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缺陷的管理体制
零缺陷管理最早应用于美国马丁-马瑞塔公司的奥兰多事业部。1962 年该公司为提高产品的可靠性,解决“确保质量”与“按期交货”的矛盾,首先在制造部门实施零缺点计划,获得了成功。第二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在全公司范围内实施零缺点计划,并增加了消除错误原因建议这一重要内容,从而使无缺点计划更加完善。1964年初,美国国防部正式要求军工系统的企业普遍采用零缺点计划,许多民用工业企业也相继实施零缺点计划。1965年5月,日本电气股份公司首先在日本开展了零缺陷管理,称为零缺陷运动。日本一协会还专门向美国派遣了“零缺点计划”考察团,并组织推进零缺点计划研究会。仅一年多的时间。在日本开展零缺点运动的公司就有100多家。
零缺陷特别强调预防系统控制和过程控制,要求第一次就把事情做正确,使产品符合对顾客的承诺要求。开展零缺陷运动可以提高全员对产品质量和业务质量的责任感,从而保证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
在美国,许多公司常将相当于总营业领的15%到20%的费用用在测试、检验、变更设计、整修、售后保证、售后服务、退货处理及其他与质量有关的成本上,所以真正浪费的原因是没有在客户端抓需求,而是退居后端抓“服务”和救火。如果我们第一次就把事情作对,那些浪费在补救工作上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就可以避免。
零缺陷与质量改进
质量改进的最终目标是零缺陷,零缺陷是指引质量持续不断改进的理念.
·质量改进
在质量管理活动中,按其对产品质量所起的作用来衡量,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质量控制,保持已经达到的质量水平,称之为“维持”或“质量控制活动”。
另一类是对现有的质量水平在控制、维持的基础上加以突破和提高,将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这个实现提高的过程称之为“质量改进”。
·缺陷的区分
1)偶然性质量缺陷
急性质量缺陷,是指由于系统因素造成的质量突然恶化,属失控的突然变异。特点:原因明显、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很大,需有关部门立即采取措施消灭该缺陷,使生产恢复原来状态。
2)经常性质量缺陷
经常性质量缺陷,是指由于现有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原因而长期不能解决的缺陷。它需要采取一些重大措施改变现状,使质量提高到新水平。这种缺陷可能一时影响不大,但长期下去严重影响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偶然性质量问题都是引人注目的,并且会立即受到领导的重视。而经常性质量问题则不易引起领导的重视,因为它已经长期存在,常常难以解决,久而久之被认为是不可避免的,成了被认可的“正常”状态。而且多数的做法是,解决偶然性的问题比解决经常性的问题受到优先考虑。质量改进就是要引起人们重视解决系统质量问题,并告诉人们如何解决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