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道教的马来西亚道教的现状

 我来答
百度网友df1069f
2016-06-04 · 超过63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6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21万
展开全部

华人赴马来亚时通常都带有一只小包裹。其中有的放护身符,祈求道符能保佑航海平安、谋生顺利。有的则带有自故乡庙观中请来的小型神像,以便在遇到风浪和疾病灾难时随时祭拜。这些神像中比较普遍的有妈祖、关帝、吕祖和大伯公等。如果顺利抵达马来半岛以后,华人就把神像供奉在海岸边的木屋里,或者自己家的土屋里,让其他华人共同祭祀。直到现在,在西马来西亚的东海岸和东马来西亚的一些华人较少的简陋的村落里,村民在红纸上写上神灵、祖先的名字,例如:司命灶君、大伯公、关公、木头公、石头公以及石敢当等,将其贴在墙壁上或者柱子上,前面放一个罐当作香炉,就可以进行祭拜仪式。随著华人人数增加,华人财力和物力的雄厚壮大,华人就仿照中国故乡的庙观的式样,逐步建立了各种庙观,奉祀与故乡庙观里同样的菩萨神灵,并且保持著与生活在故土时同样的信仰习惯。由于马来西亚的道教宫观,起初只是同乡同业人士为了寄托共同的信仰而建立的,而且并没有专职的道士参与其事,因此其规模一般都比较小,供奉的神祇业比较广泛。这些道观,大多是山门后边有个天井,天井之后就是主殿。主殿为三开间,小的宫观只有一开间。主殿中央供奉本观的主神,左右供奉辅神。马来西亚的华人大多来自福建和广东,因此,道教宫观供奉的神祇都是福建和广东民众崇奉的神祇,例如:大伯公、灵安尊王、保生大帝、九皇大帝、天后、关帝、城隍和土地等。另外,还有和马来亚华人先辈有关的人物,例如:“四师”,即早期到马来半岛从事开发的四位华人前辈叶德来、叶致英、叶观盛和陈秀莲等。“拿督公”,马来西亚的职官名称。马来西亚的道观起初也和同乡组织或行业组织联系在一起。据《槟城琼州会馆馆史》,“槟城琼州会馆之正名,实始于1925年,原初之命名为‘天后宫’,创设于今义兴街海记栈之对面,宫内陈设,因陋就简,神龛中仅立一方书写‘天后圣母神位’之木牌,作为祭祀之象征。天后本称天妃,乃海神,为濒海居民所崇拜之神祇,宋元明累著灵迹,清康熙时乃加封为天后。本屿天后宫始创于何年,因乏史籍以为考据之典要,殊难予以确定,然纵观馆中现存之石刻牌匾,当以一额‘莫不尊亲’木刻为最古。盖同治九年(1870年)之遗物也,距今已97年矣。迨至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时,天后宫之负责人周衡山等先哲,将义兴街旧址出售后,建新观于色仔乳巷”。现在槟城琼州会馆并设的天后宫就供奉天后圣母、水尾圣娘、财神以及一百零八兄弟公等神位和神像。创建于1902年的沙巴州山打根的琼州会馆也设天后宫,内供奉天后圣母、水尾圣娘、关帝和财神、福德正神、一百零八兄弟公等神位和神像。建于1869年的马六甲的琼州会馆除供奉天后圣母外,还供奉福德正神、财神和华光大帝(火神)。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