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主要人物
9个回答
展开全部
淮海战役主要人物
【我方主要人物】
毛泽东:最高统帅
邓小平: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中原野战军政委
刘伯承:淮海战役总前委委员、中原野战军司令员
陈毅:淮海战役总前委委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
粟裕:淮海战役总前委委员、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
谭震林:淮海战役总前委委员、华东野战军副政委
李先念: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
陈赓: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
陈再道:中原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
陈锡联:中原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员
杨勇:中原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
王近山: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
秦基伟: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
叶飞: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
宋时轮: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司令员
韦国清:华东野战军苏北兵团司令员
【对方主要人物】
蒋介石:最高统帅
刘峙:徐州“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
杜聿明: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前进指挥部主任
邱清泉:第二兵团司令
李延年:第六兵团司令
黄百韬:第七兵团司令
刘汝明:第八兵团司令
黄维:第十二兵团司令
李弥:第十三兵团司令
孙元良:第十六兵团司令
【我方主要人物】
毛泽东:最高统帅
邓小平: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中原野战军政委
刘伯承:淮海战役总前委委员、中原野战军司令员
陈毅:淮海战役总前委委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
粟裕:淮海战役总前委委员、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
谭震林:淮海战役总前委委员、华东野战军副政委
李先念: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
陈赓: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
陈再道:中原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
陈锡联:中原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员
杨勇:中原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
王近山: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
秦基伟: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
叶飞: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
宋时轮: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司令员
韦国清:华东野战军苏北兵团司令员
【对方主要人物】
蒋介石:最高统帅
刘峙:徐州“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
杜聿明: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前进指挥部主任
邱清泉:第二兵团司令
李延年:第六兵团司令
黄百韬:第七兵团司令
刘汝明:第八兵团司令
黄维:第十二兵团司令
李弥:第十三兵团司令
孙元良:第十六兵团司令
2013-09-11
展开全部
人民解放军序列
(两大野战军,23个纵队,63-66万人)
总前委: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
华东野战军(十六个纵队加四个旅,40多万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豫东战役后一直在中原野战军司令部任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 副政委谭震林 参谋长陈士渠 政治部主任唐亮 副参谋长张震 政治部副主任钟期光 后勤部长刘瑞龙
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叶飞(第一、第二、第三师)
第三纵队代司令员孙继先、政委丁秋生(第八、第九师)
第四纵队司令员陶勇、政委郭化若(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师)
第六纵队司令员王必成、政委江渭清(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师)
第八纵队司令员张仁初、政委王一平(第二十二、第二十三师、二十四师)
第十纵队司令员宋时轮、政委刘培善(第二十八、第二十九师)
特种兵纵队司令员陈锐霆(炮一、炮二、炮三团、工兵团、骑兵团、坦克大队)
两广纵队司令员曾生、政委雷经天
第35军军长吴化文政委何克希(第103、104、105师)
鲁中南军区司令员傅秋涛 苏北军区司令员管文蔚、政委陈丕显
冀鲁豫军区司令员赵建民、政委潘复生(独一、独三旅)
江淮军区司令员陈庆先、政委曹荻秋(第三十四、独立旅)
山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未参战) 政委谭震林(兼) 副司令员王建安 参谋长李迎希 政治部主任谢有法
第七纵队司令员成钧、政委赵启民(第十九、第二十、第二十一师)
第九纵队司令员聂凤治、政委刘浩天(第二十五、第二十六、二十七师)
第十三纵队司令员周志坚、政委廖海光(第三十七、第三十八、第三十九师)
鲁中南纵队司令员钱钧、政委张雄(未参战)(第四十六、第四十七师)
渤海纵队司令员袁也烈(新一、新十一师)
苏北兵团司令员韦国清 政委陈丕显 副政委吉洛(姬鹏飞) 参谋长覃健
第二纵队司令员滕海清、政委康志强(第四、第五、第六师)
第十一纵队司令员胡炳云、政委张藩(第三十一、第三十二、第三十三旅)
第十二纵队司令员谢振华、政委李干辉(第三十五、第三十六旅)
中原野战军(七个纵队加三个旅,近20万人)
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 副司令员陈毅、 李先念副政委张际春 参谋长李达
第一纵队司令员杨勇、政委蒋振华(第一、第二、第二十旅)
第二纵队司令员陈再道、政委王维纲(第四、第六旅)
第三纵队司令员陈锡联、政委彭涛(第七、第八、第九旅)
第四纵队司令员陈赓、政委谢富治(第十、第十一、第十三、第二十二旅)
第六纵队司令员王近山、政委杜义德(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旅)
第九纵队司令员秦基伟、政委李成芳(第二十六、第二十七旅)
第十一纵队司令员王秉璋、政委张霖芝(第三十一、第三十二、第三十三旅)
豫皖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独立旅)
豫西军区司令员 曾希圣、政委张玺(独立旅)
陕南军区司令员 刘金轩、政委汪峰(独立旅)
国民党军序列
主要将领
总司令:刘峙
副总司令:杜聿明、孙震、刘汝明、冯治安、韩德勤、李延年
参谋长:李树正副参谋长:章毓金
前进指挥部(在陈官庄地区被歼)主任:杜聿明 副主任:孙元良、赵家骧
参谋长:舒适存 副参谋长:文强、刘伯中、吴宝云
第二兵团(在陈官庄地区被歼)司令:邱清泉 副司令:舒适存、谭辅烈、王长海、高吉人
参谋长:李汉萍 副参谋长:董熙
下辖:
第五军(熊笑三)
第45师(郭吉谦、崔贤文) 第46师(黄宗颜、陈辅汗、郭方萍)第200师(周朗)
第七十军(高吉人、邓军林)
第32师(龚时英)第96师(邓军林、刘志道)第139师(唐化南)
第七十二军(余锦源)
第34师(陈渔浦) 第122师(熊顺义) 第233师(李芝、徐华)
第七十四军(邱维达) 第51师(王梦庚) 第57师(冯寄异) 第58师(王奎昌)
第十二军(舒荣)第112师(余一凡 第238师(徐有成)
第一百一十六军(谭心)第287师(李芝)第288师(陈元良)
独立旅(新44师)(王屏南、耿文哲)
骑兵旅(陈陶、张荣甲)
(两大野战军,23个纵队,63-66万人)
总前委: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
华东野战军(十六个纵队加四个旅,40多万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豫东战役后一直在中原野战军司令部任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 副政委谭震林 参谋长陈士渠 政治部主任唐亮 副参谋长张震 政治部副主任钟期光 后勤部长刘瑞龙
第一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叶飞(第一、第二、第三师)
第三纵队代司令员孙继先、政委丁秋生(第八、第九师)
第四纵队司令员陶勇、政委郭化若(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师)
第六纵队司令员王必成、政委江渭清(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师)
第八纵队司令员张仁初、政委王一平(第二十二、第二十三师、二十四师)
第十纵队司令员宋时轮、政委刘培善(第二十八、第二十九师)
特种兵纵队司令员陈锐霆(炮一、炮二、炮三团、工兵团、骑兵团、坦克大队)
两广纵队司令员曾生、政委雷经天
第35军军长吴化文政委何克希(第103、104、105师)
鲁中南军区司令员傅秋涛 苏北军区司令员管文蔚、政委陈丕显
冀鲁豫军区司令员赵建民、政委潘复生(独一、独三旅)
江淮军区司令员陈庆先、政委曹荻秋(第三十四、独立旅)
山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未参战) 政委谭震林(兼) 副司令员王建安 参谋长李迎希 政治部主任谢有法
第七纵队司令员成钧、政委赵启民(第十九、第二十、第二十一师)
第九纵队司令员聂凤治、政委刘浩天(第二十五、第二十六、二十七师)
第十三纵队司令员周志坚、政委廖海光(第三十七、第三十八、第三十九师)
鲁中南纵队司令员钱钧、政委张雄(未参战)(第四十六、第四十七师)
渤海纵队司令员袁也烈(新一、新十一师)
苏北兵团司令员韦国清 政委陈丕显 副政委吉洛(姬鹏飞) 参谋长覃健
第二纵队司令员滕海清、政委康志强(第四、第五、第六师)
第十一纵队司令员胡炳云、政委张藩(第三十一、第三十二、第三十三旅)
第十二纵队司令员谢振华、政委李干辉(第三十五、第三十六旅)
中原野战军(七个纵队加三个旅,近20万人)
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 副司令员陈毅、 李先念副政委张际春 参谋长李达
第一纵队司令员杨勇、政委蒋振华(第一、第二、第二十旅)
第二纵队司令员陈再道、政委王维纲(第四、第六旅)
第三纵队司令员陈锡联、政委彭涛(第七、第八、第九旅)
第四纵队司令员陈赓、政委谢富治(第十、第十一、第十三、第二十二旅)
第六纵队司令员王近山、政委杜义德(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旅)
第九纵队司令员秦基伟、政委李成芳(第二十六、第二十七旅)
第十一纵队司令员王秉璋、政委张霖芝(第三十一、第三十二、第三十三旅)
豫皖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独立旅)
豫西军区司令员 曾希圣、政委张玺(独立旅)
陕南军区司令员 刘金轩、政委汪峰(独立旅)
国民党军序列
主要将领
总司令:刘峙
副总司令:杜聿明、孙震、刘汝明、冯治安、韩德勤、李延年
参谋长:李树正副参谋长:章毓金
前进指挥部(在陈官庄地区被歼)主任:杜聿明 副主任:孙元良、赵家骧
参谋长:舒适存 副参谋长:文强、刘伯中、吴宝云
第二兵团(在陈官庄地区被歼)司令:邱清泉 副司令:舒适存、谭辅烈、王长海、高吉人
参谋长:李汉萍 副参谋长:董熙
下辖:
第五军(熊笑三)
第45师(郭吉谦、崔贤文) 第46师(黄宗颜、陈辅汗、郭方萍)第200师(周朗)
第七十军(高吉人、邓军林)
第32师(龚时英)第96师(邓军林、刘志道)第139师(唐化南)
第七十二军(余锦源)
第34师(陈渔浦) 第122师(熊顺义) 第233师(李芝、徐华)
第七十四军(邱维达) 第51师(王梦庚) 第57师(冯寄异) 第58师(王奎昌)
第十二军(舒荣)第112师(余一凡 第238师(徐有成)
第一百一十六军(谭心)第287师(李芝)第288师(陈元良)
独立旅(新44师)(王屏南、耿文哲)
骑兵旅(陈陶、张荣甲)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8年11月6日,华东野战军分路南下。8日,国民党军何基沣、张克侠率部2万余人战场起义。10日,我军把黄百韬兵团分割包围于徐州以东的碾庄地区。经过10天逐村恶战,至22日全歼敌军10万余人,敌兵团司令黄百韬自杀。同时,中原野战军为配合作战,出击徐(州)蚌(埠)线。11月16日,攻克宿县,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这时,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统一指挥淮海战役。第二阶段,11月23日,中原野战军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了从华中赶来增援的黄维兵团12个师。28日,蒋介石被迫决定徐州守军作战略退却。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撤至蚌埠,副总司令杜聿明留在徐州指挥。12月1日,敌弃徐州向西南逃窜。4日,华东野战军追击部队将徐州逃敌包围。6日,敌孙元良兵团妄图突围,即被歼灭,孙元良只身潜逃。同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集中9个纵队的优势兵力,对黄维兵团发起总攻。经过激战,至15日全歼敌12万余人,生俘黄维。此后,为配合平津战役,按照中共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对杜集团围而不歼,部队进行了20天休整。第三阶段,1949年1月6日至10日,华东野战军对被包围的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经过4天战斗,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共30万人,俘获杜聿明,击毙邱清泉,李弥逃脱。
这次战役,我军参战部队60万人,敌军先后出动兵力80万人,历时65天,共歼敌55.5万余人,使蒋介石在南线战场上的精锐部队被消灭干净,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使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南京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
这次战役,我军参战部队60万人,敌军先后出动兵力80万人,历时65天,共歼敌55.5万余人,使蒋介石在南线战场上的精锐部队被消灭干净,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使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南京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中国共产党称之为“淮海战役”,中国国民党称之为“徐蚌会战”。
【杜聿明】及【刘峙】指挥中华民国国军五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共55.5万人
被【刘伯承】、【邓小平】及【粟裕】指挥的中国共产党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消灭及改编,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
【杜聿明】及【刘峙】指挥中华民国国军五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共55.5万人
被【刘伯承】、【邓小平】及【粟裕】指挥的中国共产党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消灭及改编,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楼上真牛叉.
共产党方面: 粟裕,刘伯承,邓小平,陈毅,
国民党方面: 杜聿明,黄维,邱清泉,黄柏涛,李弥,孙元良
共产党方面: 粟裕,刘伯承,邓小平,陈毅,
国民党方面: 杜聿明,黄维,邱清泉,黄柏涛,李弥,孙元良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