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回答
展开全部
先看一故事
汤姆受雇于一家超级市场,担任收银员。有一天,他与一位中年妇女发生了争执。
“小伙子,我已将50美元交给您了。”中年妇女说。
“尊敬的女士,” 汤姆说,“我并没收到您给我的50美元呀!”
中年妇女有点生气了。汤姆及时地说:“我们超市有自动监视设备,我们一起去看一看现场录像吧。这样,谁是谁非就很清楚了。”
中年妇女跟着他去了。录像表明:当中年妇女把50美元放到一张桌子上时,前面的一位顾客顺手牵羊给拿走了,而这一情况,谁都没注意到。
汤姆说:“女士,我们很同情您的遭遇。但按照法律规定,钱交到收款员手上时,我们才承担责任。现在,请您付款吧。”
中年妇女的说话声音有点颤抖:“你们管理有欠缺,让我受到了屈辱,我不会再到这个让我倒霉的超市来了!”说完,她付了款就气冲冲地走了。
超市总经理约翰在当天就获悉了这一事件。他当即做出了辞退汤姆的决定。
一些部门经理,还有超市员工都找到约翰为汤姆说情和鸣不平,但约翰的意志很坚决。
汤姆很委屈。约翰找他谈话:“我想请你回答几个问题。那位妇女做出此举是故意的吗?她是不是个无赖?” 汤姆说:“不是。”
约翰说;“她被我们超市人员当作一个无赖请到保安监视室里看录像,是不是让她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还有,她内心不快,会不会向她的家人、亲朋诉说?她的亲人、好友听到她的诉说后,会不会对我们超市也产生反感心理?”
面对一系列提问,汤姆都一一说“是”。
约翰说;“那位中年妇女会不会再来我们超市购买商品?像我们这样的超市在纽约有很多,凡是知道那位中年妇女遭遇的她的亲人会不会再来我们超市购买商品?” 汤姆说:“不会。”
“问题就在这里,”约翰递给汤姆一个计算器,然后说,“据专家测算,每位顾客的身后大约有250名亲朋好友,而这些人又有同样多的各种关系。如果商家得罪一名顾客,将会失去几十名、数百名甚至更多的潜在顾客;而善待每一位顾客,则会产生同样大的正效应。假设一个人每周到商店里;购买20美元的商品,那么,气走一个顾客,这个商店在—年之中会有多少损失呢?”
几分钟后,汤姆就计算出了答案,他说:“这个商店会失去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美元的生意。”
汤姆说:“通过与您谈话,使我明白了您为什么要辞退我,我会拥护您的决定。可是我还有一个疑问,就是遇到这样的事件。我应该怎么去处理?”
约翰说;“很简单,你只要改变—下说话方式就可以。你可以这样说:‘尊敬的女士,我忘了把您交给我的钱放到哪里去了,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录像好吗?你把‘过错’揽到你的身上,就不会伤害她的自尊心。在清楚事实真相后,你还应该安慰她、帮助她。要知道,我们是依赖顾客生存的商店,不是明辨是非的法庭;怎样与顾客打交道,是我们最重要的课题!”
启示:顾客始终是对的,维护顾客的利益就是商家的财富,包括顾客的面子。
如何应付顾客的吹毛求疵
当顾客走进一家商店,店员拿出商品让他选择时,十个顾客当中可能有九个都会对商品吹毛求疵。其实顾客出现这种态度不外乎三种原因:一是表示自己有眼力;二是为要求降价找借口;三是嫌太贵,以此作为不买的理由。
明白了这些原因,在进行推销时就能应付自如了。其实,走进店里的无论什么顾客,不管他态度如何,脾气大小,都是"上帝",是商店利润的来源,只要他进来就应殷勤接待。而一个推销员的殷勤也不外三个目的:一是希望交易成功;二是希望他下次再来;三是希望他因得到很好的接待而介绍其他顾客来。如果能做到这些,生意必定能兴隆。
知道了顾客的心理,当顾客吹毛求疵时,我们也就知道该如何去应付了。
同情和理解顾客的弱点
一个良好的业务人员,首先要有一颗同情心,能同情和理解顾客的弱点,理解顾客希望减价的心理。当然,做生意也要获得合理的利润,但对顾客表示同情,他自然也会同情你,那么交易就更容易成功。
当顾客对商品不满意时,你首先要了解他的目的。如果他真是嫌质量不好,而你有更好的产品不妨拿出来,有些顾客不在乎价高,只想要好质量的产品;如果没有更好的,你不妨同情地说:"这质量确实不太好,因为好商品进价也高,所以只好进这种货了。不过这种产品也能用得下去。"这样顾客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因为你已承认了他的眼力不差,如果他没有非买更好的不可时,这笔交易很有把握成功。
为顾客提供另一种选择
如果顾客的目的是想让你降价,而你又不能答应,此时可以拿出另一种较便宜的产品给他看,同时不要忘记这样说:"这种质量不相上下,但价钱却便宜很多,用起来还是一样,大多数人都选这一种。"你还可以加上一句:"其实,这些东西也没必要买太好的,反正都能用。"
此外,如果有一种可靠的新牌子商品的话,你还可以告诉他:新牌子商品因欲求多销,所以价钱较便宜,实际质量和老牌子差不多。顾客最普遍的心理都怕自己买不起高价而没面子,你这样说不仅保住了他的面子,还建议他买价廉的,顺水推舟,他一定愿意掏钱买货。
即使交易未成,也要希望顾客下次再来
如果顾客因为价钱太贵或质量不好而没有购买时,你要记住:这次交易不成,你还是希望他下次有需要时再来的。而且,你要对因为不能满足他的需要而表示歉意,还可以委婉地问他要不要选择其他东西,或希望他下次再来。
诚意的殷勤常会让顾客感到喜悦,大多数顾客可能会因招待殷勤而过意不去,买些其他东西。这样,他下次再要买什么东西时也会先到你这里看看,还可能愿意介绍他的朋友到你这里来买。
当然,你也可能让自己的生意从此进入关门大吉的状态,那么你就这样打发你的顾客好了。当顾客吹毛求疵时,你可以这样说:"这东西哪儿不好了?你知道什么是好的吗?"或说:"要是你认为这东西不好,那就去别处买更好的。"或说:"这东西是贵,能买得起的人不多。不过你说它质料不好就是不对了。"
如果他要砍价,你可以说:"一分钱一分货,你要是贪便宜,就只能去买一些下等货色了。"或说:"这价钱还嫌高?你到别处看看,要是你能买到同样的货色,价钱又比我这里便宜,我都帮你买下来。"如果你看他无心购买,你可以说:"没钱就不要凑热闹,一看你就是买不起!"
这样说,保证用不了几天,你的店关门的目的就达到了。但是,世界上有几个生意人愿意这样做呢?
汤姆受雇于一家超级市场,担任收银员。有一天,他与一位中年妇女发生了争执。
“小伙子,我已将50美元交给您了。”中年妇女说。
“尊敬的女士,” 汤姆说,“我并没收到您给我的50美元呀!”
中年妇女有点生气了。汤姆及时地说:“我们超市有自动监视设备,我们一起去看一看现场录像吧。这样,谁是谁非就很清楚了。”
中年妇女跟着他去了。录像表明:当中年妇女把50美元放到一张桌子上时,前面的一位顾客顺手牵羊给拿走了,而这一情况,谁都没注意到。
汤姆说:“女士,我们很同情您的遭遇。但按照法律规定,钱交到收款员手上时,我们才承担责任。现在,请您付款吧。”
中年妇女的说话声音有点颤抖:“你们管理有欠缺,让我受到了屈辱,我不会再到这个让我倒霉的超市来了!”说完,她付了款就气冲冲地走了。
超市总经理约翰在当天就获悉了这一事件。他当即做出了辞退汤姆的决定。
一些部门经理,还有超市员工都找到约翰为汤姆说情和鸣不平,但约翰的意志很坚决。
汤姆很委屈。约翰找他谈话:“我想请你回答几个问题。那位妇女做出此举是故意的吗?她是不是个无赖?” 汤姆说:“不是。”
约翰说;“她被我们超市人员当作一个无赖请到保安监视室里看录像,是不是让她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还有,她内心不快,会不会向她的家人、亲朋诉说?她的亲人、好友听到她的诉说后,会不会对我们超市也产生反感心理?”
面对一系列提问,汤姆都一一说“是”。
约翰说;“那位中年妇女会不会再来我们超市购买商品?像我们这样的超市在纽约有很多,凡是知道那位中年妇女遭遇的她的亲人会不会再来我们超市购买商品?” 汤姆说:“不会。”
“问题就在这里,”约翰递给汤姆一个计算器,然后说,“据专家测算,每位顾客的身后大约有250名亲朋好友,而这些人又有同样多的各种关系。如果商家得罪一名顾客,将会失去几十名、数百名甚至更多的潜在顾客;而善待每一位顾客,则会产生同样大的正效应。假设一个人每周到商店里;购买20美元的商品,那么,气走一个顾客,这个商店在—年之中会有多少损失呢?”
几分钟后,汤姆就计算出了答案,他说:“这个商店会失去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美元的生意。”
汤姆说:“通过与您谈话,使我明白了您为什么要辞退我,我会拥护您的决定。可是我还有一个疑问,就是遇到这样的事件。我应该怎么去处理?”
约翰说;“很简单,你只要改变—下说话方式就可以。你可以这样说:‘尊敬的女士,我忘了把您交给我的钱放到哪里去了,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录像好吗?你把‘过错’揽到你的身上,就不会伤害她的自尊心。在清楚事实真相后,你还应该安慰她、帮助她。要知道,我们是依赖顾客生存的商店,不是明辨是非的法庭;怎样与顾客打交道,是我们最重要的课题!”
启示:顾客始终是对的,维护顾客的利益就是商家的财富,包括顾客的面子。
如何应付顾客的吹毛求疵
当顾客走进一家商店,店员拿出商品让他选择时,十个顾客当中可能有九个都会对商品吹毛求疵。其实顾客出现这种态度不外乎三种原因:一是表示自己有眼力;二是为要求降价找借口;三是嫌太贵,以此作为不买的理由。
明白了这些原因,在进行推销时就能应付自如了。其实,走进店里的无论什么顾客,不管他态度如何,脾气大小,都是"上帝",是商店利润的来源,只要他进来就应殷勤接待。而一个推销员的殷勤也不外三个目的:一是希望交易成功;二是希望他下次再来;三是希望他因得到很好的接待而介绍其他顾客来。如果能做到这些,生意必定能兴隆。
知道了顾客的心理,当顾客吹毛求疵时,我们也就知道该如何去应付了。
同情和理解顾客的弱点
一个良好的业务人员,首先要有一颗同情心,能同情和理解顾客的弱点,理解顾客希望减价的心理。当然,做生意也要获得合理的利润,但对顾客表示同情,他自然也会同情你,那么交易就更容易成功。
当顾客对商品不满意时,你首先要了解他的目的。如果他真是嫌质量不好,而你有更好的产品不妨拿出来,有些顾客不在乎价高,只想要好质量的产品;如果没有更好的,你不妨同情地说:"这质量确实不太好,因为好商品进价也高,所以只好进这种货了。不过这种产品也能用得下去。"这样顾客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因为你已承认了他的眼力不差,如果他没有非买更好的不可时,这笔交易很有把握成功。
为顾客提供另一种选择
如果顾客的目的是想让你降价,而你又不能答应,此时可以拿出另一种较便宜的产品给他看,同时不要忘记这样说:"这种质量不相上下,但价钱却便宜很多,用起来还是一样,大多数人都选这一种。"你还可以加上一句:"其实,这些东西也没必要买太好的,反正都能用。"
此外,如果有一种可靠的新牌子商品的话,你还可以告诉他:新牌子商品因欲求多销,所以价钱较便宜,实际质量和老牌子差不多。顾客最普遍的心理都怕自己买不起高价而没面子,你这样说不仅保住了他的面子,还建议他买价廉的,顺水推舟,他一定愿意掏钱买货。
即使交易未成,也要希望顾客下次再来
如果顾客因为价钱太贵或质量不好而没有购买时,你要记住:这次交易不成,你还是希望他下次有需要时再来的。而且,你要对因为不能满足他的需要而表示歉意,还可以委婉地问他要不要选择其他东西,或希望他下次再来。
诚意的殷勤常会让顾客感到喜悦,大多数顾客可能会因招待殷勤而过意不去,买些其他东西。这样,他下次再要买什么东西时也会先到你这里看看,还可能愿意介绍他的朋友到你这里来买。
当然,你也可能让自己的生意从此进入关门大吉的状态,那么你就这样打发你的顾客好了。当顾客吹毛求疵时,你可以这样说:"这东西哪儿不好了?你知道什么是好的吗?"或说:"要是你认为这东西不好,那就去别处买更好的。"或说:"这东西是贵,能买得起的人不多。不过你说它质料不好就是不对了。"
如果他要砍价,你可以说:"一分钱一分货,你要是贪便宜,就只能去买一些下等货色了。"或说:"这价钱还嫌高?你到别处看看,要是你能买到同样的货色,价钱又比我这里便宜,我都帮你买下来。"如果你看他无心购买,你可以说:"没钱就不要凑热闹,一看你就是买不起!"
这样说,保证用不了几天,你的店关门的目的就达到了。但是,世界上有几个生意人愿意这样做呢?
展开全部
“顾客是上帝,员工无条件满足顾客需求”等等,工业化生产导致适度的商品富余,买方市场的形成使“顾客是上帝”成为不少企业的口头禅,可“顾客是上帝”到底意味着什么?顾客真的是上帝么?
关于上帝的理解是“上帝存在于理想中,上帝是不吃不喝的,存在于冥冥之中,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关注着每一个人的成长--如果你相信上帝存在的话”。对待上帝我们往往是内心里的崇敬,是感恩,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上帝可以要求每一个信上帝的人,而人不能对上帝提出任何要求;上帝一般不买东西,即使买也应该不付款,这是上帝的特权。
顾客则不同,与顾客的交往依据的是市场法则,等价交换,追求双赢;对顾客也需要真诚,需要尊重,但顾客的需要确是实实在在的;对任何顾客而言,没有免费的午餐,所以对待顾客是要有底线的,长期评估买卖双方的盈利原则、互惠互利、互相尊重、理解与支持、道德与法律的规范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对上帝无效的。
经济不断的发展就体现在企业对顾客的态度。商品匮乏时代,企业是上帝,顾客是祈祷者;商品丰富时代,经济繁荣,顾客变成了上帝,企业成为祈祷者。任何理念都有它的历史局限性,把顾客理解为上帝,是特定历史环境下竞争让企业不得不做出的抉择。其实把顾客比喻成为上帝的核心观点就是:上帝永远是对的,所以顾客也永远是对的!一些企业在这条原则的指引下,一味迁就顾客,把顾客高高捧起,一旦员工与顾客发生矛盾,错的永远在员工。通过更深入的思考发现,把顾客喻为上帝还有一层意义:上帝是万能的,有问题他自己会解决。这就怪不得一些企业喊着顾客是上帝,但对顾客的服务却怠慢,做为一名服务人员一听到顾客来退换货就躲避推卸,顾客真是上帝吗?不,不是,上帝是万能的,所以顾客不是上帝。顾客是什么呢?我认为顾客不是上帝,而是我们的亲人、我们的朋友,他没有高高在上,他就在我们的身边,和我们在一起,他需要我们的帮助,时时刻刻需要我们亲情式的服务。朋友和亲人是双向的,同样顾客也把企业当作亲人和朋友,才会记着想着我们,会为我们的得失而忧心,会关心企业的成长。
不管上帝是否存在,但其能主宰世界这是许多人牢记在心里的。从公司的角度,他们进行了投资,需要利益的回报,而顾客是实现利益回报的衣食父母。老板们把员工当作资本来投资,希望从顾客那里赚取利润,在员工与顾客发生矛盾时,老板有可能会因为让一个顾客满意而开除几名与顾客有争执的员工,而不会为了挽留员工而开罪一个顾客。因为这是一个利益驱动带来的结果,这也是国内的许多公司特别是服务行业的普遍现象:一味强调顾客是上帝,把员工的利益放在所有利益的后面,造成公司缺乏凝聚力。员工绝对不是类似机器、厂房、资金类的资本,而是为公司创造“剩余价值”的主体,顾客只是实现价值满足需要的过程;股东-员工-顾客是企业链的3个内容,它是一个循环系统,股东创立企业为技术、资金和人员提供一个结合的环境,员工在这个环境中发挥能力实现产品或服务,顾客得到满意的产品或服务并注入企业所需发展和回报的资金,资金重回企业进行下个循环,在这个循环中关于鸡重要还是蛋重要的争论是没必要的。
我个人认为一个好的公司一个成功的公司和领导应该把员工放在第一位,把顾客放在第二位,把股东放在第三位,因为没有员工的努力就不会有忠诚的顾客,没有忠诚的顾客就没有股东的利益。顾客不是上帝,顾客和员工是一种互动关系,顾客享受的产品和服务是由员工提供的,因此,员工的满意会带来工作质量的提高,而顾客的满意又反作用于员工,进一步给员工激励。要想有高满意度的顾客,首先要有高满意度的员工,对服务业尤其如此。国外现在有“员工第一,顾客第二”的提法,也不再提“顾客是上帝”,而代之以“顾客是朋友”的讲法,顾客显然不总是对的,所以把他们当作朋友会更实在、自然一些。员工是公司内部的顾客,没有满意的员工就不会有满意的顾客,所以我认为只有使员工工作满意度提高,才能使服务顾客不流于形式。
其实,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如果能真正为顾客多想想,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顾客的感动是很真诚的。
顾客不是上帝,而是朋友,只有当我们真正把顾客当成了朋友,这才是我们最大的资本。如果你真正能让顾客当你是朋友,那么,这样的朋友是会给你的生意带来许多好处的。以真诚的心,去对待每一位顾客,把每一次接待,都当作是在为自己的朋友(甚至是自己)服务,这样你就能得到不少的朋友。
关于上帝的理解是“上帝存在于理想中,上帝是不吃不喝的,存在于冥冥之中,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关注着每一个人的成长--如果你相信上帝存在的话”。对待上帝我们往往是内心里的崇敬,是感恩,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上帝可以要求每一个信上帝的人,而人不能对上帝提出任何要求;上帝一般不买东西,即使买也应该不付款,这是上帝的特权。
顾客则不同,与顾客的交往依据的是市场法则,等价交换,追求双赢;对顾客也需要真诚,需要尊重,但顾客的需要确是实实在在的;对任何顾客而言,没有免费的午餐,所以对待顾客是要有底线的,长期评估买卖双方的盈利原则、互惠互利、互相尊重、理解与支持、道德与法律的规范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对上帝无效的。
经济不断的发展就体现在企业对顾客的态度。商品匮乏时代,企业是上帝,顾客是祈祷者;商品丰富时代,经济繁荣,顾客变成了上帝,企业成为祈祷者。任何理念都有它的历史局限性,把顾客理解为上帝,是特定历史环境下竞争让企业不得不做出的抉择。其实把顾客比喻成为上帝的核心观点就是:上帝永远是对的,所以顾客也永远是对的!一些企业在这条原则的指引下,一味迁就顾客,把顾客高高捧起,一旦员工与顾客发生矛盾,错的永远在员工。通过更深入的思考发现,把顾客喻为上帝还有一层意义:上帝是万能的,有问题他自己会解决。这就怪不得一些企业喊着顾客是上帝,但对顾客的服务却怠慢,做为一名服务人员一听到顾客来退换货就躲避推卸,顾客真是上帝吗?不,不是,上帝是万能的,所以顾客不是上帝。顾客是什么呢?我认为顾客不是上帝,而是我们的亲人、我们的朋友,他没有高高在上,他就在我们的身边,和我们在一起,他需要我们的帮助,时时刻刻需要我们亲情式的服务。朋友和亲人是双向的,同样顾客也把企业当作亲人和朋友,才会记着想着我们,会为我们的得失而忧心,会关心企业的成长。
不管上帝是否存在,但其能主宰世界这是许多人牢记在心里的。从公司的角度,他们进行了投资,需要利益的回报,而顾客是实现利益回报的衣食父母。老板们把员工当作资本来投资,希望从顾客那里赚取利润,在员工与顾客发生矛盾时,老板有可能会因为让一个顾客满意而开除几名与顾客有争执的员工,而不会为了挽留员工而开罪一个顾客。因为这是一个利益驱动带来的结果,这也是国内的许多公司特别是服务行业的普遍现象:一味强调顾客是上帝,把员工的利益放在所有利益的后面,造成公司缺乏凝聚力。员工绝对不是类似机器、厂房、资金类的资本,而是为公司创造“剩余价值”的主体,顾客只是实现价值满足需要的过程;股东-员工-顾客是企业链的3个内容,它是一个循环系统,股东创立企业为技术、资金和人员提供一个结合的环境,员工在这个环境中发挥能力实现产品或服务,顾客得到满意的产品或服务并注入企业所需发展和回报的资金,资金重回企业进行下个循环,在这个循环中关于鸡重要还是蛋重要的争论是没必要的。
我个人认为一个好的公司一个成功的公司和领导应该把员工放在第一位,把顾客放在第二位,把股东放在第三位,因为没有员工的努力就不会有忠诚的顾客,没有忠诚的顾客就没有股东的利益。顾客不是上帝,顾客和员工是一种互动关系,顾客享受的产品和服务是由员工提供的,因此,员工的满意会带来工作质量的提高,而顾客的满意又反作用于员工,进一步给员工激励。要想有高满意度的顾客,首先要有高满意度的员工,对服务业尤其如此。国外现在有“员工第一,顾客第二”的提法,也不再提“顾客是上帝”,而代之以“顾客是朋友”的讲法,顾客显然不总是对的,所以把他们当作朋友会更实在、自然一些。员工是公司内部的顾客,没有满意的员工就不会有满意的顾客,所以我认为只有使员工工作满意度提高,才能使服务顾客不流于形式。
其实,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如果能真正为顾客多想想,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顾客的感动是很真诚的。
顾客不是上帝,而是朋友,只有当我们真正把顾客当成了朋友,这才是我们最大的资本。如果你真正能让顾客当你是朋友,那么,这样的朋友是会给你的生意带来许多好处的。以真诚的心,去对待每一位顾客,把每一次接待,都当作是在为自己的朋友(甚至是自己)服务,这样你就能得到不少的朋友。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不对 顾客不是消费者也不是 顾客是上帝只能一种服务理论从国外传过来 如果国外把顾客当上帝为什门店让都有一个牌子写着 本店有权拒绝为你服务 国内一些巨婴自认为顾客就是上帝而已 上帝是用来信奉的而不是被一些人挂在嘴边出来侮辱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每个顾客都希望得到最好,最高质量的服务。这是消费者心理,没可能花钱买气受啊。有时可能他们曾经上当吃亏,所以会有很多疑问、要求,有时甚至非常苛刻、无理。但是他们却还是认为他们有权利得到帝王般的待遇。
身为服务员,每个人都是潜质顾客。不该用自己的双重标准去判断消费者。如果他们的要求真的太无理,你要做的,只能是礼貌地婉拒,可以选择性地说明你们的难处,别忘了给他们一些专业建议,看他们能否接受。
身为服务员,每个人都是潜质顾客。不该用自己的双重标准去判断消费者。如果他们的要求真的太无理,你要做的,只能是礼貌地婉拒,可以选择性地说明你们的难处,别忘了给他们一些专业建议,看他们能否接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顾客不只是上帝 还是企业的父母 因为顾客满意了就是你的效益成功! 客户不满意那你还有什么业绩? 所以为什么让你们对待客户如上帝 ?上帝什么概念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