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容有哪些?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1.范围
2.引用标准
3.术语和定义
4.质量管理体系:4.1总要求,4.2文件要求
5.管理职责: 5.1管理承诺;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5.3质量方针;
5.4策划;5.5职责,权限和沟通;5.6管理评审
6.资源管理:6.1资源的提供;6.2人力资源;6.3基础设施;6.4工作环境
7.产品实现:7.1产品实现的策划;7.2与顾客相关的过程;7.3设计与开发;7.4采购
7.5生产和服务提供;7.6监测装置的控制;
8.测量分析和改进:8.1总则;8.2监视和测量;8.3不合格品的控制;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2002年3月公布了一项行业性的质量体系要求,它的全名是“质量管理体系—汽车行业生产件与相关服务件的组织实施ISO9001的特殊要求”,英文为ISO/TS16949。
TS16949认证流程分为初次认证、年度监督检查和复评认证等,具体如下:
一、初次认证
1、企业将填写好的《TS16949认证申请表》连同认证要求中有关材料报给我们中环联合(北京)认证中心。我们中心收到申请认证材料后,会对文件进行初审,符合要求后发放《受理通知书》(这意味着如果材料提交不全,就取得不了受理的资格,更谈不上签合同缴费了。这一点请申请认证的企业和十环认证咨询辅导机构的工作人员给以足够重视,以免因此影响进度),申请认证的企业根据《受理通知书》来与我中心签订合同。
2、我们认证中心收到企业的全额认证费后,向企业发出组成现场检查组的通知,并在现场检查一周前将检查组组成和检查计划正式报企业确认。
3、现场检查按环境标志产品保障措施指南的要求和相对应的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技术要求进行,对需要进行检验的产品,由检查组负责对申请认证的产品进行抽样并封样,送指定的检验机构检验。
4、检查组根据企业申请材料、现场检查情况、产品环境行为检验报告撰写环境标志产品综合评价报告,提交技术委员会审查。
5、认证中心收到技术委员会审查意见后,汇总审查意见,报认证中心总经理批准。
6、认证中心向认证合格企业颁发环境标志认证证书,组织公告和宣传。
7、获证企业如需标识,可向认证中心订购;如有特殊印制要求,应向认证中心提出申请并备案。
8、年度监督审核每年一次。
二、年度监督检查
1、认证中心根据企业认证证书发放时间,制订年检计划,提前向企业下发年检通知。企业按合同要求缴纳年度监督管理费,认证中心组成检查组,到企业进行现场检查工作。
2、现场检查。
3、检查组根据企业材料、检查报告、产品检验报告撰写综合评价报告,报认证中心总经理批准。
4、年度监督检查每年一次。
三、复评认证 3年到期的企业,应重新填写《TS16949认证申请表》,连同有关材料报认证中心。其余认证程序同初次认证。
咨询流程
TS16949认证企业需求分析:a.明确企业需求b.企业需求分析c.潜在需求分析
咨询过程策划:a.全期工作计划b.咨询阶段计划c.定期工作效果评价
体系诊断:a.诊断计划b.现场实施c.诊断报告d.改进建议
体系分析:a.企业顾客需求分析b.现有管理体系分析c.薄弱环节分析d.运作效率分析e.管理体系整合分析
体系设计:a.确定体系运作流程b.确定流程接口c.确定组织结构及职能d.明确资源要求e.体系整合设计f.系统的文件化体系设计
培训提供:a.管理层培训b.标准理解培训c.文件编写培训d.体系运行培训e.内审员培训f.认证准备培训g.专项培训
文件编写指导:a.分级分部门的辅导b.符合性实用性操作性审查c.书面修改意见d.文件适用性接口性讨论e.文件审批发布
系统建立:a.ASNs需求确定b.ASNs系统分析c.ASNs系统建立d.ASNs计算机系统的运行
体系运行指导:a.运行前独立的辅导b.运行中效果的检查c.改进建议d.跟踪改进效果
体系评价及改进:a.二次体系内审b.体系内审纠正措施提出c.纠正措施跟踪及评价d.指导管理评审e.与其它管理体系整合效果评价f.整合体系的改进
咨询/实施效果的评价:a.企业书面的评价b.企业顾客满意级度对比c.企业质量损失成本对比d.咨询/实施方法的调整与改进
预审及认证准备:a.指导选择认证机构b.提出认证申请c.模拟现场审核d.纠正措施跟踪e.认证准备辅导f.接受正式认证。
展开全部
前言 vi
有关认证的说明 vii
0.3.1 IATF 关于ISO/TS16949:2002的指南 ix
0.5 ISO/TS16949的目标 x
3.1 汽车术语 2
4.2.1 总则 3
4.2.2 质量手册 4
4.2.3 文件控制 4
4.2.3.1组织工程规范 4
4.2.4 记录的控制 4
4.2.4.1 记录保存 5
5.1.1 过程效率 5
5.4.1 质量目标 5
5.4.1.1 质量目标-补充 6
5.4.2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6
5.5.1职责和权限 6
5.5.1.1 质量职责 6
5.5.2 管理者代表 6
5.5.2 1 顾客代表 6
5.5.3 内部沟通 6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内建立适当的沟通过程,并确保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沟通。 6
5.6.1 总则 6
5.6.1.1 质量管理体系绩效 7
5.6.2 评审输入 7
5.6.2.1 评审输入-补充 7
5.6.3 评审输出 7
6.2.1 总则 8
6.2.2 能力、意识和培训 8
6.2.2.1 产品设计技能 8
6.2.2.2 培训 8
6.2.2.4 在职培训 8
6.2.2.5 雇员的激励和授权 8
6.3.1 工厂、设施和设备策划 9
6.3.2 应急计划 9
6.4.1人员安全 9
6.4.2 现场清洁 9
7.1.1 产品实现的策划-补充 10
7.1.2 接收准则 10
7.1.3 保密 10
7.1.4 变化控制 10
7.2.1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 10
7.2.1.1 顾客指定的特殊特性 10
7.2.2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 10
7.2.2.1 组织的制造可行性 11
7.2.3 顾客沟通 11
7.2.3.1 顾客沟通-补充 11
7.3.1 设计和开发策划 11
7.3.1.1 多方论证方法 11
7.3.2 设计和开发输入 12
7.3.2.1 产品设计输入 12
7.3.2.2 制造过程设计输入 12
7.3.2.3 特殊特性 12
7.3.3 设计和开发输出 12
7.3.3.1 产品设计输出-补充 13
7.3.3.2 制造过程设计输出 13
7.3.4 设计和开发评审 13
7.3.4.1 监控 13
7.3.5 设计和开发验证 14
7.3.6 设计和开发确认 14
7.3.6.1 设计和开发确认-补充 14
7.3.6.2 样件计划 14
7.3.6.3 产品批准过程 14
7.3.7 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 14
7.4.1 采购过程 14
7.4.1.1法规符合性 15
7.4.1.2 供方质量管理体系开发 15
7.4.1.3 顾客-批准的资源 15
7.4.2 采购信息 15
7.4.3采购产品的验证 15
7.4.3.1 进货产品质量 15
7.4.5 供方监控 16
7.5.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16
7.5.1.2 控制计划 16
7.5.1.3 作业指导书 16
7.5.1.4 作业准备的验证 17
7.5.1.5 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 17
7.5.1.6 工装管理 17
7.5.1.7 生产计划 17
7.5.1.8 服务信息的反馈 17
7.5.1.9 顾客服务协议 17
7.5.2 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 18
7.5.2.1 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补充 18
7.5.3 标识和可追溯性 18
7.5.3.1 标识和可追溯性-补充 18
7.5.4 顾客财产 18
7.5.4.1 顾客拥有的工装 18
7.5.5 产品防护 19
7.5.5.1储存和库存 19
7.6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19
7.6.1 测量系统分析 19
7.6.2 校准记录 19
7.6.3 实验室要求 20
7.6.3.1 内部实验室 20
7.6.3.2 外部试验室 20
8.1.1 统计工具的确定 21
8.1.2 基础统计概念知识 21
8.2.1 顾客满意 21
8.2.1.1 顾客满意-补充 21
8.2.2 内部审核 21
8.2.2.1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21
8.2.2.2 生产过程审核 22
8.2.2.3 产品审核 22
8.2.2.4 内部审核计划 22
8.2.2.5 内审员资格 22
8.2.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22
8.2.3.1 生产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22
8.2.4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22
8.2.4.1 尺寸检验和功能试验 23
8.2.4.2 外观项目 23
8.3.1 不合格品的控制 23
8.3.2 返工产品的控制 23
8.3.3 顾客信息 24
8.3.4 顾客放弃 24
8.4.1 数据的分析和使用 24
8.5.1 持续改进 24
8.5.1.1 组织持续改进 24
8.5.1.2 制造过程改进 24
8.5.2 纠正措施 25
8.5.2.1 解决问题的方法 25
8.5.2.2 防错 25
8.5.2.3 纠正措施影响 25
8.5.2.4 产品试验/分析 25
8.5.3 预防措施 25
附录 A 27
A1 控制计划的阶段 27
A2 控制计划的要素 27
有关认证的说明 vii
0.3.1 IATF 关于ISO/TS16949:2002的指南 ix
0.5 ISO/TS16949的目标 x
3.1 汽车术语 2
4.2.1 总则 3
4.2.2 质量手册 4
4.2.3 文件控制 4
4.2.3.1组织工程规范 4
4.2.4 记录的控制 4
4.2.4.1 记录保存 5
5.1.1 过程效率 5
5.4.1 质量目标 5
5.4.1.1 质量目标-补充 6
5.4.2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6
5.5.1职责和权限 6
5.5.1.1 质量职责 6
5.5.2 管理者代表 6
5.5.2 1 顾客代表 6
5.5.3 内部沟通 6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内建立适当的沟通过程,并确保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沟通。 6
5.6.1 总则 6
5.6.1.1 质量管理体系绩效 7
5.6.2 评审输入 7
5.6.2.1 评审输入-补充 7
5.6.3 评审输出 7
6.2.1 总则 8
6.2.2 能力、意识和培训 8
6.2.2.1 产品设计技能 8
6.2.2.2 培训 8
6.2.2.4 在职培训 8
6.2.2.5 雇员的激励和授权 8
6.3.1 工厂、设施和设备策划 9
6.3.2 应急计划 9
6.4.1人员安全 9
6.4.2 现场清洁 9
7.1.1 产品实现的策划-补充 10
7.1.2 接收准则 10
7.1.3 保密 10
7.1.4 变化控制 10
7.2.1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 10
7.2.1.1 顾客指定的特殊特性 10
7.2.2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 10
7.2.2.1 组织的制造可行性 11
7.2.3 顾客沟通 11
7.2.3.1 顾客沟通-补充 11
7.3.1 设计和开发策划 11
7.3.1.1 多方论证方法 11
7.3.2 设计和开发输入 12
7.3.2.1 产品设计输入 12
7.3.2.2 制造过程设计输入 12
7.3.2.3 特殊特性 12
7.3.3 设计和开发输出 12
7.3.3.1 产品设计输出-补充 13
7.3.3.2 制造过程设计输出 13
7.3.4 设计和开发评审 13
7.3.4.1 监控 13
7.3.5 设计和开发验证 14
7.3.6 设计和开发确认 14
7.3.6.1 设计和开发确认-补充 14
7.3.6.2 样件计划 14
7.3.6.3 产品批准过程 14
7.3.7 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 14
7.4.1 采购过程 14
7.4.1.1法规符合性 15
7.4.1.2 供方质量管理体系开发 15
7.4.1.3 顾客-批准的资源 15
7.4.2 采购信息 15
7.4.3采购产品的验证 15
7.4.3.1 进货产品质量 15
7.4.5 供方监控 16
7.5.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16
7.5.1.2 控制计划 16
7.5.1.3 作业指导书 16
7.5.1.4 作业准备的验证 17
7.5.1.5 预防性和预见性维护 17
7.5.1.6 工装管理 17
7.5.1.7 生产计划 17
7.5.1.8 服务信息的反馈 17
7.5.1.9 顾客服务协议 17
7.5.2 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 18
7.5.2.1 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补充 18
7.5.3 标识和可追溯性 18
7.5.3.1 标识和可追溯性-补充 18
7.5.4 顾客财产 18
7.5.4.1 顾客拥有的工装 18
7.5.5 产品防护 19
7.5.5.1储存和库存 19
7.6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19
7.6.1 测量系统分析 19
7.6.2 校准记录 19
7.6.3 实验室要求 20
7.6.3.1 内部实验室 20
7.6.3.2 外部试验室 20
8.1.1 统计工具的确定 21
8.1.2 基础统计概念知识 21
8.2.1 顾客满意 21
8.2.1.1 顾客满意-补充 21
8.2.2 内部审核 21
8.2.2.1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21
8.2.2.2 生产过程审核 22
8.2.2.3 产品审核 22
8.2.2.4 内部审核计划 22
8.2.2.5 内审员资格 22
8.2.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22
8.2.3.1 生产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22
8.2.4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22
8.2.4.1 尺寸检验和功能试验 23
8.2.4.2 外观项目 23
8.3.1 不合格品的控制 23
8.3.2 返工产品的控制 23
8.3.3 顾客信息 24
8.3.4 顾客放弃 24
8.4.1 数据的分析和使用 24
8.5.1 持续改进 24
8.5.1.1 组织持续改进 24
8.5.1.2 制造过程改进 24
8.5.2 纠正措施 25
8.5.2.1 解决问题的方法 25
8.5.2.2 防错 25
8.5.2.3 纠正措施影响 25
8.5.2.4 产品试验/分析 25
8.5.3 预防措施 25
附录 A 27
A1 控制计划的阶段 27
A2 控制计划的要素 27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