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那么多太子被废的案例,是因为什么呢?
历史上有很多太子被废的例子,有的是太子不甘心继续做太子,等不及想要造反,有的是太过昏庸无能,被废除。
其实很多人并非是从太子的身份继承皇位,也有从皇子开始,皇帝驾崩直接继位,很多原因。
太子是一个封建王朝非常重要的角色,皇帝这个职业非常高危,万一哪天身体不好一命呜呼或者来个刺客刺杀皇帝,到时候必定会兵荒马乱,所以一般皇帝一登基,岁数一到,就开始讨论太子的人选,选择一个好的继承人对江山发展至关重要。
但是确立了太子也不是万全之策,有时候确立太子还要确立皇太孙,就比如朱标,本来是朱元璋合法继承人,但是死在了朱元璋前面,幸亏朱标还有一个嫡子朱允炆,所以皇位传给嫡孙,朱允炆就被立为皇太孙。有时候也不止是皇太孙,还有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就是皇太弟。
太子自然是有很大特权,有太子专门居住的东宫,从小培养太子的能力,如果皇帝身体抱恙,或者外出巡游太子还要负责监国。
帝王之家没有什么亲情可言,有时候太子威胁到了皇帝的地位,皇帝也不会手软,在这种权利的诱惑下,出现不少兄弟相残,父子相残的局面。
对于太子来说,要保证自己太子之位稳固,也要培养自己的势力,比如太子母妃家族的人,太子的老师,所以这就面临一个难题,在太子和皇帝想法不一样时,这些人到底是听从谁的命令。
因为皇位诱惑太大,如果太子犯了一丝错误或者被废,那皇子们必然会更加兴奋,为了让太子犯错,甚至还会故意给太子设陷阱,为自己争取机会,所以太子在朝中真的非常危险,难怪有那么多被废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