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戏剧早期的“文明戏”在演出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剧本。()

 我来答
西街傲萌萌
2023-05-03 · 超过19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84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万
展开全部

我国戏剧早期的“文明戏”在演出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剧本是正确的。

文明戏是指在“以研究新派为主”的口号下,建立的一种以言语,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法的新的戏剧形式,又称新剧,中国早期话剧,上世纪初曾在上海一带流行。演出时无正式剧本,多采用幕表制,可即兴发挥。

文明戏起源上世纪30年代末期,由天津曲坛上演十样杂耍演变而成。内容不仅包括鼓曲和相声,而且有杂技、戏法和魔术。

“文明戏”是早期的京剧改革。文明戏的剧目都是以清末民初期间民间流传的时事故事为题材。如《宦海潮》《渔家女》和《锯碗丁》等。剧情大多是抑恶扬善,好人好报,恶人恶报,以大团圆结局。

文明戏以京剧的文武场伴奏,采用京剧的唱腔,对话用京白不用韵白。唱与白三七开,已向话剧方向发展了。文明戏的剧目不多,大概只有十几出。

可是每出戏都分几集,每日只演一集,所以上演一个月也不会重复。为了使戏演得持久和火暴,剧中夹杂不少插科打诨式的笑料,看起来类似现在的喜剧小品。

文明戏的影响

文明戏不仅对后来的中国话剧产生了影响,而且对中国电影和越剧、评剧的发展也产生了影响。

日本文教大学教授白井启介在《影戏交融——略论文明戏表演方式如何灌入早期电影》中,从考证中国电影发展史入手,论证了中国电影发展史上第一家摄制影片的是中国影戏研究社,由陈寿芝、施炳元、劭鹏创办。

根据1920年发生在上海的谋杀案改编的影片《阎瑞生》,与舞台上演的文明新戏的渊源关系。文中还论述了中国早期电影(无声影片)在表演方式上(如“夸张的舞台表演程式”等)受到文明戏的影响,如《劳工之爱情》《孤儿救祖记》等影片就有这样的痕迹。

神户学院大学教授中山文在《文明戏工作者对越剧的理想——樊迪民和两种越剧刊物》中,通过对文明戏演员樊迪民在越剧发展及作品创作、演出方面的贡献,论述了文明戏对越剧发展及演出方面的影响。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