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高考新课标历史41题这种创新题型如何解答能得高分,包括提炼主题,提出论据,归纳,得出结论等等。 10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6-06-03
展开全部
文章三段法,背景 原因 过程 结果 解决方法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zzj05170911
2016-06-08 · TA获得超过127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2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72.1万
展开全部
历史高考观点评论题专题辅导
目录
1.高考例题: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2.练习一:关于西方传教士的观点。
3.练习二:关于“全球化”的观点。
4.练习三:海权与大国兴衰的观点。
5.练习四:关于科举制的观点。
6.练习五:评论关于中国传统政治的观点。
7.练习六:评论关于20世纪悖论的观点。

例题: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2011宁夏卷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一、审题的基本要领:
1.题型:“评”是评论题。
2.范围要求:材料中,一种或两种观点。建议只选择一种观点。
3.答题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4.时间空间范围:1500-1800年;欧洲,亚洲(非洲、拉美、中东不典型)。
二、评分标准:
一等(12~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一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从评分标准来看,核心是观点明确、多角度评论。
三、本题解析:
1.本题考察能力要求: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
2.命题者意图:还原“欧洲崛起”历史的本来面目,评论有关“欧洲崛起”的观点。
3.本题涉及课标、教材知识: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
4.审题关键:命题者明显倾向于杰克·戈德斯通的观点,即“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因此,要以这一观点为中心展开论述。
四、材料中所有观点:
1.西方的崛起是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
2.非、拉、亚的历史是从欧洲的接触才开始的。
3.在1500年前后,亚洲与中东国家是全世界的引领者。
4.1500年前后的欧洲落后于世界其他许多文明。
5.1800年欧洲才赶上并超过亚洲国家。
6.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
7.西方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他文明。
以上观点任选一个论证即可。
五、评论示例——
1】亮出自己的观点(总论点):西方的崛起是比较晚的,而且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他文明。
2】(分论点一):西方早期殖民扩张时代落后于东方国家。16-18世纪只能侵略非洲、美洲,不能动摇中国等农耕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家。
3】(分论点二):19世纪前期西方才崛起。工业革命使英国实力迅速增强,1840年鸦片战争英国胜利标志西方崛起。
4】(分论点三):西方崛起很多文明成就来源于东方国家。以唐朝到明朝传播到西方的科技、思想、文化说明分论点。
5】结论(呼应总论点):西方在1800前后才真正崛起,并且很多文明成果来源于中国等东方国家。
六、小结:这类试题的答题基本要领是:
1】概括材料观点。标明观点出自哪则材料。
2】选择观点并作出判断,确定是立论还是驳论。
3】分段论述——
第一段:观点表述;
第二段:论点一(必须是总观点的一部分)表述及其论证;
第三段:论点二(必须是总观点的另外一部分)表述及其论证;
第四段:论点三(必须是总观点的另外一部分)表述及其论证;
第五段:结论(不能简单重复总观点,必须作内涵表述,上升到规律、本质、实质、正确做法)。

练习一:评价关于西方传教士的观点
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教会在华势力的不断恶性膨胀,更多的恶霸无赖也籍着入教为名来逃避官府的管辖,以教会的特权为掩护为非作歹。如倡导西学的郑观应在当时的奏折上提到,“莠民以教为护符。尝闻作奸犯科,讹诈乡愚,欺凌孤弱,占人妻,侵人产,负租项,欠钱粮,包揽官事,击毙平民……”;毓贤的奏折也说,“……迩来,彼教日见鸱张。一经投教,即倚为护符,横行乡里,鱼肉良民,甚至挟制官长,动辄欺人……每因教民肆虐太甚,乡民积怨不平……”;对义和团坚决镇压的袁世凯在奏折中也认为“……东省民教积不相能,推原其故,固由教民之强横,亦多由地方官未能持平办理……教民之气焰益张,良民之激怒愈甚,一旦发作,势同决川。”由此看来,清廷的官员们并非不知事情缘由的,郑、毓、袁三人政治立场不同,不过都认为是因为教会对平民的欺压和官吏的袒教抑民而激进民变,最终酿成后来的义和团民变的。
材料二 为了培养医学人才,满足医院需求,1866年嘉约翰开设博济医校,开始只招收男生,改名南华医科学校后开始招收女生。孙中山曾来该校学习一年。博济医校开设了解剖学、生理学、内科学、外科学、化学、药学等,嘉约翰亲自教课。1898年,嘉约翰又在花地湾建造了中国第一所精神病院。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长老会、法国传教士先后创办广东女医学堂及其附属的柔济医院和护士学校、韬美医院等,培养了中国的首批护士。
评材料中关于近代中国的西方传教士的观点。
指导:第一步:概括材料观点。材料一:传教士是列强侵华的代表。材料二:传教士传播了西方先进文明。第二步:观点分析和选择。1.观点分析一:传教士是列强侵华代表。近代中国,列强侵华的核心是控制中国市场,为这一核心服务的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要求。传教士打着传播基督教旗号,实质是为经济侵略服务。因此,这一观点正确。2.观点分析二:传教士传播了先进文明。无论传教士传播“福音”,还是创办学校、医院、报刊杂志,都是为侵略服务的,不否认部分人有传播先进文明的愿望,但改变不了整个西方国家的侵略性质。因此,只能说“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先进文明”。3.选择:传教士是列强侵华代表。第三步:列出写作框架。
【示例】1.(总观点)材料一说,传教士是列强侵华代表。这一观点反映了传教士的本质。2.(分观点一)传教士是列强侵华的急先锋。3.(分观点二)传教士的活动加速了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化进程。论证——政治上破坏中国文化主权,条约内容;干涉中国内政,材料内容;经济上巧夺豪取,材料内容;社会生活方面破坏传统道德,材料内容。4.(分观点三)传教士的文化活动不能改变列强侵华本质。肯定客观积极作用;辨析列强文化侵略。5.(总结)近代传教士在华活动主要作用是加深了中华民族危机,更深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练习二:关于“全球化”的观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全球化,这个在当今颇为时髦的词,在全球范围内被接受和运用。全球化改变着世界,影响着全球60多亿人的生活。这一全球化浪潮,有人认同,也有人反对。这一历史潮流,冲击着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方面。一个“全”字,包括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蓝色星球的整体,涉及了经济、政治、文化各个层面的问题,成了历史新阶段的特征。
格蕾厄姆·汤普森指出:“全球化的思想是一种言过其实的思想。最近30年中所经历的许多相互依存和一体化的情况并不是什么新东西。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是在重温具有‘金本位’极盛时期特点的那些话题”。——格蕾厄姆·汤普森:《全球化与国内经济政策的可能性》
罗兰·罗伯特把全球化解释为“世界的压缩”,他的话很有意思:“我完全可以不时地滑回到只用‘全球化’这一名词来指自1870年世界已经迅速地向整体性移动的条件(尽管也展示可供选择的道路以及反趋势)。不过,我的意图一直是论证全球化这一总过程(和有时的逆全球化)至少像所谓的世界宗教两千多年前兴起一样持久”。
——罗兰·罗伯特:《全球化:社会理论和全球文化》
评上述材料中关于“全球化”的观点。(12分)
(要求:能够依据题目要求,观点突出,史论结合,文字通顺流畅。)
【指导】“全球化影响深远。”可能的分观点要点: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优化配置;加速了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促使国际关系以协调为主;为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世界经济发展的波动性增强;进一步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加大世界发展的矛盾性;加剧世界发展的不安定性;全球文化多样性面临挑战。

练习三:海权与大国兴衰观点评论。
材料 在世界海权兴衰交替500余年的历史进程中,控制和利用海洋一直是世界大国追求的目标,然而其追求海权的历史命运则截然不同。有的国家通过发展海权实现了国家长久的强盛(英、美);有的国家则惨遭失败乃至国运衰落(法、德);有的国家的海权保持了长久的存在(英、美),有的则很快完成了从崛起到衰落的蜕变(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还有的国家的海权追求一方面促进了国家崛起,但过度追求又埋下了国家衰落的根源(如俄-苏)。同样的海权追求导致了国运盛衰久暂的天壤之别,其根源无疑值得进行深刻的反思。——刘中民《海权与大国兴衰的历史反思》
评材料中关于海权与大国兴衰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指导:
【总观点:】海权兴衰关系大国命运。
【分观点一:】发展海权能够促进国运的兴盛。如英国、美国等。
【分观点二:】丧失海权导致国运衰落。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
【分观点三:】武力挑战海权霸主容易使国力受损。如法国、德国等。
【分观点四:】过度发展海权损伤国民经济。如英国、苏联等。
【总结:】适度发展海权,能够促进国运兴盛,也能保持国家在世界上的利益。

练习四:评论关于科举制的观点。
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和东亚系双聘教授本杰明.艾尔曼(Benjamin Elman)说:“虽然中国的科 举制度在1905年被废除了,这种传统却以另一种方式被传承下来。如今各个国家普遍设立考试制度,这是从以前的中国科举制度转变而来的。尽管其内容改变了,但它的技术、方法和规制都被延续了下来。从这个方面看,我不赞同科举制度是落后的这种观点,我认为它是进步的,只是到了清朝末年,大家都把它与清政府联系在一起,因为清政府是腐败的,所以与之有关的东西都要废除。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在科举考试被废除后,考试制度还是得到了继承,如孙中山时期的考试院,实际上是科举制度现代化了。以科举为主的考试制度实际上是非常有意义的。”
结合所学知识评论材料中关于科举制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层次清晰,史论结合)(12分)
指导:第一步,提炼出材料中关于科举制的一个或两个观点;第二步,对观点进行简要评判;第三步,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特征分析其看问题的视角和意图;第四步,结合相关史实论证自己的观点。

练习五:评论关于中国传统政治的观点。
41.(12分)阅渎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帝国是一个神权政治专制国家。家长制政体是其基础;为首的是父亲,他也控制着个人的思想。这个暴君通过许多等级领导着一个组织成系统的政府。……个人在精神上没有个性。中国的历史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它只是君主覆灭的一再重复而已。任何进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黑格尔(1822年)
材料二伏尔泰赞赏中国的政府组织结构:“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录用。在中国,这些衙门就是治理一切的机构。……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民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尽管有时君主可以滥用职权加害于他所熟悉的少数人,但他无法滥用职权加害于他所不认识的、在法律保护下的大多数百姓。……人类智慧不能想出比中国政治还要优良的政治组织。”——摘编自伏尔泰《风俗论》
评材料中关于中国传统政治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指导:第一步,提炼出材料中关于中国古代政治的一个或两个观点;第二步,对观点进行简要评判;第三步,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特征分析其看问题的视角和意图;第四步,结合相关史实论证自己的观点。

练习六:评论关于20世纪悖论的观点。
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这个变革加快的时代,传统必须苦苦挣扎才会得以生存。因而使得其中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既让未来的几代人难以辨别,也让亲身经历这些变革的人们感到茫然。科学推动了变革,激励了新技术,重新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全球人口的无情增长连战争都没有使之中断,对世界的资源造成了压力。但是,相比于人口增长,盘旋上升的欲望一即所谓的消费主义,渴望丰富的物质生活,急于享受经济增长的回报——更使得 人们对地球的开发愈发心狠手辣。
人们禁不住认为20世纪是一个悖论的世纪。挫败的希望伴随着前所未有的进步。未受控制的变革致使世界的大部分地区陷入停滞不前的状态。乌托邦滋生了道德沦丧、自杀和犯罪。民主的世纪也是独裁者的世纪。战争的世纪也是和平主义的世纪。年轻人比以前获得更多的财富和影响力,但是世界上却出现了庞大的老人群体需要照顾。虽然赋权于年轻人,但掌权的却是老年人。全球化打破了一些国家和社会的框框,但却鼓励其他的国家和社会恢复历史的认同。科技和世俗主义的兴起恢复了宗教信仰。最后,正如我们将在最后一章看到的那样,20世纪也叫做生态的世纪,但对自然界却极具破坏性。
——摘自[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Felipe Fernandez—Armesto)著《世界:一部历史》(第2版)(The World:A History)(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第一版,2011年1月第3次印刷)
评材料中关于20世纪悖论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指导:第一步,提炼出材料中的一个或两个观点;第二步,对观点进行简要评判;第三步,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特征分析其看问题的视角和意图;第四步,结合相关史实论证自己的观点。

练习七:【另类41题】
41.(13分)1911年,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带着民族屈辱的印记诞生在中华大地上,从建校伊始,清华便始终同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伊里诺大学校长詹姆士在1906年给罗斯福的一份备忘录中声称:“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1907年12月3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国会正式宣布:“我国宜实力援助中国厉行教育,使此繁众之国能渐渐融洽于近世之文化。援助之法,宜将庚子赔款退赠一半,俾中国政府得遣学生来美留学。”
1908年10月28日,中美两国政府草拟了派遣留美学生规程:……(学生中)应有80%学农业、机械工程、矿业、物理、化学、铁路工程、银行等,其余20%学法律、政治、财经、师范等。1909年清政府正式设立“游美学务处”,专司选考留美学生,并筹建游美肄业馆,……1911年2月,游美学务处和筹建中的游美肄业馆迁入清华园,正式将肄业馆定名为“清华学堂”。
由“退款办学”建立的清华学堂,曾被称作“赔款学校”。早年,清华学生也称清华为“国耻纪念碑”,“清华不幸而产生于国耻之下,更不幸而生长于国耻之中。……不幸之中,清华独幸而获受国耻之赐。既享特别权利,自当负特别义务。”
——《清华生于国耻:清华大学建校与美国庚子退款》
材料二 清华大学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形成了“行胜于言”的纯朴校风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学校创建的背景、校风形成的原因和“国耻纪念碑”对留学生的影响等方面谈谈你对清华学堂创办的认识。(13分)
【参考答案】
41.八国联军侵华,中国战败签订屈辱的《辛丑条约》,民族危机加深;(2分)美国退还庚子赔款创办清华学堂,试图通过中国向美国派留学生来获取最大的收获。清华学堂是带着民族耻辱诞生的。(3分)
由于大多数留学生学习的内容是理工科、经济,容易形成“行胜于言”的淳朴校风。(3分)(答校训和学风不给分)
清华学子被称为“国耻纪念碑”,使留学生形成强烈的救国精神和责任意识,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铸就学生爱国的光荣传统。(3分)清华虽身负国耻的印记,但最终发展成为一所具有爱国革命传统、为国家兴盛和科技文化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学校。(2分)
这总可以了吧?求采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无敌的安姑娘
2016-06-05 · TA获得超过68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60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72万
展开全部
先要明确观点
追答
结合史料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2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