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知识是谁教的?为什么呢?

匿名用户
2014-04-19
展开全部
孔子自己博学多闻,算是自学成才。自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不是空穴来风。其父母可算第一教师。据说周游列国时,曾经短期问学于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等。据传从一个难为他的稚童那里也学了一招。

下面是百度网友“后来新生”的介绍,供您参考。

孔子的老师:
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1.苌弘
苌弘,字叙,古资中县(现资阳市雁江区)人,公元前(575-492年)。据《图经》载“苌弘、资中人,有祠在青泥坊,数里之内土色尚青。”又据,《庄子.外物篇》载:“苌弘蜀人,被杀之后,血流不止,蜀人藏其血,三年之后化为碧。”成语“碧血化珠”、“碧血丹心”即由此而来。

苌弘博学多才,知天文地理,精星象音律,常与周景王交往,孔子在齐久仰其名其才,于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前往周国造访苌弘,求教韶乐与武乐之异同和不解之处。

孔子在请教苌弘韶乐与武乐异同后最后问苌弘道:武乐与韶乐孰为轩轾?苌弘道:武乐为周武王之乐名,韶乐为虞舜之乐名,若以二者之功业论,舜是继尧之后治理天下,武王伐纣以救万民,皆功昭日月,无分轩轾。然则就乐论乐,韶乐之声容宏盛,字义尽美;武乐之声容虽美,曲调节器却隐含晦涩,稍逊于韶乐。故尔武乐尽美而不尽善,唯韶乐可称尽善尽美矣!

对于苌弘博学施教,孔子称谢不迭,并于次年前往齐国聆听了韶乐的演奏,乐得手舞足蹈,如醉如疾,“三月不知肉味”。孔子与苌弘的会晤,史称“访弘问乐”。其六艺(礼、乐、书、诗、易、春秋)中“乐以发和”思想即源于苌弘的乐学理论。

在晋国的“六卿之乱”中,苌弘因帮助范氏和中行氏,赵简子派晋大夫叔向对周王施反间计而将其杀害。现资中发轮镇有苌弘读书遗迹。
2.师襄
师襄:春秋时鲁国乐官,擅击磬,也称击磬襄。也有一说是卫国乐官,亦称师襄子。

《史记》里说他“以击磬为官,然能于琴”,师文曾从他学琴,《史记.孔子世家》、《韩诗外传》也都说孔子曾从他学琴。
3.老聃
李耳,字伯阳,世称老子,又叫老聃。春秋时期陈国人,出生在河南鹿邑县东。早年担任东周守藏史(相当现今的图书馆馆长)。后因为周朝发生叛乱时,大量典籍被带到楚国,而被免职。

随后又到鲁国生活多年,与孔子来往较多。孔丘曾经适周问礼于老聃,向他学过周礼。后来不忍见周朝衰落,西出丞谷关,守关的令尹(官名)听说他很有学问,就让他写书,于是就有了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道德经》。

他在这部书中提出"无为而治"。认为统治者要治理好国家,应当不干涉人民的行为,不用教育,让他们自然发展。这一观点影响深远,在当今的企业管理理论中,就有人提倡 无为而治 。

他是道教的鼻祖,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他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仅次于儒教创史人孔丘。在封建社会中,他的思想有时取代儒学的地位成为统治阶级的主导思想潮流,魏晋时的玄学在中国的盛行,就是明证。

除此之外,我相信还有很多,因为他一直在周游列国,而且他自己不是说了吗:三人行必有我师 !

补充:关于郯子
  公元前525年,郯国国君郯子访问鲁国。郯国是位于鲁国东南的附属小国(今山东省郯城附近),郯子是五帝之一少昊的后代,故对少昊时期的历史文化比较了解。在召待郯子宴会上,鲁国一大夫问他,少昊时期以鸟名作为官吏名称的情况,郯子作了解释。孔子听到郯子这般宏论,敬佩不已。随之单独求见请教。此际孔子27岁,早已声望在外。郯子回答了孔子的许多提问,包括少昊时期的官吏制度。从中,孔子受到很大启发,得到许多闻所未闻的知识,于是人们也就把郯子当作孔子一位值得记载的老师。

  孔子一生,无时无事不学,“学而不厌”,“不耻下问”,并坚信“三人行,必有我师。”(《论语·述而》),故有“学无常师”之说。然而为历史所认定的主要老师,除郯子、老聃外,还有苌弘和师襄子,共四人。苌弘是著名的音乐学家,孔子拜他为师,学习音乐。师襄子是鲁国著名乐官,教孔子弹琴。

  孔子认为:“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其意为,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去求索得到的。此言有理。其中与各位老师“传道、授业、解惑”(韩愈《师说》)密不可分。圣人孔子拜师求学的精神,登门求教、学无常师等做法,就是在今天也有一定的意义。
洧水之
2014-04-19 · TA获得超过26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7.6万
展开全部
孔子曾对老子特别拜仰,曾主动师从老子,故有周公学乎虢叔、仲尼学乎老聃之说。据《史记》记载,孔子曾有两次专门拜访老子,一次是在他刚过而立之年,一次是在他年逾知天命之后。孔丘于五十之后,拜老子时还说,弟子不才,虽精思勤习,然空游十数载,未入大道之门,故特来求教。
孔子在老子那里学到了什么,或者说,老子对孔子有哪一些影响呢?依我看,主要由四个方面,是孔子得到老子的真传。
首先,就是道法自然。什么是道?天道就是自然而然,周而复始地循环运动,化万物而生生不息,全是气的聚散。有形生于无形,死则返归于无形;人道就是调和顺应,随机适应。总而概之,这就是大道。
其二,是无为而治。众所周知,孔子早年周游列国,四处奔走,为了做官,为了推行他的政治理想,主张有为而治。但是,最后却一无所成,反而得了个丧家犬的恶名。只有到了知天命之年,经过向老子学道,和在老子的启发之下,五十以学《易》以后,才懂得了无为而治的道理。孔子说,《易》无思也,无为也。又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颂扬大舜无为而治的精神,就是主张无为而治。而孔子也因为己正南面,被世人称为素王。
其三是贵柔,主张和为贵。孔子一直忧天悯人,忧大道不行,仁义不施,战乱不止,国乱不治也。而老子却让孔子去学水之大德,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而孔子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之说,很明显是出自于老子的上善若水的观点。有人甚至说,孔子最大的成就,就是继承了老子的上善为德的精神。
其四,是生死观。孔子一直以来都是贪生怕死的,所以,他说,未知生,焉知死?不但自己禁忌死,也不让别人提起,直到五十才知天命。为何?这与老子的思想影响是分不开来的。孔子面对滔滔黄河,不禁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而老子道,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孔子闻之,顿觉郝颜难当。
自此,老子和孔子,就象中华文明的双子星,闪烁出永恒的光芒。
更多追问追答
追问
老子的知识是谁教的呢?
追答
一方面:从封神演义中看,老子的师傅是鸿钧道人,他的原身是混沌(就是盘古开天前世界的状态),鸿钧有三个徒弟,大师兄是老子,二师兄是元始天尊,小师弟是通天教主,这就是封神演义中的说法。
另一方面:据记载老子曾当过一个类似於图书管理员一样的小官,而当时已有例如《黄帝内经》此类的古书,老子在空余就潜心攻读,结合自己摸索出了一套思想,后来又到处游说他的思想,后来他要去隐居;按当时守城门的人的要求要写一本关於他思想的书,於是他就写了《道德经》并赠送给了守城门的人,再后来他就终身隐居在深山里。以上全部来自於古人对老子的记载。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Ving冥火
2014-04-19 · TA获得超过38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8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0万
展开全部
书上说孔子曾向老子——老聃求学。但个人认为孔子的知识应该是他通过四处游历、阅读大量书籍积累起来的。孔子知识渊博也是他虚心求教,不耻下问的结果。
追问
他是第一个教学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岭南不见雪
2014-04-19 · 谢谢你关注我
岭南不见雪
采纳数:116 获赞数:827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学无常师嘛 夫子自称“十有五而至于学”, 他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之道的。他自称 “文王即没,道不在兹乎?” 老子说“为学日益,味道日损” ,君子多乎哉?不多也。遵道而行,无师自通,至诚所感而已矣。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