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是因为人们在李自成身上发现的某些品质并不被现代人所认可。以前人们还没有全面的认识到李自成,随着对他的了解越来越深入也就对他的所作所为更加清楚,他身上的某些缺点让人们觉得接受不了所以才对他的评价越来越低了。
我们都知道明朝末年的时候朝廷是非常腐败的,当时民不聊生,非常多的百姓为了生计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开始过着乞讨的生活。由于人们到最后实在受不了政府官员的压迫只能选择起义。其实人们选择反抗朝廷的原因很简单,仅仅就是为了生存而已。如果不是当时朝廷官员压迫百姓太狠的话,那么有可能百姓并没有想起义这条道路。
李自成也是当初这些起义人群中的一个。当时他作为一个起义军队的首领明显是没有具备这种才能的,因为他自己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战略规划。李自成带领他的手下们盲目的开始占领那些城镇,占领成功之后就对那里的百姓进行抢夺。这明显不是一个明智的统治者该有的行为,所以也为他最后势力的灭亡奠定了基础。
再加上李自成对当时官员也是非常不友好的,他对朝廷官员也是实行烧杀抢掠。所以在那些官员的眼中,李自成就是一个头脑非常简单的一名莽夫而已。但是历史上评价一个人要从正反两面来评价光从李自成的缺点来看确实有些片面。
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之前对李自成的评价高是因为他砸烂了一个旧世界,创立了一个新世界。然而如今的我们对于李自成的评价越来越低,不过是因为我们思考着,不以李自成那种暴力革命的方式,似乎也可以救国。
每个人看待事情都不可避免的带上一些自己的偏见,我们无法公平公正的去看待一件事情,一个人,而且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也许这件事情是对的,反过来看它却是错的,立场和态度占了评价事情的很大一方面。
包括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你能说他没有带着自己的偏见去写吗?他就是以儒家的思想来看待历史,那么,如果用法家的思想来写历史,或许,就会完全不一样。
那么李自成这个人的评价也是一样,在当时人们看来,这样砸烂一个旧世界,创造出一个新世纪的方式确实不错,因为旧世界的落后观念,各种东西确实应该淘汰,一个动乱的年代,最需要的就是统一与独立,能够有着明确的规范。
然而当时代渐渐在发展,我们的想法也在改变。过去人们只是追求能吃上饭,穿上衣服。而现在却在追求吃得好、穿得漂亮。这么一个平和的年代,我们再去思考李自成所作所为,就会发现他做的事情完全可以做得更好,没必要以如此暴力革命的方式。而且他自己当地主的行为也被当今世人所唾弃。
所以很难有绝对好坏的评价,都是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来评判的。
建国初期,全国上下还是非常强调阶级斗争,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历史上的农民起义,较注重其对封建社会的反抗性和斗争性,因此往往会比较片面地给予其较高的历史评价。
而在当下,阶级斗争的意识已经被极大淡化,经济建设被提到一个比较高的地位。对于农民起义的历史评价,在肯定其反封建反压迫的同时,也开始正视其局限性,以及对社会的破坏性。
所以,其实并不是评价越来越低,而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对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更加趋于客观、理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