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回答
2013-10-21
展开全部
我国人口地区分布的总特点是:东部多,西部少;平原、盆地多, 山地、高原少;农业地区多,林牧业地区少;温湿地区多,干寒地区少; 开发早的地区多,开发迟的地区少;沿江、海、交通线的地区多, 交通不便的地区少。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按各省(区)人口平均密度可分成4类地区:①非常稠密区。每平方公里人口在400人以上,包括沪、京、津、苏、鲁、豫、粤、浙、皖等6省3市。本区土地面积较少,为89.1万平方公里,仅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9.4%。而人口却达到4.91亿,占全国总人口的38.8%,平均每平方公里高达552人。本区地势平坦,水热资源较丰富,开发历史悠久,工农业较发达,交通方便,城市数量多,故人口最为稠密; ②稠密区。每平方公里人口在200-400人之间,包括渝、冀、鄂、湘、辽、闽、赣、琼、晋、黔等10省市。本区土地面积为147.5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5.5%,人口4.1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33%,平均每平方公里283人,高于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1.13倍。本区除辽、晋外,大部分处于亚热带、热带丘陵山区,水热资源充沛,开发历史悠久,农业、工业有一定基础。 故人口密度较大;③较稠密区。每平方公里人口在100-200人之间, 包括桂、陕、川、吉、云、宁等6省(区)。本区土地面积为155.3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6.3%,人口2.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94%,平均每平方公里155人,高于全国平均人口密度。本区除吉林外,基本上位于第二阶梯,以山地、高原为主,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经济限制,因而人口较少。但本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四川盆地、汉中盆地、径渭平原农业发达, 因而人口密度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④稀少区。每平方公里人口在100人以下,包括黑、甘、蒙、新、青、藏等6个省(区)。本区地域辽阔,土地面积为5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59%,人口1.13亿人,只占全国总人口的9%,平均每平方公里20人,远远低于全国平均的人口密度。本区地处边疆和内陆,多高山、高原和荒漠,自然条件差,开发历史较迟,交通不便,经济基础薄弱等,因而人口 很少。此外,在全国各省(区)、各地区内,由于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 人口密度仍有较大的差别。例如,四川成都平原,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在800人以上,而川西山区每平方公里却在100人以下。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按各省(区)人口平均密度可分成4类地区:①非常稠密区。每平方公里人口在400人以上,包括沪、京、津、苏、鲁、豫、粤、浙、皖等6省3市。本区土地面积较少,为89.1万平方公里,仅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9.4%。而人口却达到4.91亿,占全国总人口的38.8%,平均每平方公里高达552人。本区地势平坦,水热资源较丰富,开发历史悠久,工农业较发达,交通方便,城市数量多,故人口最为稠密; ②稠密区。每平方公里人口在200-400人之间,包括渝、冀、鄂、湘、辽、闽、赣、琼、晋、黔等10省市。本区土地面积为147.5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5.5%,人口4.1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33%,平均每平方公里283人,高于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1.13倍。本区除辽、晋外,大部分处于亚热带、热带丘陵山区,水热资源充沛,开发历史悠久,农业、工业有一定基础。 故人口密度较大;③较稠密区。每平方公里人口在100-200人之间, 包括桂、陕、川、吉、云、宁等6省(区)。本区土地面积为155.3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6.3%,人口2.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94%,平均每平方公里155人,高于全国平均人口密度。本区除吉林外,基本上位于第二阶梯,以山地、高原为主,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经济限制,因而人口较少。但本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四川盆地、汉中盆地、径渭平原农业发达, 因而人口密度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④稀少区。每平方公里人口在100人以下,包括黑、甘、蒙、新、青、藏等6个省(区)。本区地域辽阔,土地面积为5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59%,人口1.13亿人,只占全国总人口的9%,平均每平方公里20人,远远低于全国平均的人口密度。本区地处边疆和内陆,多高山、高原和荒漠,自然条件差,开发历史较迟,交通不便,经济基础薄弱等,因而人口 很少。此外,在全国各省(区)、各地区内,由于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 人口密度仍有较大的差别。例如,四川成都平原,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在800人以上,而川西山区每平方公里却在100人以下。
2013-10-21
展开全部
我国人口分布一般东部沿海地区多,西部内陆地区少,地理上主要以黑龙江漠河与云南腾冲连线为分界线,东南多,西北少,东南国土面积占全国的43%,而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94%左右,西北地区面积占全国面积的57%,人口却只占全国人口的6%左右,即有由东南到西北方向随海高度的增加人口密度呈阶梯递减的趋势,而这种趋势还正在加强。
自然原因: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上东部以平原为主,有漫长的海岸线,西部以山地为主,西部地区大多为高原、荒漠,土地可垦殖率低,而且远离沿海,在经济的全球组织中处于边缘腹地的地位,所以西部地区人口承载力比中东部地区低得多。
社会经济原因:历史上,自宋朝以来,中国的经济重心逐渐由西部向东部转移,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转移,良好的自然环境推动了经济发展,近代以来,东部地区便利的交通为其发展与交流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为东部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东部良好的基础使东部成为经济发展的重心,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口的流动,西部地区尽管人口密度比中东部低很多,但西部地区人口对环境的相对压力已经大于中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人口生理密度(以每公顷耕地面积计算的人口密度)已高于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人口经济密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所负担的人口)不仅高于中部地区,而且高于东部地区,比东部地区高出的幅度达50%以上。
自然原因: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上东部以平原为主,有漫长的海岸线,西部以山地为主,西部地区大多为高原、荒漠,土地可垦殖率低,而且远离沿海,在经济的全球组织中处于边缘腹地的地位,所以西部地区人口承载力比中东部地区低得多。
社会经济原因:历史上,自宋朝以来,中国的经济重心逐渐由西部向东部转移,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转移,良好的自然环境推动了经济发展,近代以来,东部地区便利的交通为其发展与交流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为东部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东部良好的基础使东部成为经济发展的重心,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口的流动,西部地区尽管人口密度比中东部低很多,但西部地区人口对环境的相对压力已经大于中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人口生理密度(以每公顷耕地面积计算的人口密度)已高于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人口经济密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所负担的人口)不仅高于中部地区,而且高于东部地区,比东部地区高出的幅度达50%以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10-21
展开全部
以漠河、腾冲连线为界,线以东以南土地面积占百分之三十,人口却占百分之九十;线以西以北面积占百分之七十,人口占百分之十。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