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高二生物必背点,越多越好

就是哪些需要背,写出必背题名称我是高一的,想在暑假先背,谢了... 就是哪些需要背,写出必背题名称我是高一的,想在暑假先背,谢了 展开
匿名用户
2013-10-16
展开全部
第三模块 稳态与环境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体液包括 (约占2/3)和 (约占1/3),后者又包括 、 、和 等。 、 、和 通过动态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细胞外液的本质上是一种 ,类似于海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2、细胞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可以直接与 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得 ,同时又不断排出 ,从而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细胞不仅依赖于 ,也参与 了的形成和维护。3、健康人的内环境的 都处于动态平衡中。这种动态平衡时通过机体的 实现的。生理科学家把 叫稳态。 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目前普遍认为: 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5、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需要经过 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 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反射弧通常由 、 、 、 和 组成。6、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 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传导可以是 向的。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 传递的,且只能是 向的.7、 、 等化学物质,通过 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叫体液调节。 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不同激素的化学组成不同,但它们的作用方式具有共同特点: ,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 。在特定的情况下,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也能使 和 。
8、体液免疫的大致过程:
大多数病原体经过 细胞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 ,并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 细胞(少数抗原可直接刺激它)。 细胞受到刺激后,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 细胞,产生 ,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 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9、细胞免疫的大致过程:
T细胞在接受抗原的刺激后,通过分化形成 细胞,这种细胞可以与 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 。病原体失去了寄生的场所,因而与抗体结合并被吞噬、消灭。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 破坏组织细胞,也 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 的和个体差异。 第三章 植物激素调节
10、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 、 和 。在这些部位,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11、在 、 、 和 中,生长素只能 ,称为极性运输。极性运输是细胞的 。
12、生长素在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
、 、 、 、 等处。
13、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 ;既能 生长,也能 生长;既能 发芽,又能 发芽;既能防止 ,也能 。生长素和 具有拮抗作用。细胞分裂素具有保鲜作用。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14、种群是指在一定自然区域内, 生物的 ,其特征主要有 、
、 、 、 等 5个方面,其中 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并受其他4个方面的影响,尤其受 的直接影响, 可以作为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依据。
15、从教材的两个实例看出,当种群呈 增长,其原因有 、 等。“S”型曲线是指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 后,数量趋于 的增长曲线。
16、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 中, 的集合。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 ,群落中 的多少叫丰富度。
17、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 ,使群落形成一定的 ,包括 和 等。生物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 ,二是 18、按发生的起始条件,演替分为 和 两种类型。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 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 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在 、 、 上进行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 基本保留,甚至保留了 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在 、 、 上进行的演替。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19、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等。
(2)、生产者: 生物,主要是 。
(3)、消费者:包括 性动物、 动物 性动物和 动物等。
(4)、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 ,主要是 。
和 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 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20、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 、 3个方面。
(1)、生态系统中能量的 、 、 、 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它具有 和 的特点,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 。因此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一般不会超过 个。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目的是
(2)、组成生物体的元素,都不断进行着 ,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这里所说的生态系统,指的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又叫 循环。它具有 和 特点。
(3)、生态系统还具有 的功能,其信息可分为 、 、
等几种类型, 对生物的生命活动、繁殖后代、协调种间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 第六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21、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生态环境问题具有 性,需要全人类的关注与合作。
2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 变化、 短缺、 破坏、 荒漠化、海洋 和生物多样性 等。这些全球性的生态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
23、生物圈内所有的 、 、 ,它们所拥有的全部 以及各种各样的 ,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24、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科学家一般概括为以下三方面:一是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 价值;二是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 价值;三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艺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 价值。
25、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就地保护和 保护两大类。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 或 建立自然保护去区以及风景名胜等。 第三模块练习答案1、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盐溶液
2、内环境 生命活动所需物质 代谢产生的废物 内环境 内环境
3、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 调节作用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稳态
4、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5、完整 结构或功能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6、电信号 双 化学信号 单
7、激素 CO2 体液运输 激素调节 微量而高效 靶器官、靶细胞 肌肉收缩 某些腺体分泌8、吞噬 抗原决定簇 B B 浆 抗体 抗体
9、效应T 靶 裂解死亡 不会 不会 遗传倾向
10、幼嫩的芽 幼叶 发育着的种子 11、胚芽鞘 芽 幼叶 幼根
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主动运输
12、胚芽鞘 芽 根顶端的分生组织 形成层
13、两重性 促进 抑制 落花落果 疏花疏果 乙烯14、同种 全部个体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性别比例 年龄组成 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 年龄组成
15、“J”型曲线 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 没有天敌
增长 稳定
16、一定区域 各种生物种群 物种组成 物种数目
17、空间 空间结构 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记名计算法, 目测估计法
18、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 已被彻底消灭 沙丘 火山岩 冰川泥 原有土壤条件 植物种子或其它繁殖体 火灾后的草原 过度砍伐的森林 弃耕的农田
19、(1)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
(2)自养 绿色植物
(3)植食 肉食 杂食 寄生
(4)无机盐 细菌和真菌 食物链 食物网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20、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1)输入 传递 转化 散失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10%~20% 4~5 帮助人们合理地地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2)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全球性
(3)信息传递 物理信息 化学信息 行为信息 信息传递 负反馈调节
21、全球
22、全球气候 水资源 臭氧层 土地 污染 锐减
23、植物 动物 微生物 基因 生态系统
24、潜在 间接 直接
25、迁地 生态系统 物种
匿名用户
2013-10-16
展开全部
人教版(必修)第二册内容有四章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2.DNA分子结构3.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4.遗传的基本规律(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5.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6.生物的变异(不能遗传的变异和能遗传的变异)7.人类遗传病与优生第七章 生物的进化 主要掌握生物进化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第八章生物与环境1.生态因素2.种群和群落的概念3.生态系统(概念和类型、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第九章 人与生物圈1.生物圈的稳定2.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10-16
展开全部
如果你有书那你就先把两幅图弄懂,动物 植物细胞图弄懂那高二上半期就差不多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10-16
展开全部
背 千万要背 前提是理解 但要注意 有些没必要理解
我曾经耍小聪明 不背 吃亏很大
不过预习阶段 不要背很多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10-16
展开全部
好多啊 哟啊理解啊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