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步枪发展史
新中国步枪发展史
由于长期的抗日战争和内战,我国国内军工生产能力薄弱,没有形成大规模生产统一枪支的能力。结果解放后,我军步枪种类繁多,多达十几种,子弹型号多大达几十种之多。当国际形势越来越严峻的时候,我们考虑要不要出兵朝鲜,才意识到缺乏统一的枪支弹药对入朝是一个极大的考验。朝鲜战争爆发后,紧急与苏联签订协议,购买36个步兵师的轻武器,其中包括大量的M1891/30步枪。国内军火库也开始仿制苏军火器,而苏军正在撤回莫辛-纳根步枪,所以莫辛-纳甘M1944卡宾枪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资料销往中国,在中国被定型为1953式步枪,这也成为中国第一种制式步枪。
53式步骑枪
这支步枪和中国有很深的渊源,它很早就进入中国,在中国有着响亮的名字“水连珠”因为这种步枪在快速连拍时发出的声音与水滴溅落的声音非常相似,所以得名。然而,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到后来日俄战争和十月革命都让中国得到了很多水连步枪,苏联政府也先后送给孙中山、冯玉祥、蒋介石等人水连珠步枪。这些步枪在国民革命中使用过、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都有贡献。例如,1939年,中国订购了5万支步枪,连同订购的其他苏联装备,武装了国民革命军的20个苏军师,包括第74军。大约在1947年,由于美国的机器、随着日式机器和国式机器的大量使用,国民革命兵工厂停止了俄式7.62mm子弹。
中国的生产始于1953年,因此命名为53式。要验明正身,先看枪管是否有雕刻“五三年式“的汉字和26/269的数目字。汉字"五三年式"换成英语就是“Type 53”,而26/269是重庆兵工厂的标志。后来的产品不知何故把中间“年”这个的汉字被去掉了(对了,1953年和1954年出货的都是刻五三式的,55年以后的都是刻五三式的)1960年以后,标准的53标记因为某些原因已经很难找到了。
53式的生产在1960年停止,部队开始用更新的武器替换它们,但是许多53式在1960年代被支援到越南。53式枪M1944不一样,53式准星座比M1944宽,卡口座也和M1944不一样。它采用非自动模式、旋转锁闩,单发,5发固定弹匣弹药,7.62毫米53式子弹,初速820米/秒,全枪重3.9 kg,全枪长1020 mm,枪管长520 mm,有4条右旋膛线,战斗射速10发/分钟,秤射程1000米,最大射程3000米,枪械寿命5000发。
后来中国53式很快被56式半自动步枪取代,所以当时大量生产的53式很多都交给了二线民兵。我们现在看五六十年代的老照片,还能时不时看到男女民兵穿着53式。据说还有很大一部分援助越南人,北方的越南人把这些枪给了南方的越共游击队使用。美军在越南战争中与越共游击队作战后,很多人被俘,后来被越战老兵带回美国。所以现在在美国流通的53式有一小部分就是这样来的当然,大部分是北方公司的结果出口创汇。
该枪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从国外引进的火器产品成套技术资料,为我国火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实战证明,具有良好的射击精度、故障少、刺刀的优点是刚性强,但因为是非自动武器,本身射速就低、操作使用不便、全枪重量大、弹匣的缺点是容量小,抗腐蚀性差,不能满足应急和突发性战争的要求因此,它在部队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就被替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