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出正确的决策?
一个完整的决策过程包括 感知-认知-决策-行动 四个步骤。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的区别,往往就是直接跳过了中间两个步骤,直接从感知跑到了行动。从大脑科学角度看,这也是人类演化的结果——为了避开高能耗的思考,能不用脑就不用脑。但如果想大概率做出正确的决策,代表理性思维的“认知”和“决策”环节是至关重要的。
关于认知,得到老喻在《人生算法》课程里,提到了“灰度认知”和“黑白决策”这个概念。
灰度认知意思是,在分析选项阶段,先不急于作非黑即白的判断,而是保持一定灰度(黑白之间的灰色地带),这个灰度最好有一个数值。比如如果黑是代表0%,白代表100%,灰度值就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一个估值。
黑白决策,是说我们在形成最终决定时,必须有一个黑白分明的选择,不能模棱两可。
但大部分人,往往把两者弄混——在认知环节非黑即白,在决策环节犹豫不决。
我用一个案例来理解这两个概念。
厂家A的产品还算不错,之前有一家代理B,但因为产能、价格等原因市场做的一直不好。而朋友C正好有这方面的市场资源,厂家就找到C想合作把产品市场做大。但因为代理B和A的合作时间非常久,关系也很好。单独引进C和B竞争,又觉得不妥。C应该怎么做呢?
C找其他的两个搭档商量,结果都快速给出结论是面对竞争,原因是,可以把利润最大化。
而C自己的倾向是合作,理由是牺牲利润避免竞争以及未来其他产品的深度合作机会。当然也有情感方面的考量。
看到了吧,这其实和现实生活很像,面对因素交织的困难,每个选择都个有利弊,很难一下子理清。
如果每人都固守自己的观点,就变成“黑白认知”了,大家死守自己的认知,反对别人的认知,没有人认真思考方案的可行性,成本和收益,很容易进入无效的争论。
高手的做法是对每一种可能性进行分析,如果从成本、操作等重要因素方面评估就不可行,就可以直接淘汰这个选择。但如果都有可行性,则需要把相关因素确定“灰度值”然后整体打分评估。
“加权”的意识是乘以权重,举个例子,公司做重大决策是否要上一个新产品,但根据视野、专业性及现金流几个温度,就可以设计不同的权重。比如,董事长的权重40%,产品经理30%,市场总监20%,财务总监10%等。董事长的一票相当于财务总监的2票,财务总监的4票。
还拿上面的例子参考,如果不加入可信度加权,那么结果就是——自己做;但是如果增加了可信度加权,结果则是——合作。
有了上面的灰度认知作为参考,那么黑白决策就是要敢于快速拍板做出非白非黑即白的决定,不要模棱两可,犹豫不决。
因为决策者是要为他人负责的。就像在战场上打仗,指令必须清晰,黑白分明,不能含糊。这就是领导的意义和价值,所以对于决策者来说,所承担的责任就是告诉伙伴们这件事做还是不做。
而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知识都具有不确定性,我们只有容忍不确定性的存在,用灰度的方法去认知,去尽量测量它的灰度数值,才可能向真理逼近。
其实灰度认知做好了,黑白决策也不是什么难题了。在现实中我们要敢于决策,不要犹豫不决,只有做出决策,人生才会在你的面前展开。
2024-07-25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