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11
展开全部
舌苔厚的几种情况:
一,消化功能不好 胃病患者的常见舌象为:
薄白苔———病初起,病轻浅,胃气未伤;
舌苔由薄变厚,颜色由白渐有点黄色,舌边舌尖由淡红变红,而且舌边有齿印———病情加重,提示消化不良、胃肠积滞有宿食等;
舌苔由白变黄,舌边尖红———有热象;
舌苔由黄变棕,或者由棕变黑,而且干燥少津,舌边尖变深红———热盛,多伴大便干结;
舌苔白厚腻,舌表面有一层白黏液———痰湿;
舌苔黄厚腻,舌边尖红———痰热;
舌边尖红绛色,甚至变紫色———痰浊血淤;
舌红无苔,舌面光滑如镜———胃阴虚;
舌苔光剥,舌质淡———气阴两虚。
根据以上不同的舌象表现,再结合闻、问、切等其他诊断手法,中医就可做出综合分析,进行个体化的辨证施治。
可以自己调养的异常舌象
舌苔厚、有口气一个人如果常年舌苔很厚,而且有口气,一般说明胃有点小问题。如果目前没有其他不舒服的感觉,可先从饮食起居调养入手。保持生活规律,情 志舒畅愉快,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肥腻、油炸食物,最好不喝酒、不吸烟。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异常舌苔和口气有望自愈。
舌苔发黑、黏腻如果仅见这种异常舌苔而舌边尖呈正常的淡红色,且无其他明显不适,有时属于“染色”现象。患者可能食用了某些着色食物,或服用了某些药 物。比如服“丽珠得乐”,即可出现黑苔,而且大便亦发黑;服用抗生素,有时亦可出现黑苔。以上情况不属病态,不必紧张。但平时胃病较重的患者观察到黑苔就 要警惕,如果舌边尖呈深红色,甚至发青发紫,说明病情加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舌苔花剥有的人舌面上的舌苔出现不规则的一块块“地图样”改变,有的地方有薄苔,有的地方光滑无苔,这叫“地图舌”。此类舌象者如无任何不适感觉,多属 生理性改变,不需治疗。如果长期有胃病或其他慢性病,以前从未见这样的舌象,出现“地图舌”则多属阴虚表现,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可喝西洋参茶(每天9 克,沸水冲泡,频饮)促进自愈。
舌头有裂纹还有的人舌面上出现许多“裂纹”,多数无舌苔,称“裂纹舌”,如无不适感,亦属生理性的,不需治疗,如在重病后出现裂纹舌,舌红无苔,且有不适感,亦属阴虚,需配合药物治疗。
舌边有齿印有的人身躯肥大,舌体也胖大,舌边有齿印,舌苔薄白,如无明显不适,则属太胖的缘故。中医理论认为“胖人多痰湿”,胖人的脾胃运化功能相对不足,食物的消化吸收易出现障碍。这些人要少吃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 清淡食物,适当运动。如果舌苔白厚腻,舌边有齿印,不欲饮食,腹胀满,便溏薄,则属痰湿过盛,在进清淡易消化食物的同时应配合药物治疗。
舌红、苔厚、便秘有的人几天不解大便,口臭、舌苔厚、舌边尖红、尿黄,此属胃火盛。胃中火热内盛,浊气上逆、熏蒸口舌,故出现口臭、舌苔发黄、热伤津 液、肠道失润,故出现大便干结。此时可服用大黄、黄连、黄芩、山栀之类中药清热泻火,在饮食上需忌酒、忌食辛辣热性食物,如辣椒、羊肉等,多吃蔬菜、水果 和清淡食物,多喝水。
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舌象
以下三位胃镜诊断同为“胃窦萎缩性胃炎”的患者,舌象表现完全不同,症状和中医诊断也不同,治疗原则和用药当然也各异,这就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所在。
一、舌象:舌苔薄白,舌质淡紫,舌尖瘀点
症状:上腹部隐痛反复发作,喜热怕冷,泛吐清水
诊断:脾胃虚寒
二、舌象:舌苔黄厚,舌根部灰黑,舌边尖暗红色
症状:上腹部疼痛,痛有定处,食后加重
诊断:胃中痰热夹瘀
三、舌象:舌苔薄白微黄,舌中、舌前部苔剥,舌红少津
症状:上腹部隐痛,不思饮食,口干舌燥
诊断:胃阴不足
二,舌苔厚腻,发白,胃酸反胃
长期舌苔厚腻,发白,最近出现胃泛酸反胃,食欲下降的症状,有什么中成药可以减缓症状?胃镜已经做过没什么,顶多就是个浅表性胃炎。但是本人有心脏病家族史,心跳过缓,血循环不佳,经常性胸闷,血压到还是正常。医生建议是尽量平缓运动。曾经有中医说属于阴虚阳抗状态。能吃香砂养胃丸调养吗?希望得到解答。
吃香砂养胃丸你要临时吃一下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你真的是阴虚阳亢,就不可常吃了.你这个问题还是喝汤药会更好,!
胃的结构
胃是人体消化道中最宽大的部分,位于左上腹,像一个有弹性的口袋,上端连着食道,下端接十二指肠。连接食管的入口处称为贲门,接十二指肠的出口处叫幽门。在幽门处有环形增厚的肌肉称为幽门括约肌。胃的结构分为胃底、胃体和胃窦三部分,胃有前后两壁,还有上下两弯,较短的上边是胃小弯,较长的下边是胃大弯。胃小弯和幽门部都是溃疡病的好发部位,十二指肠紧接幽门,它的长度与十二个手指的宽度基本相同,故称为十二指肠。
胃壁的组成
胃壁共分四层,自内向外依次为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
( 1 )粘膜层:即胃壁的最内层,它由表层上皮、粘膜、肌和肌间组织构成,厚约 0.5~ 0.7 毫米 。粘膜肌由二束平滑肌纤维组成。表层上皮下面为腺体和固有膜,含有结缔组织基质、浆细胞、淋巴细胞、少数嗜酸细胞、肥大细胞以及神经和血管。用胃镜观察胃粘膜为微红的橙黄色,并且有闪光。在空腹时,粘膜形成许多皱襞。当胃被食物充满后,皱襞即变为低平或全部消失。胃粘膜被许多纵横沟分成若干小块,称为胃区。每区有许多小窝,叫胃小凹,胃腺即开口于胃小凹的底部。胃大约有 300 多万个胃小凹,一个胃小凹底部有 3~5 条胃腺共同开口。
临床上,胃粘膜皱襞的改变,常表示有病变的发生。胃腺是胃粘膜上皮向结缔组织中深入凹陷而形成的,分泌胃液的腺体有 3 种,即贲门腺、胃底腺和幽门腺。贲门腺位于食管~胃交界处的胃粘膜内,腺体由含有粘液的分泌细胞组成;胃底腺位于胃底和胃体的粘膜,腺体的细胞主要有主细胞、壁细胞和颈粘液细胞 3 种;幽门腺位于胃窦的粘膜,几乎全是粘液细胞,幽门腺只分泌碱性粘液。
胃小弯、幽门部的粘膜较平滑,神经分布丰富,是酸性食糜必经之路,易受机械损伤及胃酸消化酶的作用,所以易发生溃疡。
( 2 )粘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和弹力纤维组成,起缓冲作用。当胃扩张或蠕动时,粘膜可伴随这种活动而伸展或移位。此层含有较大的血管、神经丛和淋巴管,胃粘膜炎或粘膜癌时可经粘膜下层扩散。
( 3 )肌层:胃壁的肌层很发达,由三层平滑肌组成,外层为纵形肌,以大弯和小弯部分较发达;中层为环形肌,在贲门和幽门处变得很厚,形成贲门括约肌和幽门括约肌;内层为斜形肌,由贲门左侧沿胃底向胃体方向进行,以下渐渐分散变薄,以至不见。在环形肌与纵形肌之间,含有肌层神经丛。胃的各种生理运动主要靠肌层来完成。
( 4 )浆膜层:胃壁的浆膜层是胃的外膜,实际上是腹膜覆盖在胃表面的部分。其覆盖主要是在胃的前上面和后下面,并在胃小弯和胃大弯处分别组成小网膜和大网膜。
胃液的构成
胃液是由胃腺内多种细胞所分泌的混合液,其中包括盐酸(即胃酸)、钠和钾的氯化物、粘液、消化酶、内因子、血型物质和非壁细胞来源的碱性溶液,含水量约占 91%~97% 。
胃液中的盐酸能杀灭随食物进入胃中的细菌。盐酸进入小肠后,可刺激肠液、胰液、胆汁的分泌。盐酸又能提供胃蛋白酶发挥作用的酸性环境,使胃蛋白酶元变成胃蛋白酶,初步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质。当盐酸,即胃酸不足时,胃蛋白酶的作用受到影响。
消化酶中最重要的是蛋白酶,它能使蛋白质水解成际、胨和其他短肽链,便于吸收。
胃液中的内因子可与饮食中的维生素 B1 结合成复合体在末端回肠吸收。
胃液中的粘液可以保护胃粘膜免受机械性的损害。
胃的疾病
所谓胃病,实际上是许多病的统称。它们有相似的症状,如上腹胃脘部不适、疼痛、饭后饱胀、嗳气、返酸,甚至恶心、呕吐等等。临床上常见的胃病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胃息肉、胃结石、胃的良恶性肿瘤,还有胃粘膜脱垂症、急性胃扩张、幽门梗阻等。
此外,有些邻近脏器的疾病也可引起“胃病”的表现,如胆囊炎、胆石症、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一般来说,临床上所说的胃病是对病在胃、表现在胃部的疾病的泛称,当然同时也包括十二指肠疾病,如十二指肠溃疡等。
胃病的一般区分
1 、慢性浅表性胃炎主要特症是腹胀、打嗝、烧心、返酸等,上腹疼痛一般为饭后痛。若不小心受凉或吃冷、硬、辛辣食物,病情会加重或复发。
2 、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特症是上腹憋胀、胃痛,不想吃东西,消瘦,没精神、贫血等。治疗的关键是控制病情,还必须防止转为胃癌。
3 、胃溃疡主要特症是上腹部节律性的反复疼痛,常伴有暖气、返酸、灼热等感觉,甚至还有恶心、呕吐、呕血、便血。一般为饭后疼(俗称“饱胀痛”),疼痛能持续 1 、 2 个小时,此症状可延续几天甚至更长。
4 、十二指肠溃疡主要特症是上腹疼痛、返酸等。一般为空腹痛或饥饿痛,而且经常夜间痛,睡眠不好,可导致食欲下降,体重减轻。治疗关键是减少夜间疼痛,防止复发。
胃病常见的十种症状
胃痛:有时饭前痛,有时饭后痛,有的人在半夜三更胃痛。胃痛的感觉可能不是剧痛,而是钝痛、压痛或者是闷痛,胃痛的部位在心脏部位以下至肚之间。
胃胀:感到胃部发胀,食物不消化,或者有胀气的感觉,胃口堵,食物下不去。
反酸:胃酸过多,经常反酸,有胃酸从胃里泛起或满上来的感觉。
烧心:胃粘膜充血、胃酸过多,均会造成烧心的感觉,主要是胃部灼热、发烧的感觉。
恶心呕吐:慢性胃炎患者往往有恶心等症状,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恶心呕吐表现得更为突出。
胃寒:许多胃病患者不敢吃冷、凉的食物,或天气一变冷,气温下降,胃就疼痛、拉肚子。
食欲不振:没有食欲,吃不下,或看到食物,想吃又不敢吃。
无精打采、气色差、睡眠差:胃病患者往往面带病容,白天没精神,晚上睡不香,工作效率下降,对生活失去信心,对许多事物失去兴趣。
消瘦:有些胃病患者,感觉胃口还可以,也能吃饭,但就是人一天天消瘦,体重下降,这主要是胃病导致胃的消化功能减退,加上肠道吸收不良,虽然吃了,但没有充分吸收所致。
口臭、舌苔发黑:胃病患者常见口臭、口苦、舌苔发黑等症状,同时伴有胃痛胃胀等症状。
餐后不适的疾病症兆
• 经常食后不久便有饥饿感,同时上腹隐痛,吐酸水,很可能有早期胃炎或溃疡。
• 后腹胀加重,平卧时减轻,经常气短,有时便秘或腹泻,身体较为瘦弱者,很可能患有胃下垂。
( 3 ) 进食油腻食物后,如果感到右上腹胀痛,并放射到肩部者,很可能患有胆囊炎或胆结石症。
( 4 ) 平时食欲良好,而体重明显减轻,并伴有乏力、怕热、多汗、易怒、焦躁、眼球稍突等症状,要警惕甲状腺机能亢进。
( 5 ) 平时食欲不振,大便稀薄,次数增多,吃些油腻食物后要腹泻,这是肠胃功能减退引起的,可能肠胃有病。
( 6 ) 食欲正常,但在食后有肠鸣、便意感,即上厕所解大便,有时表现为吃一顿解一次便,这样的人有可能是患有肠胃功能紊乱、肠过敏症或慢性肠炎。
( 7 ) 进食时边下咽边呕吐者,常见于反流性食道炎;食后不久即吐者,是胃与十二指肠病变的症状;食后数小时至 12 小时才呕吐大量隔夜发酵食物者,多见于慢性胃肠道梗阻性病变。
( 8 ) 中老年人,无其他病因引起的食后上腹饱胀,食欲减退,进行性消瘦,这可能是胃癌的早期症状。食欲旺盛,甚至亢进,越吃越想吃,食后口干,饮水多,但体重减轻,消瘦,这是糖尿病特有的症状。
( 9 ) 食欲尚好,但吞咽困难,只能喝水和吃流食,有时连咽水也有困难,并逐渐消瘦,这有可能是发生了食道癌。
胃经常泛酸的原因
胃泛酸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症状,并非都是胃有毛病。当胃酸过多时,酸性分泌物会刺激胃粘膜,引起泛酸,让人有烧心的感觉。造成胃酸过多和泛酸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两种:
( 1 )生理性泛酸。当精神紧张、过度疲劳、情绪不佳时,大脑皮质功能紊乱,不能很好地管辖胃酸分泌的神经,促使胃酸分泌增多;饮食不当,如过甜、过咸、过辣、过酸、过冷、过烫的食物都可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而某些粗粮如红薯、马铃薯等含多量淀粉、糖、酸等,会刺激胃产生大量胃酸,况且不易消化的食物,剩余的糖份在胃肠道里发酵,也要诱发泛酸。此外,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利血平、保泰松等,也可刺激胃酸分泌增多。
( 2 )病理性泛酸。慢性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病等,可促使胃酸增多,常常出现泛酸。
生理性泛酸不需要特殊治疗,只要消除诱发的因素即可解决。病理性泛酸除了要寻找病因外,可服用制酸的药物,如碳酸钙、胃舒平等,中药乌贝散、左金九等。
胃灼热现象的诱因
人体的食管末端有一个瓣膜,叫食管底部括约肌,正常情况下,食物进入胃后它就关闭起来,而当瓣膜软弱无力关闭不全时,便可导致胃酸返流,引起食道灼热,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胃灼热现象。发生胃灼热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1 )许多吸烟者有慢性胃灼热现象,是因为尼古丁的刺激使瓣膜软弱。
( 2 )脂肪、巧克力、薄荷和酒精等都可使瓣膜关闭无力。
( 3 )姓娠期妇女分泌的激素可松弛平滑肌,包括这个瓣膜,故怀孕妇女常有胃灼热感觉。
要减少或防止胃灼热,应注意:
( 1 )避免穿紧身衣服。
( 2 )尽可能避免屈身下俯。
( 3 )夜里可抬高床头,防止胃酸返流。
( 4 )药物方面可采用灭吐灵或抗酸药等。
中老年人易患脾胃虚弱
有些中老年人常常出现厌食、饱闷、腹胀、腹痛、大便泄泻或秘结等症状,时轻时重,没有规律,但是通过钡餐透视和胃镜等现代医疗技术的检查,却没有发现什么器质性的病变,这就是中医所说的脾胃虚弱所引起的。
人到中年,体内的各个器官都逐渐地衰老,生理功能下降,消化系统也不例外。例如,牙齿松动、脱落,味觉减退;肠道平滑肌开始萎缩,弹性减低,蠕动变慢,食物在胃肠道中行进(消化)速度减慢,易于滞留;同时,胃肠道内的表面的粘膜逐渐变薄,消化腺也逐渐萎缩,消化液分泌减少,对食物的分解能力降低。由于这些生理的变化,就造成了中老年人的脾胃逐渐衰弱,消化功能下降,从而发生了上述的种种不适。加之有些中老年人,年轻时过于劳累,或饮食上未注意调理,日久损伤了脾胃,加重了脾胃的虚弱。所以中老年人易患脾胃虚弱。
吸烟对胃病的影响
吸烟会加重胃炎、溃疡病的病情,不利于胃炎、溃疡病的愈合。
吸烟对胃病的影响主要有三点:
( 1 )增加胃病的发病率。据研究发现,吸烟者溃疡病的发病率是非吸烟者的 2 ~ 4 倍。
( 2 )降低胃病的治愈率。有人做过比较,给同时慢性胃炎或溃疡病的患者使用同一种药物治疗,非吸烟组的治愈率为 90% ,吸烟组的仅为 63%。
( 3 )容易引起复发。对上述两组患者停药一年后作比较,非吸烟组复发率为 53% ,吸烟组为 84%。
吸烟引起和加重胃病的罪魁祸首是尼古丁,它能作用于迷走神经系统,破坏正常的胃肠活动,使幽门括约肌松弛,胆囊收缩,使碱性的胆汁易于返流入胃,以致破坏胃粘膜。并且它还可促使胃酸分泌增多,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从而使胃粘膜粘液减少。这些均可损害胃粘膜,导致胃病。
玩麻将易诱发溃疡病
麻将原本是娱乐消遣的工具,然而由于“上班族”打麻将,多是占用大量的夜间休息时间,或周末休息时间,往往造成参与者的睡眠不足,影响了玩麻将人的生活、饮食规律;另一方面是玩麻将时,常常处于精神紧张状态,因为生活节律的改变和精神紧张状态,久而久之便会诱发溃疡病。玩麻将会诱发溃疡病,不外乎有以下几种原因:
( 1 )饥饱无度,影响因粘膜组织的更新和损伤后的修复。一些人一搓起麻将来,便将饥饱置之度外,有时是忍饥挨饿,有时又囫囵吞枣,狼吞虎咽,这也为诱发消化性溃疡推波助澜。要知道,食物可以中和胃酸,不正常的饮食使人体缓冲胃酸能力下降。另外吃无定时,狼吞虎咽,食物未经咀嚼细烂便急送到胃内,容易损伤胃粘膜,时间一久,难免要诱发溃疡病。
( 2 )有些人搓麻将不分白天昼夜,并且常为输赢而大喜大忧。由于生活节律的改变和精神紧张的状态可促使胃酸分泌亢进,增加胃肠肽释放,而胃肠肽也会使胃酸、胃蛋白质酶分泌增加,诱发溃疡病;致使胃动脉功能性挛缩,造成胃粘膜缺血缺氧;精神过度亢奋促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也可促使胃肠肽分泌,增加胃内酸度。
有害于胃的健康的 8 种吃法
1 、吃得过快。狼吞虎咽,囫囵吞枣,食物咀嚼不充分,消化液分泌不足,食物难以充分消化,久而久之,易致胃病。
2 、吃得过饱。暴饮暴食,不仅使胃的消化能力难以承受,造成消化不良,有时还可导致急性胃扩张、胃穿孔等严重疾患。
3 、边读(玩)边吃。有些人喜欢一边看报,一边吃饮,或边玩边吃。这样,由于阅读或玩时大量血液供脑,供胃肠消化吸收的血液相对减少,影响消化吸收,长期下去,易致慢性胃病。
4 、常吃零食。经常吃零食,会破坏胃消化酶分泌的正常规律,使胃经常“打无准备之仗”,得不到正常合理的休息,容易“积劳成疾”。
5 、蹲着吃饭。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尤其是北方农村,不少人有蹲着吃饭的习惯。这种进食方式,使腹部消化道血管受挤压,不利于血液供应,而进餐时,恰需大量血液入胃用于消化。调查表明,这些地区胃病高发,与此不良进食姿势有关。
6 、多吃冷食。有些人偏爱冷食,尤其在夏天连喝冷饮边吃东西,这样对胃岂能无害呢?多食冷食品会降低胃的温度,使胃的抗病能力下降,一般冷食致病性微生物含量也往往较多,因此多食冷食容易导致胃病。
7 、烟酒过度。吸烟可增加溃疡病和胃癌的发病率。而饮酒过度,则可损伤胃粘膜,造成胃出血、胃穿孔等。经常大量饮酒,可影响胃液分泌,降低胃酸活性,使人食欲下降。
8 、食物过辣。经常进食辛辣食品,可刺激胃粘膜充血,久而久之,可导致慢性胃炎。
易得胃病的 10 种人
1 、应酬多,常喝酒的人
喝酒要适量,小酌怡情,醉了伤身,最先受到伤害的就是胃。胃病患者喝酒还会直接引发胃出血。
2 、烟瘾特别大的人
抽烟对胃的伤害,在于香烟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等对胃腺体有直接的损害作用,使胃腺体正常功能发生紊乱,影响胃酸的分泌,香烟中的致癌物质,还是胃病癌变的重要诱因。
3 、活动量小的人
生命在于运动,缺乏运动的人,往往供血不足,食物消化缓慢,胃肠功能衰退早,胃病容易上身。
4 、性格内向的人
性格内向、忧郁、精神压抑,气血不得舒展,久之便会郁积而成胃病。
5 、过于劳累、营养不良的人
劳苦、疲惫、又缺乏足够的营养,使胃常常处在饥饿状态,这是许多边远贫困山区胃病发病率高的重要原因。
6 、性格暴躁,容易发火、爱生气的人
性格暴躁与内向是两个极端,生气发火易伤肝胃,使肝胃不和引发胃病。
7 、饮食不规律,经常饿肚子,不吃早饭的人
正常的饮食,是保持胃的正常功能的前提,许多人或因不良习惯,或因工作、学习、职业影响不能三餐按时吃饭,使消化功能紊乱,导致胃病。
8 、爱吃辣椒的人
辣椒是刺激性食物,对胃粘膜的伤害很大,我国南方的四川、重庆、湖南、贵州、云南、江西等地胃病发病率高的原因就在这里。
9 、经常熬夜的人
有人加夜班,有人打麻将,有人泡酒吧、网吧、茶吧,学生考试复习,睡眠不足,精神疲惫,在这部分人群中,胃病患者人数在不断增加。
10 、家族中有人患胃病的人
胃病的家族性普遍存在,但并非是遗传因素,主要的罪魁祸首是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
胃病的传染性
以往人们把胃病的病因统统归咎于进食刺激性食物、胃酸分泌过盛、局部血管病变、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等等。近年来科学研究发现并证实:幽门螺杆菌可致溃疡病和胃炎。胃病患者胃粘膜的幽门螺杆菌检出率高达 59% ~ 77% 。
实验证明:人与人之间有传播此种病菌的可能,患者牙筋中存在着大量的幽门螺杆菌,可以通过唾液或飞沫感染他人,尤其是共同进餐的一家人。故常见家庭成员中有多人同患“胃病”。人与人之间还可以通过粪~口途径感染。此外,还可以通过消毒不彻底的内窥镜,特别是胃镜传播。
因此,胃病应列入消化道传染病的范畴,“胃病不传染”的传统观念应改变。
现代人肠胃躁
在现代的忙碌生活中,不少人患了肠胃方面的毛病,有时腹胀、恶心,有时腹绞痛,或者腹泻与便秘的症状反复发作,但上医院却查不出原因,这很可能就是“肠躁症候群”的表现。另外,现代人常感觉压力沉重,伴随而来的是情绪低落,心里烦闷,成天郁郁寡欢,精神紧绷,长期下来竟导致排便失控,这件事成了难言之隐。倘若患者本身消化与胃肠系统功能不佳,则更容易引起“肠躁症”。
肠躁症又称结肠痉挛,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失调,至少约 10%~15% 的成人曾受此困扰。它很难治疗,因为对肠躁症致病原因尚无明确定论,但据医界研究,最可能的病因有:
( 1 )食物过敏。包括对牛奶、纤维类食物、食品添加剂等过敏。
( 2 )肠蠕动异常。精神压力较大时,大肠的蠕动会加剧。
( 3 )肠道感染造成的后遗症。这是由于肠粘膜遭到破坏而导致腹泻。
肠躁症是一种典型的机能性肠胃障碍,属于慢性肠道疾病,患者症状各有不同,但临床上的主要症状为:
8226; 痛、疲倦、忧郁、焦虑或沮丧。
8226; 排便习惯不规则,腹泻或便秘,或者两者交互发生达数月之久。
8226; 经常腹绞痛,腹痛的部位最常出现在肚脐左下方,排便后可以减轻疼痛,却仍有便意。
( 4 ) 腹胀、恶心、消化不良,大多在用餐后发生。
肠躁症的症状会随着生活或工作压力的增大而加剧,因而,除了药物治疗,可以寻求心理治疗,尝试让心情放松。改变饮食,少量多餐,让消化过程变得容易些,减少多脂肪食物的摄取,避免蛋类、乳制品、辛辣食物、咖啡等食物的摄食。如此,或许能加速痊愈。
一,消化功能不好 胃病患者的常见舌象为:
薄白苔———病初起,病轻浅,胃气未伤;
舌苔由薄变厚,颜色由白渐有点黄色,舌边舌尖由淡红变红,而且舌边有齿印———病情加重,提示消化不良、胃肠积滞有宿食等;
舌苔由白变黄,舌边尖红———有热象;
舌苔由黄变棕,或者由棕变黑,而且干燥少津,舌边尖变深红———热盛,多伴大便干结;
舌苔白厚腻,舌表面有一层白黏液———痰湿;
舌苔黄厚腻,舌边尖红———痰热;
舌边尖红绛色,甚至变紫色———痰浊血淤;
舌红无苔,舌面光滑如镜———胃阴虚;
舌苔光剥,舌质淡———气阴两虚。
根据以上不同的舌象表现,再结合闻、问、切等其他诊断手法,中医就可做出综合分析,进行个体化的辨证施治。
可以自己调养的异常舌象
舌苔厚、有口气一个人如果常年舌苔很厚,而且有口气,一般说明胃有点小问题。如果目前没有其他不舒服的感觉,可先从饮食起居调养入手。保持生活规律,情 志舒畅愉快,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肥腻、油炸食物,最好不喝酒、不吸烟。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异常舌苔和口气有望自愈。
舌苔发黑、黏腻如果仅见这种异常舌苔而舌边尖呈正常的淡红色,且无其他明显不适,有时属于“染色”现象。患者可能食用了某些着色食物,或服用了某些药 物。比如服“丽珠得乐”,即可出现黑苔,而且大便亦发黑;服用抗生素,有时亦可出现黑苔。以上情况不属病态,不必紧张。但平时胃病较重的患者观察到黑苔就 要警惕,如果舌边尖呈深红色,甚至发青发紫,说明病情加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舌苔花剥有的人舌面上的舌苔出现不规则的一块块“地图样”改变,有的地方有薄苔,有的地方光滑无苔,这叫“地图舌”。此类舌象者如无任何不适感觉,多属 生理性改变,不需治疗。如果长期有胃病或其他慢性病,以前从未见这样的舌象,出现“地图舌”则多属阴虚表现,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可喝西洋参茶(每天9 克,沸水冲泡,频饮)促进自愈。
舌头有裂纹还有的人舌面上出现许多“裂纹”,多数无舌苔,称“裂纹舌”,如无不适感,亦属生理性的,不需治疗,如在重病后出现裂纹舌,舌红无苔,且有不适感,亦属阴虚,需配合药物治疗。
舌边有齿印有的人身躯肥大,舌体也胖大,舌边有齿印,舌苔薄白,如无明显不适,则属太胖的缘故。中医理论认为“胖人多痰湿”,胖人的脾胃运化功能相对不足,食物的消化吸收易出现障碍。这些人要少吃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 清淡食物,适当运动。如果舌苔白厚腻,舌边有齿印,不欲饮食,腹胀满,便溏薄,则属痰湿过盛,在进清淡易消化食物的同时应配合药物治疗。
舌红、苔厚、便秘有的人几天不解大便,口臭、舌苔厚、舌边尖红、尿黄,此属胃火盛。胃中火热内盛,浊气上逆、熏蒸口舌,故出现口臭、舌苔发黄、热伤津 液、肠道失润,故出现大便干结。此时可服用大黄、黄连、黄芩、山栀之类中药清热泻火,在饮食上需忌酒、忌食辛辣热性食物,如辣椒、羊肉等,多吃蔬菜、水果 和清淡食物,多喝水。
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舌象
以下三位胃镜诊断同为“胃窦萎缩性胃炎”的患者,舌象表现完全不同,症状和中医诊断也不同,治疗原则和用药当然也各异,这就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所在。
一、舌象:舌苔薄白,舌质淡紫,舌尖瘀点
症状:上腹部隐痛反复发作,喜热怕冷,泛吐清水
诊断:脾胃虚寒
二、舌象:舌苔黄厚,舌根部灰黑,舌边尖暗红色
症状:上腹部疼痛,痛有定处,食后加重
诊断:胃中痰热夹瘀
三、舌象:舌苔薄白微黄,舌中、舌前部苔剥,舌红少津
症状:上腹部隐痛,不思饮食,口干舌燥
诊断:胃阴不足
二,舌苔厚腻,发白,胃酸反胃
长期舌苔厚腻,发白,最近出现胃泛酸反胃,食欲下降的症状,有什么中成药可以减缓症状?胃镜已经做过没什么,顶多就是个浅表性胃炎。但是本人有心脏病家族史,心跳过缓,血循环不佳,经常性胸闷,血压到还是正常。医生建议是尽量平缓运动。曾经有中医说属于阴虚阳抗状态。能吃香砂养胃丸调养吗?希望得到解答。
吃香砂养胃丸你要临时吃一下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你真的是阴虚阳亢,就不可常吃了.你这个问题还是喝汤药会更好,!
胃的结构
胃是人体消化道中最宽大的部分,位于左上腹,像一个有弹性的口袋,上端连着食道,下端接十二指肠。连接食管的入口处称为贲门,接十二指肠的出口处叫幽门。在幽门处有环形增厚的肌肉称为幽门括约肌。胃的结构分为胃底、胃体和胃窦三部分,胃有前后两壁,还有上下两弯,较短的上边是胃小弯,较长的下边是胃大弯。胃小弯和幽门部都是溃疡病的好发部位,十二指肠紧接幽门,它的长度与十二个手指的宽度基本相同,故称为十二指肠。
胃壁的组成
胃壁共分四层,自内向外依次为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
( 1 )粘膜层:即胃壁的最内层,它由表层上皮、粘膜、肌和肌间组织构成,厚约 0.5~ 0.7 毫米 。粘膜肌由二束平滑肌纤维组成。表层上皮下面为腺体和固有膜,含有结缔组织基质、浆细胞、淋巴细胞、少数嗜酸细胞、肥大细胞以及神经和血管。用胃镜观察胃粘膜为微红的橙黄色,并且有闪光。在空腹时,粘膜形成许多皱襞。当胃被食物充满后,皱襞即变为低平或全部消失。胃粘膜被许多纵横沟分成若干小块,称为胃区。每区有许多小窝,叫胃小凹,胃腺即开口于胃小凹的底部。胃大约有 300 多万个胃小凹,一个胃小凹底部有 3~5 条胃腺共同开口。
临床上,胃粘膜皱襞的改变,常表示有病变的发生。胃腺是胃粘膜上皮向结缔组织中深入凹陷而形成的,分泌胃液的腺体有 3 种,即贲门腺、胃底腺和幽门腺。贲门腺位于食管~胃交界处的胃粘膜内,腺体由含有粘液的分泌细胞组成;胃底腺位于胃底和胃体的粘膜,腺体的细胞主要有主细胞、壁细胞和颈粘液细胞 3 种;幽门腺位于胃窦的粘膜,几乎全是粘液细胞,幽门腺只分泌碱性粘液。
胃小弯、幽门部的粘膜较平滑,神经分布丰富,是酸性食糜必经之路,易受机械损伤及胃酸消化酶的作用,所以易发生溃疡。
( 2 )粘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和弹力纤维组成,起缓冲作用。当胃扩张或蠕动时,粘膜可伴随这种活动而伸展或移位。此层含有较大的血管、神经丛和淋巴管,胃粘膜炎或粘膜癌时可经粘膜下层扩散。
( 3 )肌层:胃壁的肌层很发达,由三层平滑肌组成,外层为纵形肌,以大弯和小弯部分较发达;中层为环形肌,在贲门和幽门处变得很厚,形成贲门括约肌和幽门括约肌;内层为斜形肌,由贲门左侧沿胃底向胃体方向进行,以下渐渐分散变薄,以至不见。在环形肌与纵形肌之间,含有肌层神经丛。胃的各种生理运动主要靠肌层来完成。
( 4 )浆膜层:胃壁的浆膜层是胃的外膜,实际上是腹膜覆盖在胃表面的部分。其覆盖主要是在胃的前上面和后下面,并在胃小弯和胃大弯处分别组成小网膜和大网膜。
胃液的构成
胃液是由胃腺内多种细胞所分泌的混合液,其中包括盐酸(即胃酸)、钠和钾的氯化物、粘液、消化酶、内因子、血型物质和非壁细胞来源的碱性溶液,含水量约占 91%~97% 。
胃液中的盐酸能杀灭随食物进入胃中的细菌。盐酸进入小肠后,可刺激肠液、胰液、胆汁的分泌。盐酸又能提供胃蛋白酶发挥作用的酸性环境,使胃蛋白酶元变成胃蛋白酶,初步消化食物中的蛋白质。当盐酸,即胃酸不足时,胃蛋白酶的作用受到影响。
消化酶中最重要的是蛋白酶,它能使蛋白质水解成际、胨和其他短肽链,便于吸收。
胃液中的内因子可与饮食中的维生素 B1 结合成复合体在末端回肠吸收。
胃液中的粘液可以保护胃粘膜免受机械性的损害。
胃的疾病
所谓胃病,实际上是许多病的统称。它们有相似的症状,如上腹胃脘部不适、疼痛、饭后饱胀、嗳气、返酸,甚至恶心、呕吐等等。临床上常见的胃病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胃息肉、胃结石、胃的良恶性肿瘤,还有胃粘膜脱垂症、急性胃扩张、幽门梗阻等。
此外,有些邻近脏器的疾病也可引起“胃病”的表现,如胆囊炎、胆石症、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一般来说,临床上所说的胃病是对病在胃、表现在胃部的疾病的泛称,当然同时也包括十二指肠疾病,如十二指肠溃疡等。
胃病的一般区分
1 、慢性浅表性胃炎主要特症是腹胀、打嗝、烧心、返酸等,上腹疼痛一般为饭后痛。若不小心受凉或吃冷、硬、辛辣食物,病情会加重或复发。
2 、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特症是上腹憋胀、胃痛,不想吃东西,消瘦,没精神、贫血等。治疗的关键是控制病情,还必须防止转为胃癌。
3 、胃溃疡主要特症是上腹部节律性的反复疼痛,常伴有暖气、返酸、灼热等感觉,甚至还有恶心、呕吐、呕血、便血。一般为饭后疼(俗称“饱胀痛”),疼痛能持续 1 、 2 个小时,此症状可延续几天甚至更长。
4 、十二指肠溃疡主要特症是上腹疼痛、返酸等。一般为空腹痛或饥饿痛,而且经常夜间痛,睡眠不好,可导致食欲下降,体重减轻。治疗关键是减少夜间疼痛,防止复发。
胃病常见的十种症状
胃痛:有时饭前痛,有时饭后痛,有的人在半夜三更胃痛。胃痛的感觉可能不是剧痛,而是钝痛、压痛或者是闷痛,胃痛的部位在心脏部位以下至肚之间。
胃胀:感到胃部发胀,食物不消化,或者有胀气的感觉,胃口堵,食物下不去。
反酸:胃酸过多,经常反酸,有胃酸从胃里泛起或满上来的感觉。
烧心:胃粘膜充血、胃酸过多,均会造成烧心的感觉,主要是胃部灼热、发烧的感觉。
恶心呕吐:慢性胃炎患者往往有恶心等症状,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恶心呕吐表现得更为突出。
胃寒:许多胃病患者不敢吃冷、凉的食物,或天气一变冷,气温下降,胃就疼痛、拉肚子。
食欲不振:没有食欲,吃不下,或看到食物,想吃又不敢吃。
无精打采、气色差、睡眠差:胃病患者往往面带病容,白天没精神,晚上睡不香,工作效率下降,对生活失去信心,对许多事物失去兴趣。
消瘦:有些胃病患者,感觉胃口还可以,也能吃饭,但就是人一天天消瘦,体重下降,这主要是胃病导致胃的消化功能减退,加上肠道吸收不良,虽然吃了,但没有充分吸收所致。
口臭、舌苔发黑:胃病患者常见口臭、口苦、舌苔发黑等症状,同时伴有胃痛胃胀等症状。
餐后不适的疾病症兆
• 经常食后不久便有饥饿感,同时上腹隐痛,吐酸水,很可能有早期胃炎或溃疡。
• 后腹胀加重,平卧时减轻,经常气短,有时便秘或腹泻,身体较为瘦弱者,很可能患有胃下垂。
( 3 ) 进食油腻食物后,如果感到右上腹胀痛,并放射到肩部者,很可能患有胆囊炎或胆结石症。
( 4 ) 平时食欲良好,而体重明显减轻,并伴有乏力、怕热、多汗、易怒、焦躁、眼球稍突等症状,要警惕甲状腺机能亢进。
( 5 ) 平时食欲不振,大便稀薄,次数增多,吃些油腻食物后要腹泻,这是肠胃功能减退引起的,可能肠胃有病。
( 6 ) 食欲正常,但在食后有肠鸣、便意感,即上厕所解大便,有时表现为吃一顿解一次便,这样的人有可能是患有肠胃功能紊乱、肠过敏症或慢性肠炎。
( 7 ) 进食时边下咽边呕吐者,常见于反流性食道炎;食后不久即吐者,是胃与十二指肠病变的症状;食后数小时至 12 小时才呕吐大量隔夜发酵食物者,多见于慢性胃肠道梗阻性病变。
( 8 ) 中老年人,无其他病因引起的食后上腹饱胀,食欲减退,进行性消瘦,这可能是胃癌的早期症状。食欲旺盛,甚至亢进,越吃越想吃,食后口干,饮水多,但体重减轻,消瘦,这是糖尿病特有的症状。
( 9 ) 食欲尚好,但吞咽困难,只能喝水和吃流食,有时连咽水也有困难,并逐渐消瘦,这有可能是发生了食道癌。
胃经常泛酸的原因
胃泛酸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症状,并非都是胃有毛病。当胃酸过多时,酸性分泌物会刺激胃粘膜,引起泛酸,让人有烧心的感觉。造成胃酸过多和泛酸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两种:
( 1 )生理性泛酸。当精神紧张、过度疲劳、情绪不佳时,大脑皮质功能紊乱,不能很好地管辖胃酸分泌的神经,促使胃酸分泌增多;饮食不当,如过甜、过咸、过辣、过酸、过冷、过烫的食物都可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而某些粗粮如红薯、马铃薯等含多量淀粉、糖、酸等,会刺激胃产生大量胃酸,况且不易消化的食物,剩余的糖份在胃肠道里发酵,也要诱发泛酸。此外,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利血平、保泰松等,也可刺激胃酸分泌增多。
( 2 )病理性泛酸。慢性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病等,可促使胃酸增多,常常出现泛酸。
生理性泛酸不需要特殊治疗,只要消除诱发的因素即可解决。病理性泛酸除了要寻找病因外,可服用制酸的药物,如碳酸钙、胃舒平等,中药乌贝散、左金九等。
胃灼热现象的诱因
人体的食管末端有一个瓣膜,叫食管底部括约肌,正常情况下,食物进入胃后它就关闭起来,而当瓣膜软弱无力关闭不全时,便可导致胃酸返流,引起食道灼热,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胃灼热现象。发生胃灼热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1 )许多吸烟者有慢性胃灼热现象,是因为尼古丁的刺激使瓣膜软弱。
( 2 )脂肪、巧克力、薄荷和酒精等都可使瓣膜关闭无力。
( 3 )姓娠期妇女分泌的激素可松弛平滑肌,包括这个瓣膜,故怀孕妇女常有胃灼热感觉。
要减少或防止胃灼热,应注意:
( 1 )避免穿紧身衣服。
( 2 )尽可能避免屈身下俯。
( 3 )夜里可抬高床头,防止胃酸返流。
( 4 )药物方面可采用灭吐灵或抗酸药等。
中老年人易患脾胃虚弱
有些中老年人常常出现厌食、饱闷、腹胀、腹痛、大便泄泻或秘结等症状,时轻时重,没有规律,但是通过钡餐透视和胃镜等现代医疗技术的检查,却没有发现什么器质性的病变,这就是中医所说的脾胃虚弱所引起的。
人到中年,体内的各个器官都逐渐地衰老,生理功能下降,消化系统也不例外。例如,牙齿松动、脱落,味觉减退;肠道平滑肌开始萎缩,弹性减低,蠕动变慢,食物在胃肠道中行进(消化)速度减慢,易于滞留;同时,胃肠道内的表面的粘膜逐渐变薄,消化腺也逐渐萎缩,消化液分泌减少,对食物的分解能力降低。由于这些生理的变化,就造成了中老年人的脾胃逐渐衰弱,消化功能下降,从而发生了上述的种种不适。加之有些中老年人,年轻时过于劳累,或饮食上未注意调理,日久损伤了脾胃,加重了脾胃的虚弱。所以中老年人易患脾胃虚弱。
吸烟对胃病的影响
吸烟会加重胃炎、溃疡病的病情,不利于胃炎、溃疡病的愈合。
吸烟对胃病的影响主要有三点:
( 1 )增加胃病的发病率。据研究发现,吸烟者溃疡病的发病率是非吸烟者的 2 ~ 4 倍。
( 2 )降低胃病的治愈率。有人做过比较,给同时慢性胃炎或溃疡病的患者使用同一种药物治疗,非吸烟组的治愈率为 90% ,吸烟组的仅为 63%。
( 3 )容易引起复发。对上述两组患者停药一年后作比较,非吸烟组复发率为 53% ,吸烟组为 84%。
吸烟引起和加重胃病的罪魁祸首是尼古丁,它能作用于迷走神经系统,破坏正常的胃肠活动,使幽门括约肌松弛,胆囊收缩,使碱性的胆汁易于返流入胃,以致破坏胃粘膜。并且它还可促使胃酸分泌增多,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从而使胃粘膜粘液减少。这些均可损害胃粘膜,导致胃病。
玩麻将易诱发溃疡病
麻将原本是娱乐消遣的工具,然而由于“上班族”打麻将,多是占用大量的夜间休息时间,或周末休息时间,往往造成参与者的睡眠不足,影响了玩麻将人的生活、饮食规律;另一方面是玩麻将时,常常处于精神紧张状态,因为生活节律的改变和精神紧张状态,久而久之便会诱发溃疡病。玩麻将会诱发溃疡病,不外乎有以下几种原因:
( 1 )饥饱无度,影响因粘膜组织的更新和损伤后的修复。一些人一搓起麻将来,便将饥饱置之度外,有时是忍饥挨饿,有时又囫囵吞枣,狼吞虎咽,这也为诱发消化性溃疡推波助澜。要知道,食物可以中和胃酸,不正常的饮食使人体缓冲胃酸能力下降。另外吃无定时,狼吞虎咽,食物未经咀嚼细烂便急送到胃内,容易损伤胃粘膜,时间一久,难免要诱发溃疡病。
( 2 )有些人搓麻将不分白天昼夜,并且常为输赢而大喜大忧。由于生活节律的改变和精神紧张的状态可促使胃酸分泌亢进,增加胃肠肽释放,而胃肠肽也会使胃酸、胃蛋白质酶分泌增加,诱发溃疡病;致使胃动脉功能性挛缩,造成胃粘膜缺血缺氧;精神过度亢奋促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也可促使胃肠肽分泌,增加胃内酸度。
有害于胃的健康的 8 种吃法
1 、吃得过快。狼吞虎咽,囫囵吞枣,食物咀嚼不充分,消化液分泌不足,食物难以充分消化,久而久之,易致胃病。
2 、吃得过饱。暴饮暴食,不仅使胃的消化能力难以承受,造成消化不良,有时还可导致急性胃扩张、胃穿孔等严重疾患。
3 、边读(玩)边吃。有些人喜欢一边看报,一边吃饮,或边玩边吃。这样,由于阅读或玩时大量血液供脑,供胃肠消化吸收的血液相对减少,影响消化吸收,长期下去,易致慢性胃病。
4 、常吃零食。经常吃零食,会破坏胃消化酶分泌的正常规律,使胃经常“打无准备之仗”,得不到正常合理的休息,容易“积劳成疾”。
5 、蹲着吃饭。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尤其是北方农村,不少人有蹲着吃饭的习惯。这种进食方式,使腹部消化道血管受挤压,不利于血液供应,而进餐时,恰需大量血液入胃用于消化。调查表明,这些地区胃病高发,与此不良进食姿势有关。
6 、多吃冷食。有些人偏爱冷食,尤其在夏天连喝冷饮边吃东西,这样对胃岂能无害呢?多食冷食品会降低胃的温度,使胃的抗病能力下降,一般冷食致病性微生物含量也往往较多,因此多食冷食容易导致胃病。
7 、烟酒过度。吸烟可增加溃疡病和胃癌的发病率。而饮酒过度,则可损伤胃粘膜,造成胃出血、胃穿孔等。经常大量饮酒,可影响胃液分泌,降低胃酸活性,使人食欲下降。
8 、食物过辣。经常进食辛辣食品,可刺激胃粘膜充血,久而久之,可导致慢性胃炎。
易得胃病的 10 种人
1 、应酬多,常喝酒的人
喝酒要适量,小酌怡情,醉了伤身,最先受到伤害的就是胃。胃病患者喝酒还会直接引发胃出血。
2 、烟瘾特别大的人
抽烟对胃的伤害,在于香烟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等对胃腺体有直接的损害作用,使胃腺体正常功能发生紊乱,影响胃酸的分泌,香烟中的致癌物质,还是胃病癌变的重要诱因。
3 、活动量小的人
生命在于运动,缺乏运动的人,往往供血不足,食物消化缓慢,胃肠功能衰退早,胃病容易上身。
4 、性格内向的人
性格内向、忧郁、精神压抑,气血不得舒展,久之便会郁积而成胃病。
5 、过于劳累、营养不良的人
劳苦、疲惫、又缺乏足够的营养,使胃常常处在饥饿状态,这是许多边远贫困山区胃病发病率高的重要原因。
6 、性格暴躁,容易发火、爱生气的人
性格暴躁与内向是两个极端,生气发火易伤肝胃,使肝胃不和引发胃病。
7 、饮食不规律,经常饿肚子,不吃早饭的人
正常的饮食,是保持胃的正常功能的前提,许多人或因不良习惯,或因工作、学习、职业影响不能三餐按时吃饭,使消化功能紊乱,导致胃病。
8 、爱吃辣椒的人
辣椒是刺激性食物,对胃粘膜的伤害很大,我国南方的四川、重庆、湖南、贵州、云南、江西等地胃病发病率高的原因就在这里。
9 、经常熬夜的人
有人加夜班,有人打麻将,有人泡酒吧、网吧、茶吧,学生考试复习,睡眠不足,精神疲惫,在这部分人群中,胃病患者人数在不断增加。
10 、家族中有人患胃病的人
胃病的家族性普遍存在,但并非是遗传因素,主要的罪魁祸首是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
胃病的传染性
以往人们把胃病的病因统统归咎于进食刺激性食物、胃酸分泌过盛、局部血管病变、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等等。近年来科学研究发现并证实:幽门螺杆菌可致溃疡病和胃炎。胃病患者胃粘膜的幽门螺杆菌检出率高达 59% ~ 77% 。
实验证明:人与人之间有传播此种病菌的可能,患者牙筋中存在着大量的幽门螺杆菌,可以通过唾液或飞沫感染他人,尤其是共同进餐的一家人。故常见家庭成员中有多人同患“胃病”。人与人之间还可以通过粪~口途径感染。此外,还可以通过消毒不彻底的内窥镜,特别是胃镜传播。
因此,胃病应列入消化道传染病的范畴,“胃病不传染”的传统观念应改变。
现代人肠胃躁
在现代的忙碌生活中,不少人患了肠胃方面的毛病,有时腹胀、恶心,有时腹绞痛,或者腹泻与便秘的症状反复发作,但上医院却查不出原因,这很可能就是“肠躁症候群”的表现。另外,现代人常感觉压力沉重,伴随而来的是情绪低落,心里烦闷,成天郁郁寡欢,精神紧绷,长期下来竟导致排便失控,这件事成了难言之隐。倘若患者本身消化与胃肠系统功能不佳,则更容易引起“肠躁症”。
肠躁症又称结肠痉挛,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失调,至少约 10%~15% 的成人曾受此困扰。它很难治疗,因为对肠躁症致病原因尚无明确定论,但据医界研究,最可能的病因有:
( 1 )食物过敏。包括对牛奶、纤维类食物、食品添加剂等过敏。
( 2 )肠蠕动异常。精神压力较大时,大肠的蠕动会加剧。
( 3 )肠道感染造成的后遗症。这是由于肠粘膜遭到破坏而导致腹泻。
肠躁症是一种典型的机能性肠胃障碍,属于慢性肠道疾病,患者症状各有不同,但临床上的主要症状为:
8226; 痛、疲倦、忧郁、焦虑或沮丧。
8226; 排便习惯不规则,腹泻或便秘,或者两者交互发生达数月之久。
8226; 经常腹绞痛,腹痛的部位最常出现在肚脐左下方,排便后可以减轻疼痛,却仍有便意。
( 4 ) 腹胀、恶心、消化不良,大多在用餐后发生。
肠躁症的症状会随着生活或工作压力的增大而加剧,因而,除了药物治疗,可以寻求心理治疗,尝试让心情放松。改变饮食,少量多餐,让消化过程变得容易些,减少多脂肪食物的摄取,避免蛋类、乳制品、辛辣食物、咖啡等食物的摄食。如此,或许能加速痊愈。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