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相信事在人为,可以有精神信仰,但是不要迷信。
青城山寺院里有副对联:“事在人为,休言万般皆是命;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
此联讲的是个人的事业、处境与其心态、命运之间的关系。这是佛教高僧在洞察人情世故、修身养性之后深悟出来的人生智慧,富有深刻的哲理。
“事在人为”是说,世上没有做不成的事,只有做不成事的人;“境由心造”是讲,有什么样心态就有什么样的境界。
在当今社会,“事在人为,境由心造”也有其积极意义,当遇到困难时,当身处逆境时,只要凭借着良好心态和不懈努力,就能克服困难、渡过难关,为国家和社会想做事、干成事。
“事在人为”关键在于“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更在于“为”。事情要靠人去做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事情能否做成要看人的主观努力如何。
一方面,“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心中怀着坚定不移的信念进行不懈奋斗,就一定就会取得成功。
另一方面,“有志者,事竟成”,只要不断地学习和超越,努力地拼搏和进取,就一定能把事情做成,人生的梦想也一定会实现。
“境由心造”重点在于“心”。古语中的“心”往往指的是思想或心境,“物随心转,境由心声,烦恼皆心生”讲得也就是这个道理。
心情好一切都好,一切主观的东西都是从心里出来的。成功学导师拿破仑·希尔认为,“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克服困难,发现自身的力量,有助于人们踏上成功的彼岸。
反之,消极的心态则会在关键时刻散布疑云,错失良机”。“哀莫大于心死”,如果内心消极、灰心丧气,甚至心如死灰,那么便万事悲哀,一切可能化为乌有。
“事在人为,境由心造” 虽然是佛门中人的劝世语,其蕴含的道理给予我们很多启示。
人在一生中既要把握好“事在人为”,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做到敢为、创新和实干;又要把握好“境由心造”,不断提升境界,修炼心态,宁静而致远。
事在人为,前提是要敢为。孙中山先生讲,要“敢为天下先”。只有敢做敢当,才能起事。干出一番事业,既要有勇气,还要有胆识,甚至要有冒险精神,在追求真理和探索成功的道路上,不怕挫折,愈挫愈勇。
要敢于担当,在困难面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在风险面前,敢作敢为、敢担责任。做到敢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还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以党纪国法为准绳,不能盲目而为,欲速而不达。
事在人为,关键在于创新。采用创新驱动,才能成事。创新既是科学发展的核心精髓,也是做好工作的动力源泉。惟有创新,才能闯前人未经之路,辟前人未历之境,成就前人事业未有的辉煌。
要做成事,就要站在时代潮头,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研究新情况,提出新思路,实施新举措,开拓新局面。在具体工作中,以改革创新的能力破解工作难题,以改革创新的方法推动事业前进。
事在人为,最终落脚实干。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没有实干精神,就不可能有成事,再好的事情也会化为空想。一切问题,只有在实干当中才能解决;一切机遇,只有在实干当中才能抓住。
工作中要把科学态度与实干作风结合起来,把尊重规律与积极作为结合起来,把上级精神与本地本单位实际结合起来,把着眼长远与抓好当前结合起来。
做事就要说干就干、雷厉风行,以实干为荣、以实干为责,从全局着眼,从细微入手,把一件件具体的工作任务落实好。
境由心造,贵在提升境界。俗话说:“心有多高,天就有多远”。思想决定行动,行动体现境界。
提升思想境界,重点要加强科学理论的学习,夯牢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立场,提升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提升思想境界,还应“五日三省吾身”,照镜子、正衣冠,清除思想上污垢,始终保持清风正气。
境由心造,讲求修炼心态。心态决定状态,生活能否快乐和幸福,关键在于心态。
古代仁人志士都注重“修身养性”,把修身看成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根本,而修身的根本途径在于端正内心,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立志做出一番事业的人,在名利得失面前应该站得高一些,想得远一些,心胸开阔一些,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心态。
境由心造,归于宁静致远。心平才能气和,心静方能致远。做事打拼闯天下,不论如何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在内心需要保持宁静心态,才会取得最终成功。
宁静不是乏味、空洞和苍白,而是心如规矩、志如尺衡、平静如水、正直如绳,更是信念坚定、甘守清贫、淡泊名利、洁身自好。
自觉保持宁静的心境,昂扬而不张扬,自傲而不骄傲,务实而不浮躁,在平凡工作中做出不平凡业绩,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