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不能买什么”的心理相关研究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听辩论是一个一件令人享受的事儿,但是个人在听到众多关于“怎么做是正确的”的辩论中,却觉得似乎缺少了一些“事实是什么”的知识。尤其是当其中的某些问题所涉及到的知识已经在心理学中有了不少研究的时候。不由地想起了一位老师经常说的话:XXX应该学点心理学知识啊。
Sandel 教授举在讨论金钱是否像经济学家假设的那种,不会改变事物的性质时,问现场的观众,是否应该使用金钱来奖励儿童,以鼓励他们学习,并请持不同的观点的人阐述他们的理由。
这个问题对心理学的学生来说,可能更多是一个事实的问题,而不是一个需要辩论的问题。普通心理学中对动机的讲述中,就出现过非常类似的例子。人类动机存在多种分类的标准,其中一种是将动机分为内部动机(intrinisc motivation)和外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内部动机是一种自发的,仅因为在做某事件本身产生的快乐而想去做该事情;而外部动机驱动下完成某事是想达到某一目的。
在讲述这种区别的时候,常常举一个例子:XXX在5岁的时候特别喜欢读书,非常享受这个过程,她的父母觉得非常开心,决定给她一些奖励。于是每当她读书后,就给她一点零钱。但一段时间过去后,她对读书的热情反而消退了,不给零钱就不再读书。使用这个例子意在说明,有的时候可能因为不适当的外部奖励,将内部动机转化为外部动机,这一点是得到了研究的证实的。例如Deci等的元分析表明,各种外部的奖赏可能有损害儿童阅读的内部动机(Deci et al., 2001)(当然也有人认为这种损害的范围有限并可以控制,见:(Cameron, 2001))。
�1�3Sandel教授提到的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问题是,医生接受高价去治疗一个不紧急的病人但是让一个需要紧急治疗的病人死去,这是否公正。这个具体的问题是想讨论金钱是否可以与生命进行交换。
这个例子让我想到了社会心理学中两个相关的理论。
第一个是sacred value protection model (SVPM),直译为神圣价值保护模型,该模型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Tetlock教授(Tetlock, 2003; Tetlock et al., 2000)提出。这个理论认为,当人们心中的神圣价值为世俗的东西所亵渎时,他们会奋力避免自己和群体受到这些世俗价值的污染。其中,神圣价值指的那些为群体所认同的具有超越意义的价值,这些价值不能与世俗的价值进行比较、交换或者相提并论,比如生命、亲情、爱情等。当他人将神圣的价值与世俗的价值(比如,钱)进行交换时,当事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愤怒。
例如在文献中经常举的一个例子:“花多少钱你愿意把你的女儿卖给我?”人们听到这个问题后,往往不是去计算多高的价格是合适的,而是对提问本身的愤怒。可能的原因就是亲情这个神圣的价值是不容金钱的亵渎。
另一个是社会关系模型,由UCLA的Fiske提出(Fiske & Tetlock, 1997)。社会关系模型认为,在人类社会中存在着四种社会关系,分别是:公共共享(communal sharing)、等级排序(authority ranking)、平等匹配(equality matching)和市场定价(market pricing)。
公共共享模式仅存在于“自己人”之间,通常这些个体具有一些其他人不具有的明显相同的特征,例如具有相同家庭、种族或国籍。对于处于共享关系模式中的个体,不分彼此、资源共享。
等级排序模式则是按照某一特定的维度对不同的个体的相对位置进行排序。例如,可以按年龄,将年长的人排在相对更高的位置而年幼的人处于相对低的位置;或者如NBA中按个人能力给年薪。当然,也包括许多文化中存在的社会等级、性别等级之类。一般而言,处于相对较低位置的人会服从相对位置较高的人。
平等匹配模式则是我们根据平等互惠的原则达到人际间平衡。通常所说的平均分配、随机分配等过程就是为了达到人际间的平等。当然,此关系模式可能也包括以牙还牙这样观念。
市场定价则是根据某一公认的标尺(如货币)来衡量不同物品的相对价值。这一关系并非在所有人类社会中均存在。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Steven Pinker认为,这一关系模式叫做理性-法律(rational-legal)模式更好,因为采用市场定价的关系,更多依赖于法律的支持和人们的理性选择。
从上述的四种关系模式来看,能够用金钱交换,其实只有市场定价这一关系下的行为。用金钱来购买其他关系模式下的东西或者行为,这种行为本身会带来令人不愉快的反应。此外,Fiske还指出,不同关系模式之间的“距离”是有差距的。在大多数人看来,从道德意味、社会价值和动机强度上等方面来说,公共共享 等级排序 平等匹配 市场定价。Fiske等人在美国的研究表明,身体、性等最基本需求应该属于公共共享关系模式,使用市场估价的方式来交换这些是最难以接受的;而使用市场估价的方式来衡量等级排序关系下的东西(如用钱换权)虽然也难以接受,但是这种情绪上的强度小于前面的交换;使用金钱换某些平等匹配关系下的东西就相对更可以理解一些,例如美国内战时期,健康男性都要参军,但是富有之人可以找人替代。
回到Sandel教授所讲的生命的问题,从神圣价值保持模型的角度来看,生命是大部分人认为的不可侵犯的价值,而金钱换取生命,是对生命这一神圣价值的亵渎,因此会引起一部分人的愤怒(特别是当被换取的生命是自己或者自己相关的人的时候)。从关系模式的理论来看,挽救生命更可能是公共共享而非市场定价这种关系模式下的行为,因而使用金钱购买是采用错误的关系模式,可能会引发强烈的反对或者愤怒。
虽然上述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都分别说明了神圣价值或者某些关系模式是不能用金钱来交换,但这两个理论本身并未确定那些价值是神圣价值,那些行为必然属于某种关系模式。因此,尽管群体持有某些价值观或者认同的关系模式与行为之间存在特定的对应,但并不意味着群体中的每个个体都必须按这种价值观或者关系模式生活。个体差异在心理学中是一直存在的。
久谦平台
2024-12-03 广告
2024-12-03 广告
大家电消费者心理与购买行为研究显示,消费者在购买时注重产品的品质、耐用性、节能效果及售后服务。品牌信誉与口碑成为关键决策因素,消费者倾向于选择知名品牌以确保质量与售后保障。价格敏感度较高,促销活动与性价比常影响购买决策。此外,智能化、多功能...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久谦平台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