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积极情绪
(positive emotion)
是指与个体需要的满足相联系的、伴随愉悦主观体验的情绪。
Fredrickson
提出的
“
积极情绪的拓展
-
建设理论
”(the broaden
-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
认为
[1-2],
积极情绪
可以扩展个体瞬间思维活动序列
,
帮助个体建设持久的个人资源
,
如身体的灵活性、
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
这
些资源和技能为个体更好地适应将来的环境做好了准备
,
以应对可能的不利状况和负性情绪状态
[3-5]
。
Stalikas
和
Fitzpatrick
认为
,
积极情绪对心理健康起到一种
“
促发
”
的作用
[6]
。本研究设计了集体干预和个体
干预两种积极情绪的促进方法
,
来检验积极情绪对心理健康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方便选取安徽省的一所高校
,
向大学二、三年级学生发布招募信息
,
有
105
名大学生自愿报名参加
,
其中
男生
48,
女生
57,
平均年龄
21
岁。按性别分层随机分配受试
,
其中集体干预组
35
人
(
男
16
人
,
女
19
人
),
个体
干预组
35
人
(
男
15
人
,
女
20
人
),
对照组
35
人
(
男
17
人
,
女
18
人
)
。
1.2
工具
1.2.1
牛津幸福感问卷
(Oxford Happiness Inventory,OHI)[7]
共
29
个项目
,
采用
0~3
点评分
,29
个项目的总分即为个人的总体幸福感分数
,
分数越高表示个人的总体
幸福感越强。
1.2.2
特质应对方式问卷
(Trait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TCSQ)[8]
共
20
个项目
,
包括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各
10
个项目。积极应对分数越高表示越倾向于积极应对
,
消极
应对分数越高表示越倾向于消极应对。
1.2.3
症状自评量表
(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9]
共
90
个项目
,
分为
9
个因子及综合心理健康症状。每个项目
1“
从无
”
~
5“
严重
”
级记分
,
各因子得分越高
表示心理问题症状越多。
1.3
干预程序
1.3.1
干预内容和过程
实验组进行了为期
5
周的积极情绪实验干预
,
对照组不进行干预。
集体干预
:
研究者向受试介绍积极情绪的有关知识
,
指导受试掌握调节情绪的基本方法
,
强调团体活动的
基本原则和要求。随后
,
在研究者指导下
,
受试每周举行
2
次集体活动
,
每次
1
小时。活动内容包括自我介绍
,
分享近几天来与快乐、满意、自豪、感恩、希望等积极情绪相关的事件和内心感受
,
讨论如何能体验到更多
的积极情绪。每次活动均随机分为
3
个小组
,
各小组均临时选定主持者
,
研究者不参与活动。
35
名受试中有
2
人因故中途退出
,33
人参加了全部集体实验干预活动。
个体干预
:
受试在研究者指导下学习积极情绪方面的知识。
指导受试每天晚上记录本人所经历和体验到
的快乐、
满意、
自豪、
感恩、
希望以及与这些积极情绪相关的事件
,
每次记录事件不少于
5
件
,
时间在
30~45
min;
强调在记录过程中要用心去感受
,
而不记录成流水账。研究者向每位受试提供了笔和日记本
,
每
2
天
1
次以电话或手机短信方式提醒受试完成实验内容。
1.3.2
施测过程
干预前与干预后
,
采用幸福感问卷、应对方式问卷、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对集体干预组、个体干预组
和对照组分别进行两次测试
,
获得相应的测量数据。
(positive emotion)
是指与个体需要的满足相联系的、伴随愉悦主观体验的情绪。
Fredrickson
提出的
“
积极情绪的拓展
-
建设理论
”(the broaden
-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
认为
[1-2],
积极情绪
可以扩展个体瞬间思维活动序列
,
帮助个体建设持久的个人资源
,
如身体的灵活性、
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
这
些资源和技能为个体更好地适应将来的环境做好了准备
,
以应对可能的不利状况和负性情绪状态
[3-5]
。
Stalikas
和
Fitzpatrick
认为
,
积极情绪对心理健康起到一种
“
促发
”
的作用
[6]
。本研究设计了集体干预和个体
干预两种积极情绪的促进方法
,
来检验积极情绪对心理健康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方便选取安徽省的一所高校
,
向大学二、三年级学生发布招募信息
,
有
105
名大学生自愿报名参加
,
其中
男生
48,
女生
57,
平均年龄
21
岁。按性别分层随机分配受试
,
其中集体干预组
35
人
(
男
16
人
,
女
19
人
),
个体
干预组
35
人
(
男
15
人
,
女
20
人
),
对照组
35
人
(
男
17
人
,
女
18
人
)
。
1.2
工具
1.2.1
牛津幸福感问卷
(Oxford Happiness Inventory,OHI)[7]
共
29
个项目
,
采用
0~3
点评分
,29
个项目的总分即为个人的总体幸福感分数
,
分数越高表示个人的总体
幸福感越强。
1.2.2
特质应对方式问卷
(Trait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TCSQ)[8]
共
20
个项目
,
包括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各
10
个项目。积极应对分数越高表示越倾向于积极应对
,
消极
应对分数越高表示越倾向于消极应对。
1.2.3
症状自评量表
(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9]
共
90
个项目
,
分为
9
个因子及综合心理健康症状。每个项目
1“
从无
”
~
5“
严重
”
级记分
,
各因子得分越高
表示心理问题症状越多。
1.3
干预程序
1.3.1
干预内容和过程
实验组进行了为期
5
周的积极情绪实验干预
,
对照组不进行干预。
集体干预
:
研究者向受试介绍积极情绪的有关知识
,
指导受试掌握调节情绪的基本方法
,
强调团体活动的
基本原则和要求。随后
,
在研究者指导下
,
受试每周举行
2
次集体活动
,
每次
1
小时。活动内容包括自我介绍
,
分享近几天来与快乐、满意、自豪、感恩、希望等积极情绪相关的事件和内心感受
,
讨论如何能体验到更多
的积极情绪。每次活动均随机分为
3
个小组
,
各小组均临时选定主持者
,
研究者不参与活动。
35
名受试中有
2
人因故中途退出
,33
人参加了全部集体实验干预活动。
个体干预
:
受试在研究者指导下学习积极情绪方面的知识。
指导受试每天晚上记录本人所经历和体验到
的快乐、
满意、
自豪、
感恩、
希望以及与这些积极情绪相关的事件
,
每次记录事件不少于
5
件
,
时间在
30~45
min;
强调在记录过程中要用心去感受
,
而不记录成流水账。研究者向每位受试提供了笔和日记本
,
每
2
天
1
次以电话或手机短信方式提醒受试完成实验内容。
1.3.2
施测过程
干预前与干预后
,
采用幸福感问卷、应对方式问卷、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对集体干预组、个体干预组
和对照组分别进行两次测试
,
获得相应的测量数据。
追问
我说的是作文啊,你这是什么。。
追答
连在一起看啊,电脑有点小问题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