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精深的问题,众生是有是无??? 100

我最近按照修梦的方法参禅,大体指导思想是以“万法唯心造,万相皆由心生”为依据。在梦中进行参悟。有时做梦时,清楚的明白自己当时是在梦中,并能主观的在梦中对着事物念佛号。不过... 我最近按照修梦的方法参禅,大体指导思想是以“万法唯心造,万相皆由心生”为依据。在梦中进行参悟。有时做梦时,清楚的明白自己当时是在梦中,并能主观的在梦中对着事物念佛号。不过最近有一个疑问困扰着我。佛经上说山河湖海等万相皆是由心念产生,并非实有。那我有点搞不明白的是佛理开示大家,人生就是一场生死长夜无明大梦,梦中的你和梦中的其他人其实都是不存在的,皆是由心识幻化而成。那我想问,这个幻化的境界究竟是由众生的共业幻化而成还是由自己一个人的心识幻化而成。如果现实是由众生的共业幻化而成,那我们岂不是同时处在一个大家共有的幻境中,我们修佛的人修佛的目的是不执著于这个幻境,而脱离这个幻境;而如果现实幻境是由个人心念幻化而成,那乾坤世间岂不只有一个意识中的我(中阴身),而不存在其它任何众生。世界只有一个意识中的自己存在,其他人都是心识幻化出来的。那是不是就是说,佛就是我,我就是他,他就是众生。。。。我有点绕糊涂了,以此推理,别人给我讲佛法,那个别人也是不存在的,别人就是自己;既然万物为心造,那梦中的亲人、朋友是不是也是自己的阿赖耶识幻化的?。。。迷茫中,请各位修佛精进的师兄直接给我解答好吗??无比感激!!
其实我问的问题因该是,尽虚空法界,是否存在各众生,众生是否是源于个人的业,既“业就是众生,众生就是业“?“一就是一切,一切就是一”????
------------------------------------------------------------------------------------
-----------------------------------------------------------------------------------
各位师兄,此问题暂时了解。
这几日广泛找寻答案,现阶段的结论是,佛教法相宗、唯识论与中观论等诸多派别的观点不尽相同,且已自古就争论至今,恐怕最终还得靠各位师兄自己最终开悟吧!
阿弥陀佛,感谢各位师兄参与讨论!阿弥陀佛!
展开
 我来答
wnyard
2013-10-21 · TA获得超过654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147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827万
展开全部
《金刚经》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可见,我,人,芸芸众生,山河大地,古往今来,都是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变现,而非实有。度众生,实是度自己。经典中,经常能见到佛菩萨在因地时发的愿,并且说,若此愿不能圆满,则不成正觉。从我们凡夫的角度来理解这些愿,似乎佛菩萨的愿并没有圆满,我们依然在痛苦的轮回,为什么他们却都成佛了?是不是佛菩萨违背自己的愿望?不是的!因为在佛的眼里,众生都是佛,一切度众生的愿自然圆满成就。契入众生都是佛的实相,自己哪有不是佛的道理。问题不在佛菩萨,而在我们自己。我们深深迷失在妄想分别执着的烦恼里不能自拔,我们自己不愿意作佛,而不是佛菩萨不愿意救渡,佛菩萨一刻都不曾离开众生。
我们这一生遇到的种种人事物,都是我们自己的业力变现的。佛说的因缘果报,也是自己的业力变现。所以,印光大师教我们修行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把一切人都当成佛菩萨,就我一个人是凡夫,山河大地,芸芸众生,都是佛菩萨变现来度我的。事实上也是这样,一切人真的是佛菩萨,而不是当成佛菩萨。自己修行未成,一切人都是凡夫,自己修行成就,则一切人都是佛菩萨。能以这种心去修行,此生必定成就。
jinzhize
2013-10-22 · TA获得超过557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946
采纳率:71%
帮助的人:499万
展开全部

阿弥陀佛

恕末学直言指正师兄的几个误解;

  1. 这个世界乃至其它的器世界都是由众生的心“幻化”而来。但这个幻化并非指虚幻或是魔术什么的。--------与己对境同则显,不同则不见。

  2. 这个世界也确实是由众生个人的心识幻化而来,这个幻化指的就是自己的阿赖耶识所现。都是因为种子开始结果了才会出现的,也就是每个人各人的缘分的展现。而展现的过程及结果被说成幻化这个词了(之前没有、之后没有觅之又了不可得)就好像世人对明心见性这个词没有不着相的一般。所以即可以说世界的万物及众生还有事项是自己的心识幻化而来,也可以说是众生的心识所现。因为彼此之间都是存在于各自的阿赖耶识当中的啊,阿赖耶识未有具现的就更多了,没具现是因为缘分还没到。就是那个种子还没到结果的时候。

  3. 不要将醒来与梦划等号,有这个念头都不可以。因为不是什么人都有根器学禅的,何况先古大德所说都是在其所悟境界的实语,不可以当作咱们凡夫的境界去相同比较。这样做了的人就是迷就是困惑更是愚痴。凡所修法皆应以根器入门,根器讲的不就是自己的水平嘛,而大德的开悟之语说的也是他自己所在境界水平的描述。两者的水平根本不在一个地方,是万不能混淆和攀缘的。

  4. 梦修之法最早本源于《般舟三昧经》,是提升和对比教诫自己修行精进与否的。可以兼修但不应当作独立法门,因为梦境的修法有其不可控的一面如果没有睡梦成就的师傅或说有所成的师傅天天盯着其实是有危险的。现代心理学对于梦境中潜意识的作用研究早就到出了实验室的水平,应用上来讲虽是小范围的但是效果很明确,这种教学也以非正式的方式在国内教授。末学接触过一些这类的教学,确实能改变现实。但控制起来是极难的,更碰到自己的心魔,那时更难以把握甚至事得其反。而古大德以梦修做为对自己的教诫,每梦中无忆佛念佛晨朝必直奔佛前痛哭忏悔自己的懈怠不精进请佛于梦中加持。而末学以为唯有佛的加持才能在梦中给予最安全、有利的引导与护佑。何况参禅这种事醒着专心思维都搞不明白,做着梦岂不是更没有把握。在末学看来楼主所修应是上士道之法,并非我等钝根愚痴之人可学。我国的道家是有梦修的道法,初可体态康健,中可葆青春长寿,高的就要看器量了。这方面末学没有研究,相信楼主也不会想修这个吧。




综上末学以为楼主的基础教理甚为掺杂,未能很好的相融。佛陀对于对境贯通于修学的教诫是住世时一再强调过的,可后辈弟子能铭记的却不多。这也不是个别情况,也请师兄不要往心里去。另外请师兄能先将宗放下一下,把教先疏通理顺一下。因为通教比通宗要重要的多,历来也多有大德对于通教通宗的教诲。如果连教都不通,那还叫什么佛教,那还是跟着佛去学习吗那就真的成了人们所诟病的宗教了。其中做的比较好的可以以藏地密宗为例:解放前想与上师学法必须要有八年学习经文的功底,学习好的才有资格跟随上师。后来学习经文的时间越缩越短,但也还算是有的。汉地的禅宗也是如此。这就是通宗之前先通教的实例。以希望其他能看到的师兄同修能够共勉。最后末学以为师兄有偏空的迹象,有佛的一个教诫想送给师兄与师兄共享。末学也不想多说了免得被误会成“好为人师”了。


宁可执有如须弥山,不可落空如芥子许

(楼主越问越离谱了,还是好好想想佛陀的教诫吧)

更多追问追答
追问
首先感谢师兄的回答,想问一下师兄所谓之“根器”在尽虚空法界中又做何解???
追答
师兄可以问问上师,名相在于佛法是什么、于修行是什么。
末学的回答是:无根器之实有,而假名“根器”。于修学中当为‘对境’。
况且对自己的存在产生质疑了,解空不能这样解法的。末学看了你的提问时就明白这问题在作祟,所以才在最末引述佛陀的教诫,那个不是给别人看的。末学未明说就是相信师兄,可师兄的补充让末学深感尴尬惭愧。
(众生成为众生是迷贪所惑而成为众生的,具体经教可查看阿含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观观观坐坐坐
2013-10-21 · TA获得超过58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4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28万
展开全部
山河湖海等一切事与物的最初都是由心念构思出来的。事与物本身是没有名称或定义的,比方说(山河)你不管它叫山河它不也在那里吗,管它叫什么都可以对吧,再比方说甲长的很帅很美乙长的非常难看很丑,这也都是心想出来的,世上所有的人长的都和乙一样想想看乙还很丑吗,都是经过心念所确定的。事与物都是会演变的不会永远都是一个个样的。所以说心里想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既然不是真实的那就可以说是并非实有或虚幻的。

人生就是一场梦一晃就过来了人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的,你能预先知道明天会做什么样的梦吗-你不知道-就和你不知道人生的明天和未来一样。
梦中的你和其他都是存在的而这些也都是由心念造成的,在梦中才能见到真实的自己但是并不能主宰你自己对吧否则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了。

人的身体就像是一部机器任谁都可以来开一圈,神佛可以-仙鬼也可以-当然魔来的次数最多了-呵呵-这与梦中的自己没有区别。
修行的目的就是要自己说了算能自己做自己的主-度化众生。能自己做主时就是小和尚了同时也就进了罗汉道。
经书看的越多就越迷糊-什么是经-(经)就是修行的经过-真经就是修行真实的经过-所以说(经)是用来修行的不是拿来念的或想的-研究的。
追问
“修行的目的就是要自己说了算能自己做自己的主”赞同!
追答
推荐部经典《西游记》充满东方智慧的禅书-佛道双修的大乘佛法-修真之作。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尊文殊童
2013-10-21
知道答主
回答量:5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7.5万
展开全部
《楞严经》中的三种相续(世界相续、人生相续、业果相续)很详细地阐述了世界、众生形成的真正原因即是众生的一念无明妄动所致,在经文中提到了诸人造作同一共因而产生的共业,以及个别造作的别业。 金刚经与心经又提到了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以及无眼耳鼻舌身意无无明亦无无明尽等,而前7识又与八识心王相互作用,八识别含藏诸种子,玄奘法师作有《八识规矩颂》,其中阿赖耶识颂二“浩浩三藏不可穷渊深七浪境为风受熏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兄弟八个一个痴,其中一个最伶俐,五个门前做买卖,一个往来传消息”,一个痴,是第八识阿赖耶识,不管好坏它都接受。最伶俐是第六识,它分别能力最强。门前做买卖的,就是眼、耳、鼻、舌、身,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触境,都是对外的。往来传消息的,就是第七识末那识,接受前面六识传给它的信息,送往第八识里藏起来..大乘密严经卷中曰:‘心有八种,或复九种。’是也。说阿摩罗识者,大佛顶首楞严经第四曰:‘如果位中,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镜智,是七种名,称谓离别,清净圆满,体性坚凝,如金刚王常住不坏。’即自性清净心。

众生可以理解为相,世界也是一合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而业力是过去、现在或将来的行为所引发的结果的集合,业力的结果会主导现在及将来的经历,所以,个人的生命经历及他人的遭遇均是受自己的行为影响。 比如众人造了杀业,而都感召都断命的报,那业力此时等于众生吗?佛告罗陀,于色染着缠绵,名曰众生;于受、想、行、识染着缠绵,名曰众生
追问
师兄侧面的回答很引人深思!参悟中!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慧闻经典
2013-10-21 · 正法眼藏照世间,涅槃妙心度有缘
慧闻经典
采纳数:478 获赞数:9128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一切众生,自无始久远以来就有种种的迷惑颠倒(迷真心逐妄想,背觉合尘,迷已为物,无我计我,非法计法),自然形成业(造作之义)力习气的种子,如同恶生而疯长的树叉聚集,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的正觉菩提,而是别成为声闻、缘觉,甚至成为外道、诸天天人,魔王及魔子魔民,这都是因为不知道两种根本,错乱修习、盲修瞎练,如同蒸煮砂石想使之成为美味的饭菜一样,纵然经过微尘数的大劫,最终也不能成就。是哪两种根本呢?阿难!第一种是无始以来的生死根本,就是你现在与一切众生把攀缘六尘境界的攀缘心,当成是自己的真心自性。第二种是无始以来无染无着的菩提正觉之心(无染无着的正觉之心曰菩提。不生不灭的心性本体曰涅槃)、元本就不生不灭的涅槃清净妙体,就是你现在精纯妙明的识性本元(即真心),他能够生起一切的能缘之心与所缘之境,但即非能缘之心又非所缘之境,为能缘之心所不能缘的那个心性本体,由于众生认识不到这个元本妙明的心性本体,虽然终日应用却不能自觉,以至于枉入诸趣而流浪生死!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