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缸发动机气门间隙调整顺序是??如何调整??

 我来答
海底星辰
2018-03-31 · 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1万
展开全部

调整顺序:1~5~3~6~2~4

调整步骤:

第一步:1双5排3排6不2进4进。

第二步 :曲轴转动360度。再调:1不5进3进6双2排4排。

小知识:

两次调整法四行程发动机,无论气缸数是多少、各缸作功顺序是怎样安排的以及进、排气门是如何排列的,气门间隙的调整都可以采用传统的“两次调整法”安排其调整顺序。

林喳喳lyx
高粉答主

2020-12-06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22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4.2万
展开全部

逐缸调整法逐缸调整就是一个缸一个缸的调整。根据气缸点火次序,逐缸对在压缩行程终了bai,活塞到达上止点时,调整这一气缸的进、排气门。这种逐缸调整,质量有保证。原厂挖机配件选择山特松正。

两次调整法根据发动机的工作循环、点火次序、曲轴配角和气门实际开闭角度的推算,在第1缸或第6缸压缩终了时,除调1(或6)缸的两个气门外,还可调整其他缸的某一个气门。

这样,一台六缸发动机的气门,只需摇转两次曲轴,就可全部调整完毕,比逐缸调整要简便省事。

扩展资料:

缸线为传统点火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点火线圈把能量传给火花塞的介质。缸线大体上分为四部分。

第一是导电材料,第二是绝缘胶皮,第三是点火线圈接头,第四是火花塞接头(还有一些缸线外面再包裹一层隔热材料,防止缸线被烧坏)。

缸线数目与发动机缸数相同。随着科技发展,现在很多车已经没有了缸线,缸线和点火线圈做到了一起,每缸一个点火线圈,体积大大减小,为每缸独立点火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发动机好比是汽车的“心脏”,而活塞则可以理解为是发动机的“中枢”,除了身处恶劣的工作环境外,它还是发动机中最忙碌的一个,不断的进行着从下止点到上止点、从上止点到下止点的往复运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八卦娱乐分享
高能答主

2021-08-13 · 开开心心聊八卦娱乐。
八卦娱乐分享
采纳数:1010 获赞数:71957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6缸气门间隙调整工作顺序为1-5-3-6-2-4,当1缸活塞处于上止点时,5缸和3缸是排气口,2缸和4缸是进气口。当曲轴转动360度,5缸和3缸是进气口,2缸和4缸是排气口。


气门间隙调整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1、逐缸调整法:逐缸调整法只要求将所需调整的各缸摇转到该缸压缩行程上止点(此时进、排气门完全处于关闭状态)即可对该缸气门间隙进行调整。这种方法要求找到各缸压缩行程上止点,并记住各种车型发动机的作功次序(汽油机是点火次序,而柴油机为喷油次序)。


2、两次调整法:两次调整法就是把发动机上所有气门分两次调整完毕,此法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气缸数目再多也只需调整两次就可以全部调完。



排气量范围


汽车装备的直列六缸发动机排气量多在2至5升之间(120至310立方英寸)。虽然也有更小排量的直六发动机,但直六带来的平顺性无法抵销设计生产的高成本以致极为罕见。因为六个汽缸一字排开,直六发动机的长度要长于同等级直四,V4,V6或V8发动机。


量产的小型的直六发动机为意大利贝内利(Benelli)生产的“Sei”型摩托车,排气量仅0.7477L(45.63立方英寸),而本田汽车和麦克·海伍德(MikeHailwood)公司更于1960年代生产过装备0.25L(15立方英寸)的直列六缸,24气门的摩托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7-12-15
展开全部
两次调整法四行程发动机,无论气缸数是多少、各缸作功顺序是怎样安排的以及进、排气门是如何排列的,气门间隙的调整都可以采用传统的“两次调整法”安排其调整顺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10-15
展开全部
双排不进的方法 两次调整完毕 对1-5-3-6-2-4点火顺序
.将一缸活塞转到压缩终了上止点,调整步骤:1双5排3排6不2进4进
第二步 曲轴转动360度,再调:1不5进3进6双2排4排
这样所有的气门均已经调整完毕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