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师说》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我来答
小林学长123
2022-09-26 · 专注于分享数码相关知识
小林学长123
采纳数:550 获赞数:507846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韩愈《师说》全文的中心论点应是“要倡导从师的风尚”。

《师说》一文可以说是说理文的典范,是作者写给李蟠的一篇赠言。在这篇赠言中,本文的中心论点应该是:要倡导从师的风尚,就是说应该恢复师道。中心论点体现在两个方面:

1、从韩愈提出问题的针对性来看,韩愈生活的时代,士大夫阶层,普遍存在一种鄙视教师、嘲笑从师的不良风气。士大夫的子弟,不管品德、智能如何底下,凭着高贵的门第,生来就是统治者,他们不需要学习,看不起老师。不但自己不从师学习,还反对像韩愈这样公然从师的人。

2从逻辑推理过程来看,第一自然段的推理是比较严密的。老师的职能是“传道、受业、解惑”的,所以古之学者没有不经过从师而成为学者的。因为人人都有惑。这一个推理过程可以表示为如下:(因为师能解惑)凡有惑应从师。(因为人非生而知之)人都有惑。所以,人都应从师。从结论上可以看出作者是要阐明要恢复师道的道理的。

扩展资料:

《师说》大约是作者于贞元十七年至十八年(801—802),在京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时所作。贞元十七年(801),辞退徐州官职,闲居洛阳传道授徒的作者,经过两次赴京调选,方于当年十月授予国子监四门博士之职。此时的作者决心借助国子监这个平台来振兴儒教、改革文坛,以实现其报国之志。

但来到国子监上任后,却发现科场黑暗,朝政腐败,吏制弊端重重,致使不少学子对科举入仕失去信心,因而放松学业;当时的上层社会,看不起教书之人。在士大夫阶层中存在着既不愿求师,又“羞于为师”的观念,直接影响到国子监的教学和管理。作者对此痛心疾首,借用回答李蟠的提问撰写这篇文章,以澄清人们在“求师”和“为师”上的模糊认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