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与太子欲困与诸侯,今又倍王命而立太子,不宜!翻译
王与太子欲困与诸侯,今又倍王命而立太子,不宜!这句话翻译为:王和太子想要夹击其他诸侯国,现在又背叛先前的承诺,立太子为储君,这样做是不合适的。
这句话来自中国古代史书《史记》,出自《项羽本纪》中汉高祖对范增的一段训示。汉高祖最初任楚国的太守,后起义反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在这段训示中,他对范增谈论了自己的治国理念。
“王与太子欲困与诸侯”这句话指的是汉高祖打算联合其他的诸侯,对抗秦朝的统治。“今又倍王命而立太子”其中“今”指现在,“倍王命”意为违背原先的盟约,在立储君时不遵循原来的协定。而“立太子”则指想要立太子为储君的行为,被当时的汉高祖视为不当之举。
在古代封建社会中,诸侯之间常常进行联盟合作,共同对抗强大的周边敌对势力。为了保证盟约的严肃性和正义性,当事人都会在加入联盟之前开出详细的盟约和条款,一旦违背则会受到谴责和惩罚。在这个情况下,“倍王命而立太子”就涉及到违背盟约,与之前的承诺不符。
王与太子欲困与诸侯,今又倍王命而立太子,不宜告诉后人的道理:
汉高祖反映了自己不赞成困扰天下诸侯、违背盟约,以及又背叛先前的承诺,不适当地立太子为储君的行为。这句话说明汉高祖是一个懂得尊重信誉和道义的明君,而这种信誉和道义是封建制度下最为重视和非常注重的局面。
从汉高祖的训词中,可以看出汉高祖深刻理解到,一个人或一个国家的信誉和忠诚度是十分重要的,而这种价值观念在封建社会中格外突出。在汉高祖的治理下,汉高祖遵守法律、敬重盟约,相信且取得了天下人的信任和拥护,这也是汉朝能够崛起并维持稳定的原因之一。
这句话所反映的价值观,在现今社会中仍然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在商业和政治环境中,诚信和信誉一向是维持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如果个人或组织不能够妥善地维护信誉,很快就会被淘汰出局。而且,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许多企业和政治制度倡导诚信、公平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