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云间》赏析

sudu!!!!!!!!!!!!!!!!!!!!!!!!!!... sudu !!!!!!!!!!!!!!!!!!!!!!!!!! 展开
 我来答
你好嘛23333
高粉答主

2019-06-02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9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1.3万
展开全部

此诗起笔叙艰苦卓绝的飘零生涯,承笔发故土沦丧、山河破碎之悲愤慨叹,转笔抒眷念故土、怀恋亲人之深情,结笔盟誓志恢复之决心。既表达了此去誓死不屈的决心,又对行将永别的故乡流露出无限的依恋和深切的感叹。 全诗思路流畅清晰,感情跌宕豪壮。格调慷慨豪壮,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此诗风格沉郁顿挫,手法老到圆熟,成语典故信手拈来,化入无痕,无一丝童稚气,不像出自十七岁少年之手,这是家学渊源训育和斗争实践磨练相结合的必然结果。全诗意脉流注贯通,语词率真豪壮,虽作者无意求工,但他高度的爱国热忱构成其诗作的内在生命,造成了文品和人品的结合。

《别云间》

【作者】夏完淳 【朝代】明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白话翻译:

三年为抗清兵东走西飘荡,今天兵败被俘作囚入牢房。

无限美好河山失陷伤痛泪,谁还敢说天庭宽阔地又广。

已经知道黄泉之路相逼近,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

鬼雄魂魄等到归来那一日,灵旗下面要将故乡河山看。

扩展资料

弘光元年/顺治二年(1645年),夏完淳时年15岁,从父允彝、师陈子龙在松江起兵抗清。兵败,其父允彝自沉于松塘而死。夏完淳与其师陈子龙继续坚持抵抗。

次年夏完淳与陈子龙、钱旃饮血为盟,共谋复明大业,上书鲁王(朱以海),鲁王遥授中书舍人,参谋太湖吴易军事。

永历元年/顺治四年(1647年)夏,作者因鲁王遥授中书舍人之职而上表谢恩,为清廷发觉,遭到逮捕,被解送南京。《别云间》即是作者在被解送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所作。

百度网友afdf66e
推荐于2017-12-16 · TA获得超过2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37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32万
展开全部
夏完淳《别云间》赏析
作者:碧海青天 2007-02-14 20:03:50

夏完淳《别云间》赏析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夏完淳是明末著名的少年英雄。明清之交,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空前尖锐。甲申年(1644年)三月,农民起义军攻克北京,明崇祯帝自杀,接着清兵入关,李自成战败,清兵大举南下,江南人民奋起抵抗,许多知识分子奋起投入。江南抗清斗争之激烈,为史所罕见。夏完淳之父夏允彝是民末有名学者兼诗人,曾和陈子龙一道组织入社,一起组织、参加抗清斗争。完淳生而早慧,天赋很高。据说他七岁即能赋诗,十一、二岁就留心国事,“低掌谈烽警及九边情形,娓娓可听”,明之后,“揭竿报国,束发从军”,十四岁随父参加抗清斗争,十七岁被捕壮烈殉国。

这首诗题为“别云间”,是作者被捕即将押赴金陵时所作。壮志未酬身先去,他已包必死决心,所以“别”乃决绝的“永别”,而不可作一般的“告别”看。“云间”为上海松江的别称,是作者家乡,这是作者诀别故乡父老的壮烈诗篇。

全诗共八句,章法承转自如,说明诗人心境坦然,视死如归。首联两句概述自己的战斗行踪,表现对家乡的眷眷之心。作者从顺治二年(1645年)起参加抗清斗争,出入于太湖周围地区,前后奋战三年,奔波不休,所以称“三年羁旅”。而归乡不久,就被捕入狱,又告别家乡去南京受审,所以说今日又“南冠”。“南冠”是诗中常典,后成为不忘家乡故国的“囚犯”的代称,暗含处境再险恶,也不忘家乡的隐衷。“又”字束发无限感慨,进日一别,永远也无再踏故土的可能了。

第二联紧接首联,所抒之情扩展到对整个国家败亡后的极度痛苦。眼看大好河山沦于异族之手,自己空有复国壮志,希望已十分渺茫,只有涕泪满襟。“无限”之泪,为我河山而垂,情不可抑,情不可禁。作者还化用前人诗句,寄寓了国恨家仇无处伸张的愤激之情。“谁言天地宽”,既然天地容不得志士抗争,那么还算什么宽广辽阔!用反问句式,能激起所有抗清志士的共鸣。

第三联表情达意深沉悲壮。“已知泉路近”,是说宁愿一死,决不屈膝求生,这是置生死于度外的大义凛然,有着意贯长虹的浩然正气。然而“无情未必真豪杰”,以下笔锋一转,“欲别故乡难”,又表达对故园父老乡亲命运的担心,对父母妻子难以割舍的柔情,这是儿女情长,却并非英雄气短,而是人性至情的切实体现,它使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更加有血有肉,完美而丰满。

尾联卒章言志,显示诗人崇高的品质和不屈的斗志,情绪上造成全诗高潮。“毅魄”出自屈原《国殇》,说明自己将为国捐躯,用典恰当而而含意无穷。它紧承“欲别”句,言今日告别再当返乡,只能是魂魄归来和亲人重聚,又一次含蓄重申必死之决心和对故园的热恋。“灵旗”,借典指抗清旗帜,诗人期望家乡的亲人们,要继承遗愿高举抗清的大旗,自己就是化为魂魄也还要为抗清事业鼓劲加油,这信念执着而顽强。正像作者《狱中上母书》所说“恶梦十七年,报仇在来时,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这崇高的民族气节,令后人感动不已。

这首诗风格沉郁顿挫,手法老到圆熟,成语典故信手拈来,化入无痕,无一丝童稚气,不像出自十七岁少年之手,这是家学渊源训育和斗争实践磨练相结合的必然结果。全诗意脉流注贯通,语词率真豪壮,虽作者无意求工,但他高度的爱国热忱构成其诗作的内在生命,造成了文品和人品的完美结合,赋就了人间第一等真诗。
http://blog.sina.com.cn/s/reader_4b88fca601000962.html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邰明雨as
高粉答主

2020-09-22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答主
回答量:13.1万
采纳率:7%
帮助的人:6341万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徐门怨
2008-09-17 · TA获得超过211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7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41万
展开全部
http://baike.baidu.com/view/133907.htm
自己看吧,懒得写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