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基本知识的相关考试题目(2)

 我来答
远景教育17
2022-06-04 · TA获得超过514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4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8.1万
展开全部

  16.刘某非常喜欢邻居家的男孩小涛,一日,刘某带小涛到大桥上玩,提着小涛的双手将其悬于桥栏,小涛边喊害怕边挣扎,刘某手一滑,小涛掉人河中,刘某急忙去救,小涛已溺水死亡。刘某的行为属于( A )。

  A.过失犯罪 B.意外事件 C.故意犯罪

  17.驾驶员在正常行车途中,突然从侧面窜来两个小孩追逐至车前,驾驶员刹不住车,急转方向盘,汽车朝路旁的空房撞去,致车和空房损坏严重。驾驶员的行为是( A )。

  A.紧急避险 B.交通肇事 C.故意毁坏财物

  18.修改后的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取( C )。

  A.从新原则 B.从新兼从轻原则 C.从旧兼从轻原则

  19.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 B )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A.诈骗 B.抢劫 C.盗窃

  20.甲夜间跳墙进入一妇女家,企图实施强奸。其用螺丝刀撬窗子时,正在睡觉的妇女惊醒,遂打开电灯,甲一看该妇女竟是自己小学的同学,感到“难为情”,于是扭头便跑。甲的行为属于( C )。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21.甲在13周岁时抢劫价值2000元的物品,15周岁时抢劫价值5000元的物品,17周岁时又抢劫价值7500元的物品。对甲追究刑事责任时,计算其抢劫罪数额应为( B )。

  A.14500元 B.12500元 C.9500元 D.7500元

  22.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 C )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A.故意放任 B.故意希望 C.希望或者放任

  23.故意犯罪,( B)负刑事责任。

  A.可以 B.应当 C.必须

  24.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 C )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A.出乎意料 B.意想不到 C.疏忽大意

  25.过失犯罪,( A )负刑事责任。?

  A.法律有规定的才 B.应当 C.无需

  26.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 A )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A.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 B.意外 C.意想不到或者出乎意料

  27.已满( C )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A.十四周岁 B.十五周岁 C.十六周岁

  28.已满(A )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A.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 B.十六周岁不满二十周岁?C.十四周岁不满二十周岁

  29.因不满( B )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A.十四周岁 B.十六周岁 C.十八周岁

  30.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 A )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A.法定程序鉴定 B.法医鉴定 C.公安机关鉴定

  31.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 A )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A.精神正常 B.精神不正常 C.发病

  32.尚未完全丧失( A )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A.辨认或者控制 B.自卫或者保护 C.控制

  33.醉酒的人犯罪,( B )负刑事责任。

  A.可以 B.应当 C.必须

  34.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 B )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A.应当 B.可以 C.必须

  35.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 C )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A.利益 B.财物 C.财产

  36.正当防卫明显超过( A )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A.必要限度 B.一定限度 C.相对限度

  37.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 B )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A.发生以后 B.正在发生 C.尚未发生

  38.有期徒刑的刑期,从判决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 A )。

  A.一日 B.二日 C.三日

  39.犯罪以后( A ),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A.自动投案 B.被抓获 C.他人代替投案

  40.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 B )的限制。

  A.也受追诉期限 B.不受追诉期限 C.受追诉期限

  41.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 B )的限制。

  A.也受追诉期限 B.不受追诉期限 C.受追诉期限

  42.刑法所称违反国家规定,是指违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 A ),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规定的行政措施、发布的决定和命令。

  A.法律和决定 B.工作措施 C.法规

  43.刑法所称告诉才处理,是指被害人告诉才处理。如果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

  (B )和被害人的近亲属也可以告诉。?

  A.公安机关 B.人民检察院 C.人民法院

  44.甲驾驶一辆长途客运汽车,半途因油箱漏油而停车检修。乘客乙出于好奇想知道油箱中漏出来的是油还是水,遂掏出打火机准备点点看。甲见状急忙夺过另一乘客的扁担,朝乙手上打去,将其打火机打落在地,同时造成了乙右手尺骨骨折。甲的行为是( A )。

  A.正当防卫 B.紧急避险 C.防卫过当 D.避险过当

  45.疏忽大意过失与意外事件区别的关键是对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 D )。

  A.是否明知故犯 B.是否缺乏必要的谨慎 C.是否已经预见 D.是否能够预见

  46.按照立法精神,结合有关情况,从逻辑上对法律条文含义所作的解释称为( C )。

  A.文理解释 B.司法解释 C.论理解释 D.学理解释

  47.下列有关犯罪主体的说法,正确的是那一种?( C )

  A.单位只有故意犯罪才承担刑事责任

  B.尚未完全丧失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不应负刑事责任

  C.单位也有可能构成过失犯罪

  D.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罪,不管是故意还是过失,均应承担刑事责任,但在量刑时,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48.我国刑法规定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情节之一是( B )。

  A.未遂犯 B.防卫过当 C.犯有较轻之罪而自首的 D.预备犯

  49.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 C )。

  A.行为与结果之间的联系 B.犯罪原因与犯罪行为之间的联系

  C.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联系 D.犯罪行为与犯罪对象之间的联系

  50.某甲为报复,携带匕首准备到某乙家将乙杀死。行至中途,突然腹痛难忍,只得作罢,某甲的行为是( A )。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违法行为

  51.刑法理论上把各种危害行为的客观表现形式归纳为两种基本形式( B )。

  A.故意行为和过失行为 B.作为和不作为

  C.无意识行为和有意识行为 D.主行为和从行为

  52.甲犯诈骗罪,其法定刑为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甲在公安机关立案以后逃避侦查,此案的追诉期限为( D )。

  A.5年 B.10年 C.15年 D.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53.犯罪的特殊主体是指( D )。

  A.法人 B.单位

  C.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D.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和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特定职务和身份的人

  54.下面列举的情况中,成立共同犯罪的是( B )。

  A.二人以上共同过失行为 B.二人以上共同故意不作为

  C.二人以上先后在同一场所实施某种故意犯罪

  D.一人和精神病人同时实施某种故意犯罪

  55.关于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以防卫过当罪定罪,但是应当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B.紧急避险用于解决紧迫情况下合法利益之间的冲突

  C.防卫过当情况下,其罪过形式通常是直接故意

  D.对于“事后防卫”的,通常按照防卫过当处理

  刑法基本知识试卷多选题

  1.贾某看到一辆自行车框里有一提包,就乘人不注意时,将包顺手拿回家。该包里有300元。贾某的行为:( AC )

  A.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犯罪

  B.情节轻微,免予刑事处罚

  C.构成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的盗窃行为,应当给予治安处罚

  D.构成盗窃罪,可以单处罚金

  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对下列哪种犯罪负刑事责任:( ABC )

  A.故意伤害致人重伤 B.贩卖毒品

  C.投放危险物质罪 D.抢夺罪

  3.对正在进行的( ABD )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A.杀人 B.强奸 C.盗窃 D.绑架

  4.我国刑罚的目的及其基本内容是( AC )

  A.预防犯罪 B.惩罚犯罪

  C.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 D.教育公民

  5.我国刑法规定,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情节有( ABCD )

  A.防卫过当 B.避险过当

  C.中止犯 D.胁从犯

  6.刑法所称首要分子,是指在犯罪集团或者聚众犯罪中起(ABC)作用的犯罪分子。?

  A.组织 B.策划 C.指挥 D.胁从

  7.刑法所称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是指(ABCD)。

  A.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生活资料

  B.依法归个人、家庭所有的生产资料

  C.个体户和私营企业的合法财产

  8.刑法所称公共财产,是指(ABC)。

  A.国有财产

  B.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

  C.用于扶贫和其他公益事业的社会捐助或者专项基金的财产

  D.个人得到的福利、奖金

  9.犯罪经过(ABCD)期限不再追诉。

  A.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B.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C.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10.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ABCD)规定。

  A.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B.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C.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D.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11.剥夺政治权利是指剥夺(ABCD)权利。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C.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

  D.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12.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应当遵守的规定有(ABCDE)。

  A.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B.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C.按照执行机关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D.遵守执行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E.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执行机关批准

  13.对正在进行(ABCD)、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A.行凶 B.杀人 C.抢劫 D.强奸

  14.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ABCD)、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A.故意杀人 B.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 C.强奸 D.抢劫 E.抢夺

  15.一切(ABCD),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A.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

  B.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C.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D.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

  16.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ACD )。

  A.社会危害性 B.主观恶性

  C.刑事违法性 D.应受刑罚处罚性

  17.犯罪构成包括( ABCD )。

  A.犯罪客体 B.犯罪客观方面

  C.犯罪主体 D.犯罪主观方面

  18.刑法规定为限制行为能力的人有( ABD )。

  A.又聋又哑的人 B.盲人

  C.醉酒的人 D.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

  19.下列情形中,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的有(BD )。

  A.又聋又哑的人犯罪 B.单位犯罪

  C.醉酒的人犯罪 D.过失犯罪

  20.( AC )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主刑刑种。

  A.拘役 B.罚金

  C.有期徒刑 D.驱逐出境

  21.我国刑法规定的附加刑有( ACD )。

  A.罚金 B.管制

  C.没收财产 D.剥夺政治权利

  22.下列行为中属于犯罪预备的有( ABCD )。

  A.熟悉犯罪地形的行为 B.购买作案用的工具

  C.为抢劫而盗窃枪支的行为 D.守候被害人的行为

  23.正当防卫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ABCD )。

  A.有不法侵害行为的发生

  B.不法侵害行为正在进行

  C.目的是使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

  D.针对侵害者本人实施且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24.对正在进行(ABCD )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A.杀人 B.强奸 C.绑架 D.抢劫

  25.共同犯罪人包括( ABCD )。

  A.主犯 B.从犯 C.教唆犯 D.胁从犯

  26.刑法规定从轻处理的情形有( ABCD )。

  A.防卫过当 B.胁从犯、从犯

  C.预备犯、未遂犯 D.未成年人犯罪及盲人犯罪

  27.依法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在( AB )的时候,应当如实向有关单位报告自己曾受过刑事处罚,不得隐瞒。

  A.入伍 B.就业 C.升学 D.留学

  28.我国刑法第93条关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规定属于( ACE )。

  A.有权解释 B.学理解释 C.立法解释 D.司法解释 E.文理解释

  29.作为中止犯成立条件的“在犯罪过程中”包括( ABCD )。

  A.在预备犯罪过程中

  B.在实行犯罪过程中

  C.对故意犯罪的结果犯而言,在结果发生之前

  D.对故意犯罪的行为犯而言,在行为实施完毕之前

  E.对过失犯罪而言,在危害结果发生之前

  30.以下情况不能成立共同犯罪( ABCDE )。

  A.二人以上共同过失行为

  B.一方为故意而另一方为过失

  C.缺乏共同意思联络的同时犯

  D.同时实施犯罪而故意内容不同

  E.事前通谋的事后窝藏、包庇行为

  31.罪刑法定原则的派生原则有( ABCD )。

  A.禁止重法朔及既往 B.排斥绝对不定期刑 C.排斥习惯法 D.禁止类推 E.罪责自负

  32.犯罪既遂的表现形态有( ACDE )。

  A.结果犯 B.结果加重犯 C.行为犯 D.危险犯 E.举动犯

  33.下列情形中,不成立正当防卫的有(BCDE )。

  A.对精神病人暴力侵害的反击 B.假想防卫 C.防卫挑拨 D.事前防卫 E.事后防卫

  34.下列情况应当认定为犯罪未遂的是(CE )。

  A.张三持刀前往李四家杀人,走到半路因身体不适而返回

  B.甲欲前往乙处行窃,甲不知乙已将保险箱中的钱款存入了银行。甲在撬窃保险箱过程中因良心发现而罢手

  C.丙欲杀丁,连击数枪而未击中,因子弹用光,只得悻悻回家

  D.李某欲开枪射杀王某,却误将与王某同行的孙某打死

  E.王五正在赵六家行窃,忽闻屋外有人经过,便慌忙逃离

  35.李某(22岁)伙同其弟(15岁)共同实施诈骗行为,骗取大量财物。则( CD )。

  A.二人构成共同犯罪

  B.二人构成共同犯罪,但对李弟不追究其刑事责任

  C.李某单独构成诈骗罪

  D.李弟不构成犯罪

  E.李弟构成犯罪

  36.根据刑法的规定,应当从重处罚的情节有(BC )

  A.共同犯罪中的主犯

  B.累犯

  C.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教唆犯

  D.既遂犯

  E.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罪犯

  37.下列人员中,(ACDE )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