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去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咨询会不会遭歧视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在我国,很多人漠视自己的精神疾病,对心理咨询也非常忌讳。很多人认为只有患精神病的人才需要救治,因为忌讳心理咨询或看心理医生,最终延误和加重了他们的精神疾病,甚至自杀死亡后,一些家属才后悔没有及早进行心理治疗或看心理医生。他们忌讳看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文化强调慎独、自省,使人们形成依靠个人的自我调节来化解心理问题和障碍。对于大多数人,通过心理自我调节可以解决和缓解一些轻度的心理困扰或障碍,但却延误了中等程度或重度心理障碍,加重了病情。而对于有些人,自己根本无能力调节自己,只能依靠专业人员的帮助才能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否则,让心理问题一直存在,就可能钻牛角尖,最后发展成为精神病。 二、强调社会取向而忽视个人价值、尊严和权利,往往造成对个人隐私的淡漠,以及形成了喜好窥探和议论他人隐私的陋习。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往往不轻易披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因而就难以接受以个人隐私的尽情倾诉为前提寻找致病根源、进而达到治疗目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因此,当人们出现心理障碍,就会在内心构筑起坚硬的保护壳,不愿意向心理卫生专业人员寻求帮助,而是采取向亲人或好朋友倾诉的方式来调节,以致延误治疗。 三、歧视精神疾病。中国社会是一个伦理社会,人们从心理上追求伦理规范、行为趋同。相应的,社会排斥与其不符合的行为和想法。在心理健康上,中国人习惯把心理疾病与个人道德品质联系起来,心理上有毛病(如怪异的想法和行为),就会被认为是个人的道德品质问题。如骂人的方言中有精神病、神经病等。这就造成了中国人在心理疾病上的忌讳,否认自己的心理问题,强制性地压抑痛苦。对精神疾病的歧视也源于对精神疾病的恐惧。过去的精神病不能治疗,精神病人毁物伤人,精神病人裸体、肮脏等等,给人留下了可怕的印象。 四、心理上的忍耐性强。中国人一般忍耐性较好,一般困难不轻易求人,多主张自己解决,尤其是心理上的困难,更喜欢忍耐,让时间来淡化一些。但对于严重的心理疾病,是无法通过忍耐解决的。对于严重的抑郁症,甚至会导致自杀。中国人的信条是有病找医生。而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主要是心理亚健康。因为贫穷,中国人苦惯了。他们不仅仅为了省点咨询费,更重要的是他们没有心理咨询的意识和习惯,心理咨询不能成为一种自发的需要。当他们寻求心理咨询时,往往已是较严重的情况了,基本上是达到了心理功能性障碍的范围,甚至已经是心理病理性障碍。 五、对心理咨询与精神科门诊的概念不了解。我国心理咨询的真正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很多人对心理咨询不了解。由于心理和精神是一个类似的概念,因此很多人把心理咨询当成是精神科门诊,因而没勇气接受心理咨询。同时,由于我国的心理咨询机构源于精神病院。长期以来,国人需要心理咨询服务的对象都就诊于精神科门诊。因此,很多人认为心理咨询就等同于精神科门诊,就是看精神病,因而充满了恐惧和排斥。但精神科门诊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病人,而心理咨询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有心理问题的正常人。心理咨询过程中遇到心理问题严重的病人,需要及时转诊到精神科门诊处理。心理咨询属于心理学范畴,而精神科门诊属于医学范畴。心理咨询师只能应用心理学原理、方法和技术提供心理服务。 来源:广东省工业高级技工学校供稿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