话。 总之,后进生由于个性的不同,存在的问题也不相同。因此,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没有什么固定模式,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去接近他们,察觉他们存在的问题,积极加以引导,探索有效的方法,才能达到真正转化的目的.
※同时也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真正做到善待“后进生”,最终达到转化“后进生”的目的,就应做到“四心”,即信心、爱心、细心、恒心。
①信心。
信心是转化“后进生”工作的原动力。首先,要认识“后进生”的客观性,不把“后进生”看“扁”,以平常心正眼视之,不冷眼相看,更不能把“后进生”当作“朽木”“枯木”。其次,要认识“后进生”的可塑性、可逆转性,不把“后进生”看“死”,相信只要热心施教,倾情引导,“后进生”也可以向良性转化。第三,要认识“后进生”行为的失控性和心理的求变性,不把“后进生”看“坏”,满足“后进生”健康向上的成长需求,把握好适合的发展方向,通过适时恰当的激励燃起他们求进的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
②爱心。
学生总是希望自己能得到班主任的认同、赏识和重视。这种天然的心理需要,“后进生”表现得更为突出。因此,在转化“后进生”时,班主任就要爱生如子,把超然、纯洁、平等的“爱心”公平地洒在每个学生身上。用赞科夫的话说:“不能把教师的爱,仅仅设想为用慈祥的关注的态度对待他们……应当表现在教师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精力、才能、知识,以便在对自己学生的教学和教育上,在他们的精神成长上取得最好的成效。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爱应当同合理的严格要求相结合。”只有深刻理会了“爱心”的真正涵义,班主任才会对“后进生”进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教育。
③细心。
细心是善待“后进生”的必要条件。第一,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成长期,各种心理品质既不稳定也不成熟。尤其是“后进生”,他们总认为教师和同学都看不起自己,但同时又特别渴望得到尊重和认同。在这种自卑又自尊的矛盾心理中,他们的情绪显得更加消极、多变。只有班主任的细心教诲、引导和呵护,才能帮助他们重新燃起自尊、自信的火花。第二,每个“后进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这些“闪光点”就是让“后进生”转化的突破口,有经验的班主任总是善于细心观察、寻找和发现,发挥他们的优点和特点,打开一条通往学生心灵的通道,并引导他们走向进步的新路。第 三,“后进生”转化的时机也需要班主任的细心来把握。一般来说,当“后进生”在思想上产生进步的想法,并在行动上有所表现时,就是转化的最佳时机。
④恒心。
我们知道,“后进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是经长期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就决定了“后进生”的转化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改变它、转化它,并非三言两语就可立竿见影,必须持之以恒,克服急躁情绪,抓住一切有利的教育契机,打“持久战”。此外,“后进生”在转变过程中,也许原有的缺点和错误改正了,但在新的条件下,又可能以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这种反复是不可避免的,班主任只有坚持不懈地对“后进生”进行教育和帮助,“后进生”的转化才能进入“踏平坎坷成大道”的最佳境界。
总之,班级管理必须从制度抓起,从细处入手。对于后进班级管理:充分贯彻现代素质教育观念,确定以学习为重点,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线,彰显个性发展,培养能力为宗旨,正确导向,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变无为为有为,变无意义为有意义,变无目的为有目的。作为后进班班主任,管理就要多下功夫,就得想招,绝对不能任其随波逐流,放任不管或破罐子破摔。
由于后进生的思想行为复杂多样,转化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次教育活动,一项措施往往收不到明显的教育效果。有些后进生虽一时有所转变,但如果没有真正找到他们存在的问题根源,只要后续工作没跟上,又会使他们重新成为后进生。因此,在了解学生时,应该综合运用观察、调查、谈心、走访等方法,从不同的侧面全方位的了解后进生情况,敏锐地察觉他们的“病源”。他们存在问题的原因可归纳为这样几种:或者是父母离异,或者家庭不和,或者娇宠成性,或者粗暴教育等。找到了根源,就要针对性地做工作,尤其是做家长的工作,使家长转变观念,关注孩子的成长,改进教育方法。有了家长的协助和配合,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降低目标,体验成功。
事实证明,跟一个屡战屡败者大谈增强信心之类的话意义并不大;事实也证明,学习成绩的好坏,学生仍十分看重。因此,把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作为其增强信心的切入点。
根据半期考试的分班成绩,全班最好成绩的学生平均分不到50分,绝大部分学生语,数,外,历四科总分100分左右,形式相当严峻。故对于学习目标问题,针对起点较低基础较差的现状,应制定相对较低的目标,定位于书本的基础,背公式概念、做基本题,难的不作要求。目标的接近,使他有了试一试的信心。
四、真诚欣赏,触动心弦
曾经有人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话虽然比较片面,但有一定的道理。后进生虽然存在着许多诸如散漫、顽皮、捣蛋、顶撞老师,甚至不可一世、玩世不恭等缺点,但他们身上始终有一些闪光点。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适时地当面表达真诚欣赏之意,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成功之处,就会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使之振奋精神。真诚传达欣赏之意,就像是一盏航灯,它不仅为后进生指引了航道,更重要的是点燃了希望之火和信心之光。马克·吐温说过:“靠一句美好的赞扬,我能活上两个月”。更何况是帮助后进生走出心灵的困境呢!世界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是一个“反应愚钝”孩子,他制作的三条腿凳子,曾被老师和同学们认为既“简陋”又“笨拙”。然而,正是这笨拙的三条腿凳子,爱迪生的父母找到了爱迪生身上存在的做事执着,善于想象的闪光点,及时给予欣赏和鼓励,使爱迪生幼小的心灵受到极大的触动,使他后来成为发明大王,为人类的科学进步做出了杰出贡献。
中学生一般都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和引导,它会助长诸如自以为是、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心理的滋生。对于后进生,教师若能充分利用他们自我表现欲强的心理,加以积极引导,及时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采取优点激励法,使他们感到“我能行”、“我会进步”。这样,就可弹拨他们心灵深处的“情弦”,使他们的内心爆发出积极的感情,从而产生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赏识只是一种形式,其实质是对人格尊严的一种维护。适时地表扬,在育人工作中是有独特魅力的,尤其对后进生而言,更是开启他们心灵的钥匙。
五、尊重学生,启发认识。
每个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后进生也不例外。对后进生应给予更多的关心、爱护、尊重他们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决不能采取冷漠和歧视的态度,更不能蛮横训斥、惩罚。动辄训人、惩罚往往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事与愿违,适得其反。只有当他们自我认识、自我觉悟,才能从心底里痛改前非、积极向上。具体做法是:一方面尊重后进生的人格,给他们留面子;另一方面宽容后进生的缺点,给他们留后路。
初中生已萌生了成人意识,很要面子,因此作为班主任只要以尊重和宽容去呵护和关怀,让一个人觉得自己是受人尊重的,他就会自尊自重。
六,积极引导,重构人生观
由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对后进生的影响巨大,许多后进生受社会﹑家庭的影响,往往存在着一些消极错误的观念。只有借助于典型的人和事进行积极引导,使他们重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才能由治“标”转向治“本”,真正实现转化的目的。
七.持之以恒,反复教育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后进不是一天造成的,因此,转变后进生的工作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由于初中学生年龄还小,以及受到环境的干扰及习惯的影响,他们的思想行动总具有很大的反复性,好三天,坏两天,今天做到了,过几天就做不到了。出现反复是正常的事,这是进步中的曲折,绝不是徒劳无功。因此,在教育后进生时我们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不仅要给后进学生帮助,而且要给时间,而不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朽木不可雕也”这些打击后进生积极性,刺伤其自尊心的话。 总之,后进生由于个性的不同,存在的问题也不相同。因此,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没有什么固定模式,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去接近他们,察觉他们存在的问题,积极加以引导,探索有效的方法,才能达到真正转化的目的.
※同时也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真正做到善待“后进生”,最终达到转化“后进生”的目的,就应做到“四心”,即信心、爱心、细心、恒心。
①信心。
信心是转化“后进生”工作的原动力。首先,要认识“后进生”的客观性,不把“后进生”看“扁”,以平常心正眼视之,不冷眼相看,更不能把“后进生”当作“朽木”“枯木”。其次,要认识“后进生”的可塑性、可逆转性,不把“后进生”看“死”,相信只要热心施教,倾情引导,“后进生”也可以向良性转化。第三,要认识“后进生”行为的失控性和心理的求变性,不把“后进生”看“坏”,满足“后进生”健康向上的成长需求,把握好适合的发展方向,通过适时恰当的激励燃起他们求进的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
②爱心。
学生总是希望自己能得到班主任的认同、赏识和重视。这种天然的心理需要,“后进生”表现得更为突出。因此,在转化“后进生”时,班主任就要爱生如子,把超然、纯洁、平等的“爱心”公平地洒在每个学生身上。用赞科夫的话说:“不能把教师的爱,仅仅设想为用慈祥的关注的态度对待他们……应当表现在教师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精力、才能、知识,以便在对自己学生的教学和教育上,在他们的精神成长上取得最好的成效。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爱应当同合理的严格要求相结合。”只有深刻理会了“爱心”的真正涵义,班主任才会对“后进生”进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教育。
③细心。
细心是善待“后进生”的必要条件。第一,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成长期,各种心理品质既不稳定也不成熟。尤其是“后进生”,他们总认为教师和同学都看不起自己,但同时又特别渴望得到尊重和认同。在这种自卑又自尊的矛盾心理中,他们的情绪显得更加消极、多变。只有班主任的细心教诲、引导和呵护,才能帮助他们重新燃起自尊、自信的火花。第二,每个“后进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这些“闪光点”就是让“后进生”转化的突破口,有经验的班主任总是善于细心观察、寻找和发现,发挥他们的优点和特点,打开一条通往学生心灵的通道,并引导他们走向进步的新路。第 三,“后进生”转化的时机也需要班主任的细心来把握。一般来说,当“后进生”在思想上产生进步的想法,并在行动上有所表现时,就是转化的最佳时机。
④恒心。
我们知道,“后进生”的不良行为习惯,是经长期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就决定了“后进生”的转化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改变它、转化它,并非三言两语就可立竿见影,必须持之以恒,克服急躁情绪,抓住一切有利的教育契机,打“持久战”。此外,“后进生”在转变过程中,也许原有的缺点和错误改正了,但在新的条件下,又可能以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这种反复是不可避免的,班主任只有坚持不懈地对“后进生”进行教育和帮助,“后进生”的转化才能进入“踏平坎坷成大道”的最佳境界。
总之,班级管理必须从制度抓起,从细处入手。对于后进班级管理:充分贯彻现代素质教育观念,确定以学习为重点,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线,彰显个性发展,培养能力为宗旨,正确导向,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变无为为有为,变无意义为有意义,变无目的为有目的。作为后进班班主任,管理就要多下功夫,就得想招,绝对不能任其随波逐流,放任不管或破罐子破摔。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9-10
展开全部
和学生打成一片。现和班上的几个比较活跃的学生交朋友。这样他们会觉得你没有老师的架子。在班上也会向着你一点。不会让你难做。一般情况还会帮你。这样就简单多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9-10
展开全部
要有耐心
中学生很皮的
中学生很皮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