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震惊日本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震惊日本,日本人从中总结了很多经验
1840年,英国海军以猛烈的炮火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举世闻名的鸦片战争爆发了。这场战争的最终结果就是清朝割地,赔款,被迫签订了这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不仅唤醒了中国有识之士,也给与中国隔海相望的日本造成了极大的震动。
当时正值日本幕府政府实行严密闭关锁国政策、日本实行全面海上禁运的时期,长崎只剩下一个对外贸易的窗口。不过,这一切都没有影响日本对外国情报的了解。鸦片战争一爆发,日本的警报系统迅速启动。会发生什么?
原来日本当时有一个特殊规定:凡是进入长崎港的中国和荷兰商人,都必须向负责对外贸易的长崎最高官员报告海外消息。这篇报道叫《唐风评书》,荷兰商人的报道叫《贺兰风评书》。通过这些谣言,鸦片战争的消息及时传到了日本,让封闭的日本充分了解了鸦片战争的情况。
例如,中国禁烟运动的消息最早见于1839年的《兰风记》,其中记载:广东禁止从英国等国家走私鸦片。责令政府严查存放鸦片的基地。与此同时,中国烟民也受到严惩。据日本学者森睦彦研究统计,从1840年到1844年,散布在各种书刊中的有关鸦片战争的“唐风说书”有19篇,其中《蒙问今为阿片一件》是中国船主周某提供的。艾婷,它说:
由于英国人向中国出售鸦片,对中国造成严重损害,皇帝林则徐派人到广东禁烟。林则徐命令外国鸦片商在三天内交出鸦片,并支付大黄和茶叶作为补偿。他后来被判处死刑。英国商人共交出20036箱。1839年9月,中英军舰交战,广东洋人陆续归来。
这篇报道描述了从禁烟谈判到中英武装冲突的大致过程,基本符合当时的事实。除了这些“风闻”之外,日本人还通过已经流传开来的中国书籍资料,迅速获得了一些关于鸦片战争的信息。其中,最能说明问题的是清朝在1846年出版的诗集《乍浦集咏》,收录了浙江乍浦文人为纪念当地烈士、谴责英军而写的诗文。
令人惊奇的是,这部诗集在当年十一月就有了日文刻版。这几乎同时刻的速度,可见日本人对中国情报和中英鸦片战争的重视程度。鸦片战争结束不久,以这场战争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在日本就出现了很多,并且在日本社会上下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如其中代表作之一的岭田枫江著写的《海外新话》就详细描写了林则徐广东禁烟的经过,及广东等地方的战争场面,同时也介绍了英国的地理、历史和现状,告诫“海防志士决不可以西洋僻境之夷人而蔑视”。
最后,作者还在一首诗中写明:“天赐前鉴非无意,婆心记事亦微衷。呜呼!海国要务在知彼,预备严整恃有待”。好一个“天赐前鉴”,四个字充分表明了日本人的性格。而日本的有志之士也马上做出反应。
鸦片战争的消息传到日本之后,当时幕府主管政务的水野忠邦立即认识到,鸦片战争“虽为国外之事,但足为我国之戒”。水户藩主德川齐昭原本以为清朝是一个大国,外国不敢侵犯,他听闻消息后十分震惊,认为“如果确有其事,则任何事情,均可置之不问,唯有全心全意致力武备耳”。
德川齐昭甚至还建议,为了应付这次紧急事态,应该推迟参拜日光的时间,将参拜日光的费用省下来用于日本的军备。1853年7月,他就海防问题向幕府上书,指出:“近来清朝鸦片烟之乱,乃前车之覆辙。”
日向国佐士岛津忠宽向幕府上书时,他忧心忡忡地表示:“今清朝大乱,难保何时波及日本!”著名维新思想家佐久间象山在鸦片战争尘埃尚未落定的1842年11月,就提出了关于加强日本海防的意见书《海防八策》。
在这份意见书中,佐久间象山着重提醒西方列强在侵略清朝后很可能来侵犯日本,强迫日本签订像《南京条约》这样丧权辱国的条约。因此,佐久间象山认为日本必须把铸大炮、造军舰、兴海军作为当务之急,“海防之要,在炮与舰,而炮最居首。”
精通西洋炮术的军事学家高岛秋帆有感于战争中英国舰队的炮火实力,在更早的1840年秋天,就向幕府提出改进武备的意见书。高岛秋帆表示日本诸炮家的炮术,已落后西方数百年,毫无可用之处,强调“防御蛮夷而熟悉其术,乃至关紧要之事。”
日本人还从各个方面总结战争中清朝失败的原因,认为清政府衰败、武备不修,而且清朝统治者妄自尊大,闭目塞听,无视世界形势的变化,是遭到失败的原因。比如,斋滕正谦谈到中国战败的原因时就说:
清朝自称中夏,视外国为禽兽。但是,这些国家的机智敏捷,机器精良。清朝无防备。外国乘船渡海,清朝受辱。
不仅如此,日本还从鸦片战争中了解到英军的侵略战术。汉学家广濑朝弘说:清朝虽然乱得很,但看厄洛斯和嬴稷如何得地,也能看出他们夺取我国土地的诡计。不过,我国一直都有准备,看到大清被得罪,更要小心。
江户末期的经济学家佐藤信渊也为此编撰了一本书《防海策》。总结起来,鸦片战争给日本带来了三个好处:
第一:吸取中国失败的教训。
第二:适时加强重整军备。
第三:对西方列强的脾性有所了解,做好心理准备。
有了这次前车之鉴,日本才得以通过标记清朝部分渡江,也让日本在13年后遇到黑船翻关时少走了很多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