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歌舞戏指的是什么?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歌舞戏是宋杂剧、宋南戏和金院本的先声,是中国戏曲艺术走向成熟的基石,在戏曲史和音乐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
歌舞戏,中国南北朝、隋、唐以来在前代歌舞、百戏艺术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有故事情节、载歌载舞,或同时兼有伴唱和管弦乐器伴奏的一种雏形戏曲。歌舞戏的名称最早见于唐杜佑《通典》(766~801)卷一百四十六,属于“散乐”.剧目和内容的记载,见于唐代数种著作。
扩展资料:
南北朝末期开始出现的歌舞戏,继承了汉代以来百戏中情节性歌舞和角抵(角觝)的传统。《大面》、《踏谣娘》、《拨头》3者均有歌有舞,有的还有帮腔、管弦伴奏;《踏谣娘》中有角抵因素甚为明显,《拨头》中“求兽杀之”的情节也可能包含角抵因素。从北齐到唐代,女角色或由男扮,或由女扮,已有衍变,并非一格。化装已相当完备;历史悠久的面具已在戏中应用;后世戏曲脸谱或已萌芽,如《踏摇娘》中的丈夫,《拨头》中的遭丧者。
展开全部
唐代歌舞中出现了一种能够表现一定故事情节和人物的歌舞戏,它是歌、舞、念白的综合体,属早期戏剧形式。唐代歌舞戏之《踏谣娘》《大面》《拨头》较为著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