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时期的穷人每天都吃些什么主食?
古人以什么为主食,要看古人生活在哪个区域,以生活在中原地区的汉族人为例,相当长的时间里是以小米、小麦和瓜果蔬菜为主食。
中国是常见豆类作物的原产地,种植历史悠久,产量稳定,是重要的农作物。豆类尤其是黄豆,吃多了易胀气,又没有深加工的工具和技术,一直没能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主食,直到汉代,豆腐的发明,拓宽了豆类加工的范围,豆类能够以更多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食谱中,但仍然不能占主导地位。
谷子的原产地在中国,作为旱地农作物,易于种植,适应地域广,在古代种植普遍,并且易于加工。小米营养价值高,蒸煮方便,历史上相当长的时间里是人们餐桌上的主食。即便有这些优点,但古代生产力低下,单位面积产量有限,古代的人们对食物的需求还不能完全满足,加上战乱和自然灾害,粮食一直都是很金贵的,所以,一直到北宋,古人一天只吃两顿饭,《论语》里面孔圣人都说:过午不食。
小麦的原产地在西亚,但传人中国却很早,极适于中原地区种植,产量很高。但由于加工工具和技术的滞后,小麦在进入中国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没能成为古人的主食,可以想象得到,天天吃煮麦仁谁也受不 ,“麦饭豆羹,野人食之”,说的就是这个事,贵族和有钱人是不吃麦饭的。直到秦代,石磨的发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磨成面粉,可以加工成各种各样的食品,一下子把小麦的地位提高了一大截。到西汉时,石磨就有了磨粉和磨浆(豆腐开始出现)之分,“煮饼”也就是面条的前身已经出现,直到宋代,面条之名才稳定下来。
现在我们常见的玉米、红薯和土豆,传人中国较晚。玉米和红薯大致是在十六世纪的明万历年间才传人中国,土豆更晚,十七世纪时传人中国。我们的老祖先是没有机会吃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