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是好还是不好?
我认为在不同的年龄段对于这个问题有不同的回答,年轻时我们可以选择快节奏的生活,更好的融入社会去拼搏。当我们年老时就可以选择田园派的生活。
我们的生活节奏在不断的变快,快到没有休息的时间,快到没有时间去思考,快到不能再慢下来。工作效率在不断提高,但是依然觉得时间不够用。有人为了挣更多的钱拼命的工作加班;有人是真正的工作狂,休息是不可能是;有人已经习惯了快节奏,根本不可能闲下来;还有人早就忘了自己工作的初衷,已经变成工作“机器”。
电脑、手机、互联网的发展都在加快着我们的工作生活节奏,而我们的大脑处理速度是有限的,以一个有限的处理速度,面对一个不断加快节奏的社会,这更加让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更加地忙乱与快速。这句话引自网络,我觉得说得很贴切,尽管效率很高,我们依然很繁忙,还不知道瞎忙些什么。我还是比较羡慕北欧人的生活,他们从来不会强迫自己加班,在北欧也不可能会加班,人们更乐意享受下班后的生活。
我最近看过一本书《那么慢那么美》,里面描述的就是慢生活的北欧人。有个做研究的朋友,真正的工作狂,可是一到下班时间就判若两人,工作真的是完全抛到一边,和一家人在一起吃饭聊天,其乐融融。而且北欧晚上不会有酒吧开门,不会有商场营业,与此相比,人们更在意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在北欧有一个底线,如果你没有提前预约,即使关系再好的人也不能随便闯入他们的生活,因为没人愿意被打扰。我们都知道“手机控”这个词,我还特地百度了一下。手机控,是具有手机情结的群体,喜欢手机控制生活,也叫低头一族。
手机控总把手机带在身边,否则就心烦意乱;经常下意识地寻找手机,不时查看;总有“手机铃声响了”的幻觉,甚至经常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当成自己的;当手机无法连线网络、收不到信号时,脾气也变得急躁。也许此刻你就在拨弄你的手机,我们这一代人和下一代人无不都成了手机控,好像离开了手机就活不下去一样。其实并没有那么严重,你有没有试着几个小时或者一天不看手机,并没有什么要命的事情发生,有时候是我们过度放大了手机的作用。
我就曾经从下班到睡觉四个小时没看过手机,结果没有任何电话,也并没有人给我发信息,可见有的时候是我们想当然的认为会有事情发生,实际上什么都没发生。我们真的很少停下来思考,早上起来洗漱完就上班,下班回来吃完饭就玩手机,在我们适应这种快节奏的生活之后,日子总是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
也许我们该让自己的节奏慢下来,也许我们该抽点时间出去看看这个世界,也许我们该多陪陪家人聊天玩耍,也许我们还可以喝杯茶听听音乐…也许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倾听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快节奏生活的影响自然有利有弊,有其合理性,也有局限性。全看个人理解吧!
我个人觉得不好:快节奏的生活不利于人的自我实现。
首先,快节奏生活会产生一个必然后果:随着人们越来越过分地追求速度、一味地追求快,我们对慢的容忍度会越来越低。人们往往变得更加浮躁,高速和海量的信息在外面眼前飞速而过,我们的注意力更难集中,网上看到一则新闻我们甚至不愿按下暂停键给自己留出停下来自主思考的时间就点开评论直接看,在海量信息和快节奏生活的面前,我们逐步丧失着自主思考的动力和能力,思想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被大众舆论带着走。快节奏生活里,我们越来越难让自己慢下来,越来越难以停下来想一想:我是谁?我在想什么?我要干什么?
然而,一个人要完成自我实现,需要量的不断积累,但最重要的,是最终那个质的突破,是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和价值层面的自我实现。而无论是什么样的人,要完成这个质的升华,必须经过自我沉淀这一环,请注意,是必须。无论是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还是后面的王阳明龙场悟道,纵观古今天下,凡成功者、思想家、伟人亦或是英雄等等一切完成了自我实现者,无一不是完成了一个去除浮躁、认知自我、独处沉思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绝对需要慢下来,静下来,绝对快不来!!!试问一个内心浮躁,连平静独处都做不到的人如何去清醒地认知自我?而一个人如果不了解自我,不真正认识自我,又谈何自我实现?由此可见,快节奏生活带来的必然影响与人完成自我实现的必经之路是根本冲突的,是对人的自我实现有根本上的阻碍作用的。因此,快节奏生活是不利于人的自我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