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过年有哪些风俗
展开全部
“老北京人过年,一般从“腊八”开始,一直延续到元宵节后。
老北京有句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儿要一顶新毡帽!“老北京人过年,一般从“腊八”开始,一直延续到元宵节后,老北京的一首民谣说的好:小孩小孩你别谗,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几天,漓漓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闹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过去大多数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讲究的要摆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饼、花糕的面鲜,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饭,素饺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老北京人有除夕守岁的风俗,守岁最早起源于晋代。守岁其意有二,年岁大的是在辞旧之际有珍惜时光之意。年青人守岁则有为父母延寿之意。初一到初五北京人则要串亲走友,相互拜年,请客送礼、逛庙会、逛厂甸。到了初五北京人称“破五”,百姓“送穷”、商人“开市”(初六正式开业)。初五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称之为“捏小人嘴”,其意是一年之内不犯“小人”顺顺当当。一直到正月十五北京人才算是过完了春节。
老北京有句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儿要一顶新毡帽!“老北京人过年,一般从“腊八”开始,一直延续到元宵节后,老北京的一首民谣说的好:小孩小孩你别谗,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几天,漓漓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闹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过去大多数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讲究的要摆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饼、花糕的面鲜,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饭,素饺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老北京人有除夕守岁的风俗,守岁最早起源于晋代。守岁其意有二,年岁大的是在辞旧之际有珍惜时光之意。年青人守岁则有为父母延寿之意。初一到初五北京人则要串亲走友,相互拜年,请客送礼、逛庙会、逛厂甸。到了初五北京人称“破五”,百姓“送穷”、商人“开市”(初六正式开业)。初五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称之为“捏小人嘴”,其意是一年之内不犯“小人”顺顺当当。一直到正月十五北京人才算是过完了春节。
展开全部
老北京过年的风俗有:祭灶、扫房、做豆腐、去割肉、宰年鸡。
1、祭灶
灶神,俗称“灶王爷”。祭灶是旧历到来的信号,老北京人称“过小年”。童谣传:“糖瓜祭灶,新年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
2、扫房
古代把春节大扫除称为“扫年”,起源于古代人民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后来逐渐演变为年终的卫生大扫除了。按早年间民间的传说,“尘”与陈旧的“陈”是谐音,扫去家中的一切尘土,意味着去除旧一年的陈旧东西,把不好的东西统统扫出门,以此来迎接新的一年。
3、做豆腐
俗语说“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做豆腐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中文“腐”与“福”有相似的发音,做豆腐也就意味着“在新年收获幸福以及福气”。
4、去割肉
民间谚语:“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节民间传统腊月二十六炖大肉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5、宰年鸡
年鸡要一直放到除夕才能吃,而且,除夕夜吃的时候也不能吃完,要一直留一点。因为鸡代表了大吉大利,所以春节期间,天天都要在餐桌上见到鸡,这样才算圆满。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