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天下至诚,方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什么意思
意思是人只有在至诚的状态才能明白什么是天命,拥有立足于天下的本领。
原文: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 !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译文:只有对天下百姓的真诚,才能成为治理天下的崇高典范,才能树立天下的根本法则,掌握天地化育万物的深刻道理,这需要什么依靠呢!他的仁心那样诚挚。
他的思虑像潭水那样幽深,他的美德像苍天那样广阔。如果不真是聪明智慧,通达天赋美德的人,还有谁能知道天下地地道道的真诚呢?
扩展资料:
《中庸》出自《礼记》,原本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第三十一篇。《礼记》原名《小戴礼记》,又名《小戴记》,由汉宣帝时人戴圣根据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批佚名儒家的著作合编而成。
《中庸》一书,共三千五百多字,按照朱熹的分法,分三十三章,四大部分,传的是自上古大圣以来的儒家道统心法,其内容涉及为人处世之道、德行标准及学习方式等诸多方面。
第一章到第十九章的内容着重从多个角度论述中庸之道的普遍性和重要性。第二十章承上启下,从鲁哀公向孔子询问处理政务的方法一事着手,通过孔子的回答指出了施行政事与加强人自身修养之间的密切关系,并进一步阐明天下通行的五项伦理关系、三种德行以及治理国家的九条原则。
在此章的最后引出全书后半部分的核心“诚”,并强调要做到“诚”的五个具体方面。第二十一章到第三十三章的内容,便是围绕“诚”来展开的。
《中庸》所论乃天道、人道的最高深又最恒常的道理。中庸是循中和之道而为之。其通篇的主旨是论中和,探讨致中和的方法。中和是宇宙的本来状态。人的可教育,就在于能中和;政教的作用,就在于致中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庸
(释义)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人只有在至诚的状态才能明白什么是天命,什么是性;明白了天之性,就能够明白人之性;能明白人之性,就能明白物之性;明白了物之性之后,就可以和天地一道去化育万物了;可以和天地一道化育万物,那就是和天地并列而合为一体,和日月的光明合为一体,和道的本真合为一体了。到此境界则修道之功毕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