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诗经·大雅·泂酌》

 我来答
梦之缘文化
2022-07-22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332
采纳率:94%
帮助的人:145万
展开全部
【原文】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餴饎。

岂弟君子,民之父母。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濯罍。

岂弟君子,民之攸归。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濯溉。

岂弟君子,民之攸塈。

【赏析】

1、此诗是歌颂周王得民心之作。以舍近求远的流潦(积水)比边远地区贫困的百姓,从而引出君王施行仁政,使远者悦来的主题。这说明,无论远近,只要施行仁政,君王便是民之父母。

2、老子亦讲“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在上者有慈悲宽厚之心,在下者必有亲附来归之诚。如积水,“挹彼注兹”,慢慢沉淀,同样可以混浊变得清澈,世上那有绝对的坏人和蛮荒不知礼之人。

3、全诗采用重章叠句,反复歌咏,以水喻君主与人民的关系,亦后世的鱼水之情。当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颂扬中亦有提醒,时刻让上位者不可忘了民之父母之重任。

【注释】

1、泂(jiǒng):远。

2、行(háng)潦(lǎo):路边的积水。

3、挹(yì):舀出。

4、注:灌入。

5、餴(fēn):蒸。

6、饎(chì):旧训酒食,非。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云:“宜读如饎人之饎。《周官》(《周礼》)大郑注:‘饎人,主炊官也。’《仪礼》郑注:‘炊黍稷为饎。’是也。”今从其说。

7、岂弟(kǎi tì):即“恺悌”,本义为和乐平易,据《吕氏春秋·不屈》所载惠子“诗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恺者,大也;悌者,长也。君子之德长且大者,则为民父母”数语,则在此特训为恩德深长广大。

8、罍(léi):古酒器,似壶而大。

9、攸:所。

10、归:归附。

11、溉:洗。或谓通“概”,一种盛酒漆器。王引之《经义述闻》:“‘溉’当读为‘概’。概,漆尊也。”

12、塈(xì):毛传:“塈,息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按:《方言》:‘息,归也。’‘民之攸塈塈’谓民之所息,即谓民之所归。”

【译文】

远舀路边积水潭,

把这水缸都装满,

可以蒸菜也蒸饭。

君子品德真高尚,

好比百姓父母般。

远舀路边积水坑,

舀来倒进我水缸,

可把酒壶洗清爽。

君子品德真高尚,

百姓归附心向往。

远舀路边积水洼,

舀进水瓮抱回家,

可以洗涤和抹擦。

君子品德真高尚,

百姓归附爱戴他。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