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钢板厚,车身重,就一定安全吗?
提到汽车钢板的厚度与安全驾驶的关系,如果说两者有必然关系则会被视为“门外汉”;但是理论上外层覆盖件(也称包裹件)的厚度还是有一点点影响的,比如使用7mm的钢板与14mm的钢板,在碰撞过程中覆盖件就不会很容易撕裂,整体结构强度更强也是可以缓冲一定冲击力的。
举个例子:用螺丝刀戳一张牛皮,不用多大力气就能戳破;但戳两张叠加在一起的牛皮,需要的力量是不是会更大呢?那么在碰撞过程中对方汽车就像是螺丝刀,己方车辆的车门钢板就像是牛皮,在边缘焊接固定后,更高的强度当然可以缓冲更大的冲击力,所以覆盖件钢板“无用论”的说法过于绝对了,只是重要性没有内部结构更高而已。
作为汽车核心结构的底盘钢板,厚度与钢材的强度会没有影响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只是关注点已经被引导到讨论“外皮厚度”的话题上(跑偏了)。然而底盘钢板的厚度很难测量,除非拆车或切割后才能得出数据,所以一般的结构都没法测试,只有厂家公布数据才有参考。
不过厂家往往只公布钢板的屈服强度或抗拉强度标准,其中抗拉强度的数值要大于屈服强度;结果是很多车企只公布「强度参数」但并不说明属于哪个标准。
问题总结:
- 用不了高强度铝合金
- 用不了碳纤维材料
结果只能是用普通钢板,那么这种没有轻量属性的材料,如何能实现给车身减重呢?也许是多层变三层、三层变双层,部分应该加强的位置就不用了吧。只是这种车的安全性确实令人质疑,单纯依靠结构的特点提升强度,在材料强度不够高的前提下会现实吗?
所以重一些的汽车确实更理想一些,在各品牌实测的车辆中,整备质量偏大的轿车或SUV往往不差,但是过于小轿车或SUV肯定很差,就是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