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展开全部
[关键词] 中职语文 教学 兴趣
郭沫若说过:“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语文课堂应当是学生精神活动的乐土、是学生灵魂的家园。然而职中的语文课堂却往往使教师陷入尴尬的境地。因为职中的学生大多数基础差,底子薄,缺少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对学习特别是文化课的学习明显表现出厌倦的情绪,上课听的人少,看课外书、睡觉的多,作业,特别是作文写的人少。怎么才能让职中的学生提起对语文课的兴趣,是职中语文老师目前最困惑的问题。那么如何提高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从语文的功用入手,使学生认识到学好语文的重要性
语文是基础中的基础,一个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你都需要语文。语文是培养人听说读写能力的学科,只要你进行社会交际,就要用到语文。没有它你无法与外界进行交流。中职阶段的学习是学生走向社会的过渡阶阶段,是为中职学生走上社会打基础的阶段。毕业后求职、参加工作、哪一样能缺少语文的帮助?要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要让学生明白,学好语文不仅仅是为了取得学分,而是真正为了自己以后走上社会打下基础。
二、从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入手,使学生“亲其师则信其道”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让学生喜欢你,学生才会喜欢上你的课。而教师的表情、姿态、语言、手势,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兴趣。课堂应该是乐园,教者应该是愉快、乐观、满怀信心、热情、真挚的。倘教师无精打采,恹恹欲睡,怎么可能希望学生会兴致勃勃呢?事实证明,学生对学习有兴趣与否,很大程度与科任老师的素质有关。假如学生喜欢那位老师,大多会很用心学习那门功课。教师的道德伦理素质、专业文化素质、教学技能素质、学科综合素质等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果广大语文老师能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实践于自身,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自然就会与日俱增。
三、从设计导语入手,使学生一上课便有个良好的开端
上课前的导语设计的好不好,对一堂课来说尤其重要。特级教师魏书生在《语文教学》里说:“导语设计得好,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一堂课有个良好的开端。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讲《过万重山漫想》这一课时,我会引导学生先背诵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诗学生基本都会背,全班争着背完后,学生一下子就精神奕奕了,接着再播放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壮观美丽的图片给学生观看,让他们领略三峡的美景,最后再导入课文,这样全班学生的情绪很快就沉浸在三峡的美景当中。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四、从激发“共鸣”入手,使学生与作品之间产生共鸣
我国古代美学家王国维说:“一切境语皆情语”,如果教师在讲课中能做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相信学生也会因此受到感染。教师要先研读作品,与作家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这样才能抛砖引玉,于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和教师感受到情感产生“共鸣”。例如:讲解《沁园春 长沙》时,教师要先入为主,与毛泽东在词中所表现的宽广的胸怀(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和慷慨激昂的气势(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产生“共鸣”,然后再用这种情感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使其处于“共鸣”状态。如此学习课文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从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课入手,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课对语文教学的推动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讲莫泊桑的《项链》时,因为课文篇幅很长,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把一篇课文从头到尾的学完,我就在班内开展了剧情表演的活动,课前分好角色布置学生回去准备道具以及练习台词,学生准备道具的热情很高涨,而且开动脑筋去自制一些极富创意的道具,然后很认真的所有人聚集在一起熟悉课文的内容,进而对文中主人公玛蒂尔德这个人物的性格以及产生的一些变化又有了解,学习起来不仅有兴趣,而且更容易理解,全班的学习氛围也空前活跃,在开展课堂活动中帮助学生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语文活动课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竞猜字谜、演讲比赛、诗歌朗诵会、辩论赛、表演品评等等。实践证明,让学生在“活”的气氛中学,“动”的环境中练,更能使学生迅速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丰富生活,发展个性。
综上所述,在中职语文教学上,既要结合语文这一学科的特点又要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做到“寓教于乐”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只有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将语文教学提高到新的水平。[2] 《关于打造活力高效的语文课堂的思考》《语文月刊》2011年1期.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