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石真是“吃”出来的吗?怎样合理饮食,可以让肾结石远离我们?
近年来,我国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有增加趋势,是世界上3大结石高发区之一。
我国泌尿系结石发病率为1%-5%,南方高达5%-10%,年新发病率为150-200/10万人,其中25%的患者需要住院治疗。
其实,影响结石形成的因素很多,年龄、性别、种族、遗传、环境因素、饮食习惯和职业等等,对结石的形成影响很大。
身体代谢异常、尿路梗阻、感染、尿路中存在的异物、一些药物的使用等都是结石形成的常见原因。
然而,饮食习惯是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也就是说:很有可能,你的肾结石是吃出来的…… 因此,哪些饮食习惯可能促进结石的形成呢?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预防?有没有一些小妙招?
常见的肾结石,就与长时间喝水不足有关。人体70%的成分都是水,饮水量太少会增加血液浓度及肾脏负担,并导致尿液浓缩,易引起结石。
应对技巧: 大量饮水,饮水对预防尿石复发是十分有效的,多饮水可以增加尿量(应保持每天尿量在2000~3000ml),显著降低尿石成分(特别是草酸钙)的饱和度。
摄入过多的盐(钠)会增加尿钙的排出量,而盐和钙在体内具有协同的作用,并可干预肾结石药物的代谢。
应对技巧: 限制钠盐。每天食盐摄入量应小于5克,少吃咸菜、酱类等高盐食物。
实际上,造成结石的原因并不是钙太多了,而是钙不够,钙不够时把骨骼中储存的钙释放至血液中,当血钙浓度升高,就容易与血液中的草酸结合,从而增加结石风险。
应对技巧: 摄入天然食物中的钙会将肾结石的风险降低三分之一左右,而服用补钙品却可能将肾结石的风险提高。
草酸钙结石其实就是尿液中草酸根离子和钙离子结合形成草酸钙沉淀,积累的草酸钙沉淀多了,就形成草酸钙结石。
应对技巧: 草酸高的蔬菜是菠菜、菜心、油菜,小白菜等(可先焯水过后再炒,能去掉一部分的草酸)、豆类及茶叶(不喝过浓的茶),芝麻、坚果、巧克力、咖啡等富含草酸。
糖是人体的重要养分,要适量增补,但一下子增加太多,尿中的钙离子、草酸及尿酸均会增加,易于沉淀,促使结石形成。
应对技巧: 忌甜饮料,特别是可乐类的饮料。
酿啤酒的麦芽汁中含有钙、草酸、乌核苷酸等酸性物质,他们相互作用,可使人体内的尿酸增加,成为肾结石的重要诱因。据调查显示,长期大量饮酒患结石的机率要高于不饮酒者。
应对技巧: 减少饮酒的次数和饮酒量。
蛋白质里含有草酸的原料—羟脯氨酸、甘氨酸,蛋白质容易使尿液里出现尿酸、钙及磷,导致结石的形成。
应该技巧: 每天限吃60~80克的高蛋白食物,这不意味着蛋白质吃得越少越好,过少不利于膳食钙的吸收利用。
嘌呤进入体内后,经过新陈代谢的最终产物是尿酸,使尿中草酸盐沉淀而形成结石。
应对技巧 :尿酸结石、磷酸盐结石患者,可相应减少含高尿酸食物摄入,如动物内脏、花生、海产品、老火汤等。
脂肪会阻碍尿酸代谢,导致血液中尿酸浓度增加,当水分摄入不足时,易产生结石。
应对技巧: 日常适当多吃粗粮和素食。
最后建议:
得了肾结石,切不可轻敌!及时医院泌尿外科就诊才是上上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