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实验定量检验水果蔬菜中维生素含量

具体公式应用,相关物质资料实验方案过程目的以维生素C为主别的维生素也行........ 具体公式应用,相关物质资料 实验方案 过程 目的 以维生素C为主 别的维生素也行..... 展开
 我来答
若以下回答无法解决问题,邀请你更新回答
liuyifan_mike
推荐于2016-08-19 · TA获得超过17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6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6.3万
展开全部
维生素C是一种已糖醛基酸,有抗坏血病的作用,所以被人们称做抗坏血酸,主要为还原型及脱氢型两种,广泛存在于植物组织中,新鲜的水果、蔬菜,特别是枣、辣椒、苦瓜、柿子叶、猕猴桃、柑橘等食品中含量较多。它是氧化还原酶之一,本身易被氧化,但在有些条件下又是一种抗氧化剂。
维生素C(还原型)纯品为白色无臭结晶,熔点190~192℃,溶于水或乙醇中,不溶于油剂。在水溶液中易被氧化,在碱性条件下易分解,在弱酸条件中较稳定,维生素C开始氧化为脱氢型抗坏血酸(有生理作用)。如果进一步水解则生成2,3-二酮古乐糖酸,失去生理作用。
根据它具有的还原性质可以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常用的测定方法有
(1)2,6-二氯靛酚法 (还原型VC)
(2)2,4-二硝基苯肼法 (总VC)
(3)碘量法
(4)荧光分光光度法
一、2,6-二氯靛酚滴定法
1、原理:
还原型抗坏血酸还原染料2,6-二氯靛酚,该染料在酸性中呈红色,被还原后红色消失。还原型
抗坏血酸还原2,6-二氯靛酚后,本身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在没有杂质干扰时,一定量的样
品提取液还原标准2,6-二氯靛酚的量与样品中所含维生素C的量成正比。
2、试剂
⑴ 1%草酸溶液:称取10g草酸,加水至1000ml;
⑵ 2%草酸溶液:称20g草酸,加水至1000ml;
⑶ 维生素C标准液:准确称20mgVC溶于1%草酸中,并稀释至100ml,吸5ml于50ml容量瓶中,加入1%草酸至刻度,此溶液每毫升含有0.02mgVC;
⑷ 0.02%2,6-二氯靛酚溶液:称取2,6-二氯靛酚50mg,溶于200ml含有52mg碳酸氢钠的热水中,冷却后,稀释至250ml,过滤于棕色瓶中,贮存于冰箱内,应用过程中每星期标定一次。
标定一:吸标液(VC)5ml于三角瓶→加6%KI溶液0.5ml→加1%淀粉3滴→用0.001N KIO3标液滴定到淡兰色。
计算:
抗坏血酸浓度(mg/ml)= (V1 × 0.088)/ V2
V1 - 滴定时消耗0.001N KIO3标液的体积(ml)
V2 -维生素C重量(g)
0.088 -1ml0.001N KIO3标液≈维生素C的量(mg/ml)
标定二:吸5ml已知浓度V C标液 → 加5ml1%草酸 → 用染料2,6-二氯靛酚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在15秒不褪色为终点
计算:每毫升2,6-二氯靛酚相当于维生素C的毫克数等于滴定度(T)
T= (C × V1)/ V2
C - 维生素C的浓度(mg/ml)
V1 -维生素C的体积(ml)
V2 -消耗2,6-二氯靛酚的体积(ml)
⑸ 0.001N KIO3标液:吸0.1N KIO3溶液5ml→于500ml容量瓶内→加水至刻度,每毫升相当于VC0.008mg;
⑹ 0.5%淀粉溶液;
⑺ 6%KI溶液;
3、操作方法
⑴ 提取:称样50g→加2%草酸100ml→到入捣碎机中→处理→过滤→颜色若深可加白陶土
⑵ 滴定:吸5ml样液→于三角瓶→用染料滴定至粉红色→15秒内不褪色
计算:
VC(mg/100g)=(V × T)/ W × 100
V -消耗染料体积(ml)
T -1ml染料所能氧化维生素C的毫克数
W- 滴定时所有滤液中含有样品的克数
4、注意事项
⑴ 所有试剂的配制最好都用重蒸馏水;
⑵ 滴定时,可同时吸二个样品。一个滴定,另一个作为观察颜色变化的参考;
⑶ 样品进入实验室后,应浸泡在已知量的2%草酸液中,以防氧化,损失维生素C;
⑷ 贮存过久的罐头食品,可能含有大量的低铁离子(Fe2+),要用8%的醋酸代替2%草酸。这时如用草酸,低铁离子可以还原2,6-二氯靛酚,使测定数字增高,使用醋酸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⑸ 整个操作过程中要迅速,避免还原型抗坏血酸被氧化;
⑹ 在处理各种样品时,如遇有泡沫产生,可加入数滴辛醇消除;
⑺ 测定样液时,需做空白对照,样液滴定体积扣除空白体积。

荧光法
1.原理
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经活性炭氧化成脱氢型抗坏血酸后,与邻苯二胺(OPDA)反应生成具有荧光的喹喔啉(quinoxaline),其荧光强度与脱氢抗坏血酸的浓度在一定条件下成正比,以此测定食物中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的总量。
脱氢抗坏血酸与硼酸可形成复合物而不与OPDA反应,以此排除样品中荧光杂质所产生的干扰。本方法的最小检出限为0.022 g/ml。
2.适用范围
GB12392-90 本方法适用于蔬菜、水果及其制品中总抗坏血酸的测定
3.仪器
3.1.实验室常用设备。
3.2.荧光分光光度计或具有350nm及430nm波长的荧光计。
3.3.打碎机。
4.试剂
本实验用水均为蒸馏水,试剂不加说明均为分析纯试剂。
(1)偏磷酸-乙酸液:称取15g偏磷酸,加入40ml冰乙酸及250ml水,搅拌,放置过夜使之逐渐溶解,加水至500ml。4℃冰箱可保存7~10天。
(2)0.15 mol/L硫酸:取10ml硫酸,小心加入水中,再加水稀释至1200ml。
(3)偏磷酸-乙酸-硫酸液:以0.15mol/L硫酸液为稀释液,其余同4.1.配制。
(4)50% 乙酸钠溶液:称取500g乙酸钠(CH3COONa•3H2O),加水至1000ml。
(5)硼酸-乙酸钠溶液:称取3g硼酸,溶于100ml乙酸钠溶液(4.4)中。临用前配制。
(6) 邻苯二胺溶液:称取20mg邻苯二胺,于临用前用水稀释至100ml。
(7) 0.04%百里酚蓝指示剂溶液:称取0.1g百里酚蓝,加0.02mol/L氢氧化钠溶液,在玻璃研钵中研磨至溶解,氢氧化钠的用量约为10.75ml,磨溶后用水稀释至250ml。
变色范围:pH=1.2 红色 pH=2.8 黄色 pH>4.0 兰色
(8) 活性炭的活化:加200g炭粉于1L 1+9盐酸中,加热回流1~2h,过滤,用水洗至滤液中无铁离子为止,置于110~120℃烘箱中干燥,备用。
(9)标准
抗坏血酸标准溶液(1mg/ml):准确称取50mg抗坏血酸,用溶液(4.1)溶于5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
抗坏血酸标准使用液(100μg/ml): 取10ml抗坏血酸标准液,用偏磷酸-乙酸溶液稀释至100ml。定容前试pH值,如其pH>2.2时,则应用溶液(4.3)稀释。
标准曲线的制备:取下述"标准"溶液(抗坏血酸含量10μg/ml)0.5、1.0、1.5和2.0ml标准系列,取双份分别置于10ml带盖试管中,再用水补充至2.0ml。
5.操作步骤
5.1 样品制备
全部实验过程应避光。
称取100g鲜样,加100g偏磷酸-乙酸溶液,倒入打碎机内打成匀浆,用百里酚蓝指示剂调试匀浆酸碱度。如呈红色,即可用偏磷酸-乙酸溶液稀释,若呈黄色或兰色,则用偏磷酸-乙酸-硫酸溶液稀释,使其pH为1.2。匀浆的取量需根据样品中抗坏血酸的含量而定。当样品液含量在40~100μg/ml之间,一般取20g匀浆,用偏磷酸-乙酸溶液稀释至100ml,过滤,滤液备用。
5.2 氧化处理:分别取样品滤液及标准使用液各100ml于带盖三角瓶中,加2g活性炭,用力振摇1min,过滤,弃去最初数毫升滤液,分别收集其余全部滤液,即样品氧化液和标准氧化液,待测定。
5.3 各取5ml标准氧化液于2个50ml容量瓶中,分别标明"标准"及"标准空白"。
5.4 各取5ml样品氧化液于2个50ml容量瓶中,分别标明"样品"及"样品空白"。
5.5 于"标准空白"及"样品空白"溶液中各加5ml硼酸-乙酸钠溶液,混合摇动15min,用水稀释至50ml,在4℃冰箱中放置2h,取出备用。
5.6 于"样品"及"标准"溶液中各加入5ml50%乙酸钠溶液,用水稀释至50ml,备用。
5.7 荧光反应
取"标准空白"溶液,"样品空白"溶液及(5.6)中"样品"溶液各2ml,分别置于10ml带盖试管中。在暗室中迅速向各管中加入5ml邻苯二胺,振摇混合,在室温下反应35min,用激发光波长338nm、发射光波长420nm测定荧光强度。标准系列荧光强度分别减去标准空白荧光强度为纵坐标,对应的抗坏血酸含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或进行相关计算,其直线回归方程供计算时使用。
6. 计算
X=(c×V/m)×F×(100/1000)
式中:X-----样品中抗坏血酸及脱氢抗坏血酸总含量,mg/100g;
c------由标准曲线查得或由回归方程算得样品溶液浓度,μg/ml;
m-----试样质量,g;
F------样品溶液的稀释倍数;
V------荧光反应所用试样体积,ml。
例: 测定每一制备溶液的荧光强度。用标准溶液每ml含2.5μg、5.0μg、7.5μg及10.0μg,各标准浓度管读数减去相应的标准空白读数的各平均值做标准曲线。
由样品液读数减去样品液空白读数之值,从标准曲线上查得相应的抗坏血酸(μg/ml),按取样量及稀释率计算样品中抗坏血酸的含量。
如:取制备好的辣椒样品2.138g,稀释到100ml,氧化后分别取10ml滤液稀释到50ml
样品读数为23.34,样品空白读数为3.188,样品读数减去样品空白读数为20.152,查荧光标准曲线相当标准抗坏血酸的2.23μg。
2.23×100× 50× 100
---------------- --------= 52(mg/100g)
2.138× 10 ×1000
7. 注意事项
7.1 大多数植物组织内含有一种能破坏抗坏血酸的氧化酶,因此,抗坏血酸的测定应采用新鲜样品并尽快用偏磷酸-醋酸提取液将样品制成匀浆以保存维生素C。
7.2 某些果胶含量高的样品不易过滤,可采用抽滤的方法,也可先离心,再取上清液过滤。
7.3活性炭可将抗坏血酸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但它也有吸附抗坏血酸的作用,故活性炭用量应适当与准确,所以,应用天平称量。我们的实验结果证明,用2g活性炭能使测定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完全氧化为脱氢型,其吸附影响不明显。

2,4-二硝基苯肼法
1.原理
总抗坏血酸包括还原型、脱氢型和二酮古乐糖酸。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经活性炭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再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红色脎,脎的含量与总抗坏血酸含量成正比,进行比色测定。
2.适用范围
GB12392-90 本方法适用于蔬菜、水果及其制品中总抗坏血酸的测定。
3. 仪器
3.1恒温箱:37±0.5℃
3.2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
3.3打碎机
4.试剂
本实验用水均为蒸馏水,试剂纯度均为分析纯。
4.1 4.5mol/L硫酸:谨慎地加250ml硫酸(比重1.84)于700ml水中,冷却后用水稀释至1000ml。
4.2 85%硫酸:谨慎地加900ml硫酸(比重1.84)于100ml水中。
4.3 2%2,4-二硝基苯肼溶液:溶解2g 2,4-二硝基苯肼于100ml4.5mol/L硫酸内,过滤。不用时存于冰箱内,每次用前必须过滤。
4.4 2%草酸溶液:溶解20g草酸于700ml水中,稀释至1000ml。
4.5 1%草酸溶液:稀释500ml 2%草酸溶液到1000ml。
4.6 1%硫脲溶液:溶解5g硫脲于500ml 1%草酸溶液中。
4.7 2%硫脲溶液:溶解10g硫脲于500ml1%草酸溶液中。
4.8 1mol/L盐酸:取100ml盐酸,加入水中,并稀释至1200ml。
4.9 活性炭:将100g活性炭加到750ml 1mol/L盐酸中,回流1~2h,过滤,用水洗数次,至滤液中无铁离子(Fe3+)为止,然后置于110℃烘箱中烘干。
4.10 标准
(1)抗坏血酸标准溶液(1mg/ml):溶解100mg纯抗坏血酸于100ml 1%草酸溶液中。
(2)标准曲线绘制
加1g活性炭于50ml标准溶液中,摇动1min,过滤。
取10ml滤液放入500ml容量瓶中,加5.0g硫脲,用1%草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抗坏血酸浓度为20μg/ml。
取5,10,20,25,40,50,60ml稀释液,分别放入7个100ml容量瓶中,用1%硫脲溶液稀释至刻度,使最后稀释液中抗坏血酸的浓度分别为1,2,4,5,8,10及12μg/ml。
按样品测定步骤形成脎并比色。
以吸光值为纵坐标,以抗坏血酸浓度(μg/ml)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5. 操作步骤
5.1样品制备
全部实验过程应避光。
5.1.1鲜样制备:称100g鲜样和100g2%草酸溶液,倒入打碎机中打成匀浆,取10-40g匀浆(含1-2mg抗坏血酸)倒入100ml容量瓶中,用1%草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混匀。
5.1.2干样制备:称1-4g干样(含1-2mg抗坏血酸)放入乳钵内,加入1%草酸溶液磨成匀浆,倒入100ml容量瓶中,用1%草酸溶液稀释至刻度,混匀。
5.1.3将上述两液过滤,滤液备用。不易过滤的样品可用离心机沉淀后,倾出上清液,过滤,备用。
5.2氧化处理:取25ml上述滤液,加入0.5g活性炭,振摇1min,过滤,弃去最初数毫升滤液。取10ml此氧化提取液,加入10ml 2%硫脲溶液,混匀。
5.3呈色反应
5.3.1于三个试管中各加入4ml稀释液。一个试管作为空白,在其余试管中加入1.0ml 2%2,4-二硝基苯肼溶液,将所有试管放入37±0.5℃恒温箱或水浴中,保温3h。
5.3.2 3h后取出,除空白管外,将所有试管放入冰水中。空白管取出后使其冷到室温,然后加入1.0ml 2%2,4-二硝基苯肼溶液,在室温中放置10~15min后放入冰水内。其余步骤同样品。
5.3.3 85%硫酸处理:当试管放入冰水后,向每一试管中加入5ml85%硫酸,滴加时间至少需要1min,需边加边摇动试管。将试管自冰水中取出,在室温放置30min后比色。
5.3.4 比色:用1cm比色杯,以空白液调零点,于500nm波长测吸光值。
6. 计算
同荧光法。
7. 注意事项
7.1 大多数植物组织内含有一种能破坏抗坏血酸的氧化酶,因此,抗坏血酸的测定应采用新鲜样品并尽快用2%草酸溶液制成匀浆以保存维生素C。
7.2 若溶液中含有糖,硫酸加得太快,溶解热会使溶液变黑。
7.3 试管自冰水中取出后,颜色会继续变深,所以,加入硫酸后30分钟应准时比色。

碘滴定法
一、目的及原理
本试验是利用碘酸钾做氧化剂。即在一定量的盐酸酸性试液中加碘化钾—淀粉指示剂,用已知浓度的碘酸钾滴定。当碘酸钾滴入后即释放出游离的碘,此碘被维生素C还原,直至维生素C完全氧化后,再滴以碘酸钾液时,释放出的碘因无维生素C的作用,可使淀粉指示剂呈蓝色,即为中点,其反应如下:
KIO3 + 5KI + 6HCl→6KCl + 3H2O + 3 I2

二、药品与器材
柑橘、鲜枣、洋葱、甘蓝、辣椒等。
碘酸钾、碘化钾、淀粉,2%盐酸。
研钵、烧杯、100ml容量瓶、0.5、2、5ml移液管、滴定管、漏斗、纱布、分析天平。

三、操作与步骤
1.试剂制备
(1)0.5%淀粉液:称取可溶性淀粉0.5g,用蒸馏水调成浆状,注入100ml蒸馏水,煮沸至透明状,冷后用棉花过滤。
(2)0.001N KIO3液:精确称取KIO3 0.3568g(KIO3预先在102℃烘2小时,在干燥器中冷却备用), 准确配成1000ml,得到0.01N KIO3液。再稀释10倍即为0.001N。
2.样品试液的制备:
将果蔬样品洗净,用纱布拭干其外部所附着的水分,若样品清洁可不必洗涤。样品若为大型果蔬,先纵切为4―8等分,取其20―30g为一份,除去不能食用部分,切碎。若为大型叶菜,沿中脉切分为二分,取其一分切碎。称取20g作分析用。
将称取的样品放研钵中,加2%的盐酸5―10ml,研磨至呈浆状。小心无损地移研钵中样品于100ml容量瓶中,研钵用2%盐酸液冲洗后,亦倒入量瓶中,并加2%盐酸至100ml,充分混合。用清洁干燥二层纱布过滤入干燥的烧杯中,滤液作测定用。
3.样品液的测定:
在50ml的烧杯中,用移液管注入1%的KI0.5ml,0.5%淀粉液2ml,以及上述制得的试液5ml;再加蒸馏水至总体积10ml(加2.5毫升)。用0.001N KIO3液滴定,要一滴一滴加入,并时时摇动烧杯,至微蓝色不褪为终点(一分钟不褪为止)。记录所用KIO3液毫升数。
同上法再测定3次。用各次测定的平均值,计算维生素C含量。
计算公式:
V X 0.088 b
W = ―――――――― X — X 100
B a
W = 100克样品含的抗坏血酸毫克数。
V = 滴定样品所用的KIO3毫升数。
0。088 = 1毫升0.001N 碘酸钾溶液相当的抗坏血酸的量(mg/ml)。
B = 滴定时所用样品溶液毫升数。
b = 制成样品液的总毫升数。
a = 样品的克数。

四、结果与计算
1.将测定的数据填入下列表中

样品名称 样品重量(g) 样品液总体积(ml) 滴定时用样品液的量(ml) 滴定样品所用KIO3量(ml) 维生素C含量(mg/100g)
1 2 3 4 平均

2.列出计算式并计算结果

其实测定Vc方法有很多种,还有磷钼酸铵法,间接碘量法等等。其中荧光法和2,4-二硝基苯肼法为国标方法。常用的一般为上面4种。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