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胤礽被废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胤礽是康熙和皇后赫舍里氏(索尼孙女)的第二个儿子,因为他们俩的嫡长子在出生后不久就去世,胤礽由此获得储君之位的资格。所以在胤礽1岁的时候,康熙就立他为皇太子。后来,胤礽长大成人后,先后两次被废太子之位,从冠冕堂皇的角度看,胤礽被废,是因为他好色放纵,广罗美女,性格暴躁,缺乏仁心。
据说,有一次康熙生病后,胤礽勉勉强强来看望,表情上没有丝毫因为父亲病重而感到担心,甚至连关心的话也懒得多说一句,这使康熙感到非常寒心,由此觉得胤礽为人太冷漠无情,对长辈缺乏孝心,对胤礽心生不满,于是不久后就下诏废了胤礽。
但事实上,胤礽被废,归根结底还是他的实力让康熙感受到了威胁。换句话说,胤礽和康熙之争,其实就是太子与皇帝的权力之争,只不过最后以太子的失败而告终。大家知道,胤礽在1岁时,就被立为太子,等到他长大后,围绕在他身边的各种利益群体已非常庞大,而随着康熙的年龄越来越大,他们也开始蠢蠢欲动。
并且,满清当时的军政制度,是八旗制度,共分为上三旗(正黄、镶黄、正白)和下五旗(正红、镶红、镶白、正蓝、镶蓝),上三旗为“皇家卫队”,归皇帝或太子一系的核心成员亲自率领,地位极高,是八旗制度的核心;下五旗由亲王、贝勒等宗室贵族统领。
这种制度,是一种典型的贵族联合执政,它的好处是皇帝一系的力量始终控制最精锐的三个旗,而剩余五个旗则分别有不同的人控制,一方面下五旗的五个旗主相互制约,另一方面三三旗从权利和地位上对下五旗进行压制,从而保证皇权的稳定。
也正因为此,皇太极死后,虽然连着出了两个小皇帝,但皇帝始终出自皇太极一系,而且都是父死子继,并没有出现像当年辽国、金国在建国初期出现的兄终弟及现象。
但是,这种制度也存在一个非常严重的缺陷,那就是如果几个强势旗主实力相当,很容易出现谁也不服谁的现象,于是各种小皇帝就会被推选出来。并且,由于小皇帝年幼不能处理政事,上三旗的旗主又实力相当,大家很容易为争夺权力而拉帮结派大打出手。
在这种背景下,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豪格谁也不服谁,于是大家只能推选六岁的顺治当皇帝。并且,由于顺治年幼不能处理朝政,多尔衮和豪格那是多次拉帮结派大打出手。
后来,顺治去世后,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谁也不服谁,于是大家只能推选六岁的康熙当皇帝。并且,由于康熙年幼不能处理政事,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也是都得不可开交。再后来,康熙和太子胤礽的矛盾,甚至后来的九子夺嫡,都是源于此。
胤礽既是皇太子,又是索尼孙女的儿子,他和正黄旗的利益,自然是牢牢绑在一起,而康熙为避免顺治和他自己当年经历的事情再次发生,所以在胤礽一出生,他就立胤礽为皇太子,并且让他全力控制正黄旗,在这种背景下,正黄旗实际上已经成为胤礽的强力支持者。
等到胤礽成年后,康熙又数次让胤礽以储君身份监国理政,这样一来,站在胤礽这边的人自然越来越多,尤其是到了康熙晚年,随着康熙年龄越来越大,上三旗的另外两旗正白和镶黄出于权力的考虑,也开始向太子胤礽靠拢,而这个时候的胤礽偏偏又不低调,竟然大张旗鼓的和这些人眉来眼去。
胤礽的这种行为,显然是康熙无法忍受的。因为,一个人如果控制住上三旗,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已经拥有抢班夺权的能力,如果康熙继续置之不理,到时好一点,他恐怕就是提前退休。差一点的话,那就是突然莫名其妙的死掉。在这种背景下,康熙选择先下手为强,直接将胤礽给废掉,并对太子党进行了严厉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