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汉乐府
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东汉仍设有乐府。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西汉时乐府采集的各地民歌共有一百三十八篇,但流传至今的只有三四十篇,加上东汉民歌和文人的作品,现存汉乐府有一百多篇,散见于《汉书》、《后汉书》、《文选》和南朝时徐陵编的《玉台新咏》等书,而以宋人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所收最为完备。《乐府诗集》是根据音乐类别分别排列作品,与汉乐府有关的凡四类,其中《郊庙歌辞》中首列的《汉郊祀歌》是西汉文人为宗庙祭祀作的乐歌;《鼓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曲歌辞》中题下标明“古辞”的作品,基本上都是西汉民歌。《杂曲歌辞》收录的文人作品中有一些出自东汉。
汉乐府以民歌居多,民歌也正是其中精华。人们提到汉乐府,就一般意义而言,往往是指汉乐府中的民歌。这些民歌都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如《东门行》、《孤儿行》、《妇病行》、《战城南》、《十五从军征》、《饮马长城窟行》、《上山采蘼芜》等篇,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有所思》、《上邪》等篇,则是感情真挚的情歌;《陌上桑》赞美了一名劳动妇女对权贵人物的蔑视和反抗,体现了人民的愿望;以批判封建礼教、歌颂高尚情操为主题的《孔雀东南飞》,又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前所未有的长篇叙事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居有较高的地位。汉代文人所写的乐府诗也有佳作,如辛延年的《羽林郎》、宋子侯的《董娇饶》等,但这些诗歌也是在民歌的影响下创作的。
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对后世的许多诗人起过示范性的作用,它的以五言和杂言为主的形式,也推动了诗体的发展。
汉乐府
汉乐府民歌,在我国诗歌史上,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出现的第三个重要发展阶段。它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真实地反映了汉代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汉人称乐府机关所演奏的诗为歌诗,魏晋六朝时开始称诗歌为乐府或乐府诗,于是乐府便由机关的名称变为诗体的名称。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分为12类:一、郊庙歌词,二、燕射歌词,三、鼓吹曲词,四、横吹曲词,五、相和歌词,六、清商曲词,七、舞曲歌词,八、琴曲歌词,九、九曲歌词,十、近代曲词,十一、杂歌谣词,十二、新乐府词。汉贵族乐章载在郊庙歌词一类,全部是文人所作;汉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相和歌词、鼓吹曲词和杂曲歌词3类中,相和歌中尤多。相和歌是南方的民间俗乐,鼓吹曲是北方民族的乐曲,多用于军乐。杂曲歌词是一种声调已经失传无所归属的乐曲歌词。
汉乐府民歌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而且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所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就是说,乐府民歌的作者面向现实生活,根据人们在各种各样的遭遇中所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而进行创作的。它真实而具体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人民的思想感情,是《诗经》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现存下来的汉乐府民歌,不过40余首,但它所反映的社会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有的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和他们的反抗斗争,如《妇病行》描写一个贫苦家庭的妇女,贫病交加终于死去,临终时叮嘱丈夫照看孩子,但在残酷的剥削压榨下,劳苫人民无以为生,父子不能相保,最后不得不违背妻子的遗言,忍心抛弃了自已的孩子。《东门行》则写出了贫苦善良的人民在无衣无食、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官逼民反铤而走险的过程。有的揭露战争和徭役给人民造成的灾难与痛苦,如《十五从军征》写诗中主人公15岁从军,80岁才返回家乡,遥望故家,只见坟冢累累,回到家里,满目荒凉,空无一人,这时,老人万念俱灰,倚着门呆呆地远望,不知如何度过这孤苦的残年。短短的十几句诗,写得凄楚感人。有的写出了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和被压迫妇女的命运,《有所思》和《上邪》写的是热恋中的女子为爱情所折磨的痛苦复杂心情和专一执著的深情。《上山采蘼芜》写的则是妇女无辜被弃的不幸。此外还有写官家豪富对人民的欺凌和上层社会的腐朽与无耻等等。胡应麟《诗薮》卷一说:“汉乐府采摭闾阎,非由润色,然质而不俚,浅而能深,近而能远,天下至文,靡以过之。后世言诗,继自两汉,宜也。”这几句话意思是说,两汉乐府来自民间,它运用通俗自然的语言真实而生动地反映出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爱憎,具有高度的思想性与艺术性。这个评价是非常中肯的。
《陌上桑》是汉乐府脍炙人口的名篇,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和称颂。这首诗最早录于《宋书·乐志》,题为《艳歌罗敷行》,《玉台新咏》也收有此诗,题为《日出东南隅行》。
汉乐府
中国诗歌史上楚辞(诗)向汉赋(非诗)演变发展过程中,汉乐府填补了这一时期诗坛的一段空白。“乐府”本是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据考,最早在秦代就已有乐府的设置。乐府兴起则是在西汉武帝时代,乐府官署大规模收集民间歌辞,据《汉书。礼乐志》载: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
汉乐府就是指汉时乐府官署所采制的诗歌。汉乐府掌管的诗歌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据《汉书。艺文志》载,“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可见这部分作品乃是汉乐府之精华。宋人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100卷,分12类(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歌辞,横吹歌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氏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著录,是收罗汉迄五代乐府最为完备的一部诗集。《乐府诗集》现存汉乐府民歌40余篇,多为东汉时期作品,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与人民生活,用犀利的言辞表现爱恨情感,较为倾向现实主义风格。
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不同《诗经》的浪漫主义手法,它开诗歌现实主义新风。汉乐府民歌中女性题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由杂言渐趋向五言,采用斜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创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内涵着重描绘典型细节,开拓斜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东汉仍设有乐府。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西汉时乐府采集的各地民歌共有一百三十八篇,但流传至今的只有三四十篇,加上东汉民歌和文人的作品,现存汉乐府有一百多篇,散见于《汉书》、《后汉书》、《文选》和南朝时徐陵编的《玉台新咏》等书,而以宋人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所收最为完备。《乐府诗集》是根据音乐类别分别排列作品,与汉乐府有关的凡四类,其中《郊庙歌辞》中首列的《汉郊祀歌》是西汉文人为宗庙祭祀作的乐歌;《鼓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曲歌辞》中题下标明“古辞”的作品,基本上都是西汉民歌。《杂曲歌辞》收录的文人作品中有一些出自东汉。
汉乐府以民歌居多,民歌也正是其中精华。人们提到汉乐府,就一般意义而言,往往是指汉乐府中的民歌。这些民歌都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如《东门行》、《孤儿行》、《妇病行》、《战城南》、《十五从军征》、《饮马长城窟行》、《上山采蘼芜》等篇,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有所思》、《上邪》等篇,则是感情真挚的情歌;《陌上桑》赞美了一名劳动妇女对权贵人物的蔑视和反抗,体现了人民的愿望;以批判封建礼教、歌颂高尚情操为主题的《孔雀东南飞》,又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前所未有的长篇叙事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居有较高的地位。汉代文人所写的乐府诗也有佳作,如辛延年的《羽林郎》、宋子侯的《董娇饶》等,但这些诗歌也是在民歌的影响下创作的。
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对后世的许多诗人起过示范性的作用,它的以五言和杂言为主的形式,也推动了诗体的发展。
汉乐府
汉乐府民歌,在我国诗歌史上,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出现的第三个重要发展阶段。它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真实地反映了汉代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汉人称乐府机关所演奏的诗为歌诗,魏晋六朝时开始称诗歌为乐府或乐府诗,于是乐府便由机关的名称变为诗体的名称。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分为12类:一、郊庙歌词,二、燕射歌词,三、鼓吹曲词,四、横吹曲词,五、相和歌词,六、清商曲词,七、舞曲歌词,八、琴曲歌词,九、九曲歌词,十、近代曲词,十一、杂歌谣词,十二、新乐府词。汉贵族乐章载在郊庙歌词一类,全部是文人所作;汉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相和歌词、鼓吹曲词和杂曲歌词3类中,相和歌中尤多。相和歌是南方的民间俗乐,鼓吹曲是北方民族的乐曲,多用于军乐。杂曲歌词是一种声调已经失传无所归属的乐曲歌词。
汉乐府民歌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而且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所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就是说,乐府民歌的作者面向现实生活,根据人们在各种各样的遭遇中所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而进行创作的。它真实而具体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人民的思想感情,是《诗经》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现存下来的汉乐府民歌,不过40余首,但它所反映的社会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有的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和他们的反抗斗争,如《妇病行》描写一个贫苦家庭的妇女,贫病交加终于死去,临终时叮嘱丈夫照看孩子,但在残酷的剥削压榨下,劳苫人民无以为生,父子不能相保,最后不得不违背妻子的遗言,忍心抛弃了自已的孩子。《东门行》则写出了贫苦善良的人民在无衣无食、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官逼民反铤而走险的过程。有的揭露战争和徭役给人民造成的灾难与痛苦,如《十五从军征》写诗中主人公15岁从军,80岁才返回家乡,遥望故家,只见坟冢累累,回到家里,满目荒凉,空无一人,这时,老人万念俱灰,倚着门呆呆地远望,不知如何度过这孤苦的残年。短短的十几句诗,写得凄楚感人。有的写出了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和被压迫妇女的命运,《有所思》和《上邪》写的是热恋中的女子为爱情所折磨的痛苦复杂心情和专一执著的深情。《上山采蘼芜》写的则是妇女无辜被弃的不幸。此外还有写官家豪富对人民的欺凌和上层社会的腐朽与无耻等等。胡应麟《诗薮》卷一说:“汉乐府采摭闾阎,非由润色,然质而不俚,浅而能深,近而能远,天下至文,靡以过之。后世言诗,继自两汉,宜也。”这几句话意思是说,两汉乐府来自民间,它运用通俗自然的语言真实而生动地反映出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爱憎,具有高度的思想性与艺术性。这个评价是非常中肯的。
《陌上桑》是汉乐府脍炙人口的名篇,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和称颂。这首诗最早录于《宋书·乐志》,题为《艳歌罗敷行》,《玉台新咏》也收有此诗,题为《日出东南隅行》。
汉乐府
中国诗歌史上楚辞(诗)向汉赋(非诗)演变发展过程中,汉乐府填补了这一时期诗坛的一段空白。“乐府”本是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据考,最早在秦代就已有乐府的设置。乐府兴起则是在西汉武帝时代,乐府官署大规模收集民间歌辞,据《汉书。礼乐志》载: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
汉乐府就是指汉时乐府官署所采制的诗歌。汉乐府掌管的诗歌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据《汉书。艺文志》载,“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可见这部分作品乃是汉乐府之精华。宋人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100卷,分12类(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歌辞,横吹歌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氏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著录,是收罗汉迄五代乐府最为完备的一部诗集。《乐府诗集》现存汉乐府民歌40余篇,多为东汉时期作品,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与人民生活,用犀利的言辞表现爱恨情感,较为倾向现实主义风格。
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不同《诗经》的浪漫主义手法,它开诗歌现实主义新风。汉乐府民歌中女性题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由杂言渐趋向五言,采用斜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创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内涵着重描绘典型细节,开拓斜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587580.html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