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江(温州)的历史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分类: 文化/艺术 >> 历史话题
解析:
温州古为瓯地,秦统一全国后属闽中郡。西汉惠帝三年(前192)为东海王(俗称东瓯王驺摇)都地。汉顺帝永和三年(138)析章安县东瓯乡置永宁县,县治设在瓯江下游北岸今永嘉境内,是为温境建县之始。
东晋明帝太宁元年(323),析临海郡南部永宁、安固、横阳、松阳四县置永嘉郡,隶扬州,郡治设在瓯江下游南岸(今鹿城区),是温州建郡之始。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置东嘉州,高宗上元二年(675)置温州。因地在温峤岭南,“虽隆冬而恒燠”,四季温和湿润,故名温州。
辛亥革命爆发,1911年11月8日温州成立“军政分府”,隶浙江军 *** 。民国3年(1914)6月置瓯海道,辖温州、处州二府,道尹公署驻永嘉县,属浙江省。21年(1932)建立行政督察区。温州区初称浙江省第十县政督察区,督察专员办事处驻永嘉县。后数度更名,称第四特区、第三特区、永嘉行政督察区、第八行政督察区,37年(1948)4月,改称第五行政督察区。
1949年5月7日温州和平解放,建立温州军事管制委员会;8月26日成立第五专区,并设温州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第五专员公署为温州区专员公署,后称温州专员公署。其后,名称和辖县有所变动。1981年9月温州地区和温州市合并建立温州市,实行市管县体制。温州市现辖鹿城、龙湾、瓯海3区,瑞安、乐清2市(县级)和永嘉、洞头、平阳、苍南、文成、泰顺6县。
温州市古为瓯越地,也称东瓯,又称欧城。瓯为一种陶制器皿的名称。约在新石器时代,温州居住着原始瓯人并制作陶器。西汉初年建为东瓯国,流经温州的河流叫瓯江。温州别名斗城、白鹿城。温州古城建于东晋明帝太宁元年(公元323年)。《温州府志》载,当年建城时,太守郭璞登上西山,了望周围诸山,错立如斗、便对当地百姓说:“城饶山外,当聚富盛,然不免兵戈水火城建于山,则寇不入斗,可长保安逸。”于是他仿照北斗星 *** 置,围绕诸山筑城,故称斗城。传说在筑城时,有只白鹿衔花疾奔而来把花吐在城墙上,然后化作一团样云冉冉飞入天际,白鹿跑过的地方,一片鸟语花香。人们为取吉利,称为白鹿城或鹿城。
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2001年7月7日国函〔2001〕84号批准)(2001年8月20日浙政发〔2001〕51号通知),温州市从2001年8月21日起调整市辖区行政区划:一、1.将瓯海区的藤桥镇、上戍乡、临江镇、双潮乡、岙底乡和梧埏镇的划龙桥村、上田村、鱼鳞浃村、前网村划归鹿城区管辖;2.将龙湾区蒲州镇的蒲州村和上蒲州村划归鹿城区管辖;3.将永嘉县的七都镇和桥下镇的中央涂居委会划归鹿城区管辖。二、1.将瓯海区的永中镇、灵昆镇、天河镇、沙城镇划归龙湾区管辖;2.将瑞安市塘下镇的上涂、西一、中星、东门、埭头、石坦、屿门、邱宅、东溪、东成10个村委会和前冈、后冈2个居委会划归龙湾区管辖;3.龙湾区人民 *** 驻地由状元镇迁至永中镇。三、1.将瑞安市的仙岩镇、丽岙镇划归瓯海区管辖;2.瓯海区人民 *** 驻地由景山街道迁至娄桥镇。四、行政区划调整后: 温州市区的总面积由1082平方千米增至1187.9平方千米,总人口由119.23万增至129.64万。 鹿城区面积从104平方千米增到294.38平方千米,人口从51.68万增到60.03万。 龙湾区面积从61平方千米增到279.02平方千米,人口从8.93增到29.77万。 瓯海区面积从917平方千米减到614.5平方千米,人口从58.62万减到37.84万。
2001年,全市面积11784平方千米,总人口7 388 09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 341 348人,辖13街道、129个镇(其中2个民族镇)、147个乡(其中5个民族乡),558个居委会、6116个村委会。
解析:
温州古为瓯地,秦统一全国后属闽中郡。西汉惠帝三年(前192)为东海王(俗称东瓯王驺摇)都地。汉顺帝永和三年(138)析章安县东瓯乡置永宁县,县治设在瓯江下游北岸今永嘉境内,是为温境建县之始。
东晋明帝太宁元年(323),析临海郡南部永宁、安固、横阳、松阳四县置永嘉郡,隶扬州,郡治设在瓯江下游南岸(今鹿城区),是温州建郡之始。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置东嘉州,高宗上元二年(675)置温州。因地在温峤岭南,“虽隆冬而恒燠”,四季温和湿润,故名温州。
辛亥革命爆发,1911年11月8日温州成立“军政分府”,隶浙江军 *** 。民国3年(1914)6月置瓯海道,辖温州、处州二府,道尹公署驻永嘉县,属浙江省。21年(1932)建立行政督察区。温州区初称浙江省第十县政督察区,督察专员办事处驻永嘉县。后数度更名,称第四特区、第三特区、永嘉行政督察区、第八行政督察区,37年(1948)4月,改称第五行政督察区。
1949年5月7日温州和平解放,建立温州军事管制委员会;8月26日成立第五专区,并设温州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第五专员公署为温州区专员公署,后称温州专员公署。其后,名称和辖县有所变动。1981年9月温州地区和温州市合并建立温州市,实行市管县体制。温州市现辖鹿城、龙湾、瓯海3区,瑞安、乐清2市(县级)和永嘉、洞头、平阳、苍南、文成、泰顺6县。
温州市古为瓯越地,也称东瓯,又称欧城。瓯为一种陶制器皿的名称。约在新石器时代,温州居住着原始瓯人并制作陶器。西汉初年建为东瓯国,流经温州的河流叫瓯江。温州别名斗城、白鹿城。温州古城建于东晋明帝太宁元年(公元323年)。《温州府志》载,当年建城时,太守郭璞登上西山,了望周围诸山,错立如斗、便对当地百姓说:“城饶山外,当聚富盛,然不免兵戈水火城建于山,则寇不入斗,可长保安逸。”于是他仿照北斗星 *** 置,围绕诸山筑城,故称斗城。传说在筑城时,有只白鹿衔花疾奔而来把花吐在城墙上,然后化作一团样云冉冉飞入天际,白鹿跑过的地方,一片鸟语花香。人们为取吉利,称为白鹿城或鹿城。
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2001年7月7日国函〔2001〕84号批准)(2001年8月20日浙政发〔2001〕51号通知),温州市从2001年8月21日起调整市辖区行政区划:一、1.将瓯海区的藤桥镇、上戍乡、临江镇、双潮乡、岙底乡和梧埏镇的划龙桥村、上田村、鱼鳞浃村、前网村划归鹿城区管辖;2.将龙湾区蒲州镇的蒲州村和上蒲州村划归鹿城区管辖;3.将永嘉县的七都镇和桥下镇的中央涂居委会划归鹿城区管辖。二、1.将瓯海区的永中镇、灵昆镇、天河镇、沙城镇划归龙湾区管辖;2.将瑞安市塘下镇的上涂、西一、中星、东门、埭头、石坦、屿门、邱宅、东溪、东成10个村委会和前冈、后冈2个居委会划归龙湾区管辖;3.龙湾区人民 *** 驻地由状元镇迁至永中镇。三、1.将瑞安市的仙岩镇、丽岙镇划归瓯海区管辖;2.瓯海区人民 *** 驻地由景山街道迁至娄桥镇。四、行政区划调整后: 温州市区的总面积由1082平方千米增至1187.9平方千米,总人口由119.23万增至129.64万。 鹿城区面积从104平方千米增到294.38平方千米,人口从51.68万增到60.03万。 龙湾区面积从61平方千米增到279.02平方千米,人口从8.93增到29.77万。 瓯海区面积从917平方千米减到614.5平方千米,人口从58.62万减到37.84万。
2001年,全市面积11784平方千米,总人口7 388 09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 341 348人,辖13街道、129个镇(其中2个民族镇)、147个乡(其中5个民族乡),558个居委会、6116个村委会。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