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包括什么内容?
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以及中医学、农学、术数、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方面。
现“国学”概念产生于十九世纪,当时 “西学东渐”改良之风正值炽热,张之洞、魏源等人为了与西学相对,提出“中学”(中国之学)这一概念,并主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一方面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两汉经学。
扩展资料
国学是以先秦的经典及诸子百家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先秦诸子百家学说是共存共鸣的,没有主从关系,如果按时期所起作用而论,各家学说在各个时期都发挥着或显性或隐性作用,只是作用在的领域不同而已;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在思想教化领域起主流作用的是儒家,但其它各家学说也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学
国学内容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以及中医学、农学、术数、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方面。
现“国学”概念产生于十九世纪,当时 “西学东渐”改良之风正值炽热,张之洞、魏源等人为了与西学相对,提出“中学”(中国之学)这一概念,并主张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一方面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两汉经学。
国学是以先秦的经典及诸子百家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学国学到秦汉胡同,秦汉胡同通过近20年的发展,少儿国学业务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南京、宁波等主要城市开设近100家直营店,提供诗文、艺术、通识三大类,诸如《书法》《国画》《硬笔》《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诗词启蒙》《文言文》《作文》《古筝》《琵琶》《二胡》《笛》《箫》《葫芦丝》《围棋》《象棋》《通识鉴赏》等30多项精品课程,服务线下近10万余个重付费家庭。
秦汉胡同率先倡导国学教育为通识教育,并研发了《文博系列》《学联系列》《文博写作》《诗文写作》等胡小同精品鉴赏与写作课程,受到学员和社会各界的热烈赞赏。
国学,可译做“guoxue”(音译)、“汉学”(意译,指中国学或汉学)。
1、狭义的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2、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术数、中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拓展资料
国学原指国家学府,如太学、国子监。国学指学问一说,产生于清末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原称“中学”,后改称“国学”。它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1920年代始盛;在中国大陆,文革结束后思想学术自由逐步有所恢复,中华传统文化学术的空间逐步扩大,1980年代后“国学”复起至今。
国学发展在二十世纪,西学的影响下明显受到了巨大冲击。明清近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经世致用”思想兴起,国学一词才因西学而被提出,“国学”被中国传统学者视为“国魂”。清王朝被推翻成立民国以后,各种西洋新思潮传入中国,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影响下,全盘西化派鄙其为“国渣”,许多中间派因此称其为“国故学”,维护传统文化派称其为“国粹学”;学衡派昌明国粹,发扬中国文化,却往往不以国学自居。
而学术界比较认可的定义是以儒家学说为主体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的总称。国学经典则是专门指中华传统文化中比较具有权威性和典范性的论著。
国学经典涵盖的内容可以说非常广泛,可以举例一些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国学经典:
1、经部以儒学经典为代表,分为:诗、书、礼、易、春秋、孝经、四书、乐等。
2、史部历史著作主要书目有《史记》《汉书》《资治通鉴》《战国策》等。
3、子部是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著作,主要书目有《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管子》等。
4、集部是诸子百家及艺术,谱录,主要书目有《楚辞》《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等等。
那什么是传统文化呢?它一般指的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所创造的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的唐诗、宋词、汉赋、元曲、昆曲、越剧、演义小说等是代表,至今对当代读者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我们整个民族比较推崇和珍视的宝贵精神财富。传统文化不仅凝聚了我们民族的语言习惯、思维观念、情感认同和习俗制度,还蕴含国民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以及价值取向,因而它一直对国民素质的养成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随着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展开,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这时候,面对西方强势文化的传播和话语权的争夺,复兴传统文化,掌握文化发展自主权,重建民族文化自信心与发掘传统文化经典的魅力,已经开始成为国内学界的普遍认同和精神需求。因此传承传统文化与国学经典的传播对个人、家庭的早期启蒙,以及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爱国情结的养成,都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这也是当今社会国学热的核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