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代人写不出古代那样美的诗词?
现代人也不比古人笨啊,况且学习条件比古人好多了,为什么就写不出古代那样美的古诗词呢?这其中还是有一定原因的。
生活环境的改变是影响现代人写不出古代那样美的诗词的原因之一。生活节奏,生活追求,生活认知,等差距。简单的说,以前的古人以读书为首,所以彬彬有礼,以德为先,现在呢?以金钱为首,尔虞我诈,以利为先。通讯方式和交通方式也变了,古人出行是坐马车和坐船,传递消息只能送信,古人学习的是四书五经,这些改变造成了现代人很难写出优美的古诗词。
除此以外,现代人和古代人学习的东西不同。古诗词有很强的音律美,又有很深的内层涵义和各式各样的外在修饰而现代人已不像古人那样学习韵律,而是更多的在于技术理论方面的知识,毕竟现在科技发展起来,古代的教学是传统死板的,根本跟不上现代发展的脚步。都是以现代社会主义发展为核心去学习打造更强国。
还有就是古代人和现代人的认知观念,求学态度的差异。你看那些奋力学习的例子大多都是从古代而来,像程门立雪啊,凿壁借光啊等等,那时古代人对求学是非常看重的,把求学当做一生之重,《送东阳马生序》中那求学态度在现代可谓是难得一见的。现代人生活环境好了,追求心上进心没有,而且求学态度还极其不认真,这哪能写出那样美的诗词?
总之,虽然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已经慢慢改变了整个人类,但是我们也不应该失去一颗对古代诗词热爱的心,那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我们中国人应该将其传扬而不是将其淡化。
的意境是什么?其实就是社会、生活、环境等等的情感反射,是人的情感在此方面的文字特殊集中表达。时代不同了,环境就变了,诗词的内容一定也变化;现在的社会你有二三个“心眼”算是傻子。大家想想看,一个人有十几个“心眼”,再用那些“心眼”去写诗词能出现什么东西?过去的诗人是一心一意的写诗词,现在可能吗?诗词就是个人情感表达,人经历多了心眼多了你想表达的一定也多。传统诗词本身是精炼的词汇表达专一的情感。
现在正好相反,想表达专一的情感几乎不可能,因为社会太复杂而情感结果更复杂;这样的结果还能表达的人一定也复杂的富有更多的想象力及语言能力,天南地北的上下左右等等全来了呀!敢写的这样写下去能是什么东西?几乎一定是社会生活的“操作法”或者是“说明书”了,内容一定丰富极了
古人写诗词就不一样,语句怎么散,内容都能窜起来,情感还是单一的表达。那样词汇的运用就显单一清廉,而表达出的内容更亮绝显艳丽。总之社会巨变情感也在变,想表达的情感一定也多变;情感多了就不是情感了,想表达情感一定会出现“生活说明书”。
文化历史环境到思维方式都不同了,现在的社会生活节奏太快,人们的心态也比较浮躁,终日为了生活而奔波,况且这也不是诗歌创作应有的大环境。以前的古人以读书为首,以德为先,所以彬彬有礼,现在呢?
现代人已经被孔方兄所左右了,这就是为什么心态越来越浮躁的原因. 所以也就写不出来那样意境和大气的诗词了。现代社会的价值观是孔方兄和权最重要,大家的心思都是围绕这两个东西转的,你说还能写出什么佳作?不随波逐流就已经很不错了。
其次,好诗句不等于优美的诗句。诗歌有太多种风格,感觉上,婉约派的诗就挺优美的。比如南唐大帝李先生的“春花秋月何时了……”。然而,优美只是词藻形式上的特征而已,并不是风格。诗词的发展历经很多阶段,其中魏晋时期,诗歌重在风骨,而晋之后至南北朝就重在词藻上的华丽了!比如我们亲爱的东晋陶先生,其“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读来并不优美,也正是因此,在当时那个只看中词藻的时代,他的诗并不招人待见。可是后来人们读着读着,发现不对,那些词藻优美的很多内容空洞,意境浅薄,反而是咱陶县长的诗,读来虽然很通俗,但是却意境高远,淡泊宁静,发人深省——这一比之后,陶老师就不朽了。可见好诗绝不是堆砌辞藻堆出来的。
再次,题主混淆了一个概念,那就是学诗。今天的学生虽然也学历代的诗,甚至太多的经典诗词都口能成诵,但是此学诗并非彼学诗也!要知道,今天的人学诗其实跟学其他课文是一样的,无外乎明题意、找重点、挖主旨等等,他们在进行的工作其实是分析而不是创作,他们只知道诗歌的既成之后,却不知道诗歌的既成之前,因此,他们其实是在读诗,而不是在学诗。也因此,他们其实是读者而不是诗人!读者写不出来诗,这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最后,诗歌是一个专业,学诗也是一个系统的认知过程。它简单却又不简单,说它简单,是因为,格律就像流行歌曲的调,只要掌握了那个调,写诗就跟填词差不多;说它不简单,是因为,诗歌本身还是个语言艺术,是个咏志抒情的工具,形式相对来说好掌握,但意境就全凭各人的修为了!好诗必定是意境绝妙的诗!古人讲,言有尽而意无穷,话说完了,但是余意绕梁,玩味不尽——这就是功夫了!古人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就是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而不得不苦苦思索,语言文字正是在这种苦苦思索之下才变得那样意义丰富,这才是学诗呢!如果今人能像古人那样真正的学诗,怎么可能写不出来好句子?毕竟,中国文字数以万计,这上万个汉字自由组合会有多少结果?我们不妨来算一下,一首最简单的五绝,不过20个字,从一万个字里挑出20个字来自由组合,有多少结果?一万的二十次方!这么多结果当中,即便我们取万万分之一的精品率,结果也是相当震撼的!因此,好诗远没有被写完!
时代不同了,环境就变了,诗词的内容一定也变化;现在的社会你有二三个“心眼”算是傻子。大家想想看,一个人有十几个“心眼”,再用那些“心眼”去写诗词能出现什么东西?过去的诗人是一心一意的写诗词,现在可能吗?诗词就是个人情感表达,人经历多了心眼多了你想表达的一定也多。传统诗词本身是精炼的词汇表达专一的情感。现在正好相反,想表达专一的情感几乎不可能,因为社会太复杂而情感结果更复杂;这样的结果还能表达的人一定也复杂的富有更多的想象力及语言能力,天南地北的上下左右等等全来了呀!敢写的这样写下去能是什么东西?几乎一定是社会生活的“操作法”或者是“说明书”了,内容一定丰富极了。
古人写诗词就不一样,语句怎么散,内容都能窜起来,情感还是单一的表达。那样词汇的运用就显单一清廉,而表达出的内容更亮绝显艳丽。
总之社会巨变情感也在变,想表达的情感一定也多变;情感多了就不是情感了,想表达情感一定会出现“生活说明书”。
最后我告诉大家,现代人写诗词一定或多或少的出现说明书“格式”。这一定不是古人的诗词;其实这就是我强调的中国诗词第三次爆发的“通俗诗词”。中国诗词从表达的内容与表达的形式及情感看,我给其划分为三大类。最早也就是其一是“情趣类”;这个时候出现诗歌就是真情感爆发。第二个出现的是“风景类”;这个时候也出现情趣类诗词,是原始真情感“返祖”,当然人们的情感重点在向外自然风景类扩散,所以我们能看见宋词出现了,就是说此时中国文化人接受多样性了(这个转变不得了呀!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很固执的,能变化,一定是外在能力在起作用)。现在或者说将来如果再大量爆发出现 应当是其三“通俗类”,这是进一步文化的多样性产生的!
整体全面看,中国诗词是从少数人向外发展,是由单一向群体再向大众的扩散;诗词的内容也一定是由单一的情感表达向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发展;语言当然更加丰富,这其实是进步。我们看中国画你就能看清楚,由早期单调的水墨向现在的多色彩发展了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