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楷刑法学讲义》:知法不犯法

 我来答
舒适还明净的海鸥i
2022-07-25 · TA获得超过1.7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8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8万
展开全部
秋游的路上,大爷大妈们看见了路边一颗结满果的枣子树,不约而同地停下脚步,围着果树就是一顿狂摘。你看不过眼想去劝阻,却被怼一句“摘点怎么了,路边的野生的,摘了又不犯法”。得,一句“不犯法”硬是把你憋得出不来声。

日常生活里,我们没少拿“不犯法”这个标准为自己的行为做辩护。但到底哪些行为是触犯了法律,哪些又是合法合理的?要想弄清这个问题,就需要我们去了解法学的知识。

说实话,真正的法律规范就跟数理化一样,专业得让人头疼,真要去研究透那好几大千的法律规范,想必一般人定会高呼“炸脑子”!

显然,这个问题专业的法律人士也意识到了。于是,这些 专业人士开始出马,为我们将难懂的理论化简成普通老百姓都懂的文字,让我们有能力做到知法不犯法。

在这些专业的法学著作中,我比较欣赏 清华大学法学教授张明楷 编撰的 《张明楷刑法学讲义》 。

这本书围绕刑法学这门“近在咫尺远在天边”的学问,将刑法学是什么、刑法是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的这些内容通通囊括进七百页的精髓中,每一小讲都用“理论+案例”的方式,层层剖析一个现实问题,直至读者明白刑法和案例之间哪种联系才是正确的。

全书设计了100多个具体问题,比如说“我和你妈同时掉水里你先救谁”、“经过他人同意使用他人身份证算盗用吗”。这样的问题我们没少思考,却很难用常识去判断。因此,有了法律作为判断依据,我们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更清晰。

拿一个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事来说。

“高空抛物”,这个随着住宅楼层升高而日渐突出的社会问题,在今年三月份,终于以明确的罪名写进了我们国家的刑法当中。这条新增的法律规范让我们享受更高质量现代生活的同时,仍然受到法律的保护。

在这条法律规范没有出现以前,新闻报道过“小孩子从高楼丢玩具”“夫妻吵架一怒之下往楼下扔家电”等内容。在这些报道里,有的是无人伤亡的万幸,有的却是无辜被砸的愤怒。随着这类新闻的增多,一时间人们走在高楼底下都惶恐不安。

人们会害怕“高空抛物”,是潜意识中觉得“高空坠落的物体具有危险性”。其次,无辜被坠落的物体砸伤,还要自掏腰包付医药费就太说不过去了。因此,当这个问题越发尖锐起来,对公共财产及老百姓的安全都存在威胁时,刑法也就相应地做出了更新。

当刑法学对某个社会真实问题做出充足的研究之后,就会有对应的法律规范更新到刑法中。这也是刑法之所以存在的根本——解决社会的真实问题。

一个问题要解决,就得有合适的方法。书本里面,张明楷教授举了一个问题作为例子开头——“ 在10楼浇花时不小心撞下去一个花盆,构成本罪吗 ”?

普通人好像你和我,如果对法律规范不是那么了解的话,会基于被砸的这种想象危险,而愤怒地认定行为者有罪。但教授在书的一开始说过“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的愤怒当作认定某种行为构不构成犯罪的理由 ”。

刑法里有个铁则—— 罪刑法定 。只有明明白白写在法典里的罪行和刑罚,才能依法判处。

在“高空抛物”这个情景里,存在主观故意和客观过失两种情况。两种情况的定罪依据不同、罪名也不相同。

当然,抛掷的物体是燃烧物、爆炸物、伤害性较小的物品还是具有剥夺他人生命的危险物,这些也都是造成不同行为结果的关键,同时也是判定罪名的依据。

再一个,抛掷的物品是否伤害到人、是在自家还是工地上抛掷的也在刑法中有着对应的描述及定罪。

仔细读读这本刑法学讲义,你会发现,那些你想当然论罪的情况或是存疑的行为,书里都给你作出了解答。

身为普通的老百姓,我们不说要像法律精英那样对这个领域了如指掌,但我们需要去了解一些相关信息,在危急时刻不意气用事,而是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对法律规范的了解也让我们更能审慎自己的行为,不侵犯他人的法律权益。

不过,还是有人会说:“法律条条框框太多,行动一点也不自由。”有这样想法的人,多半就是个“法盲”。

法律的存在,本意不是为了惩罚人。它的出现是为了规范、限制部分存在违法行为的人继续做出伤害他人权益的行动,它的严厉惩罚也是为了震慑具有违法意识但还没有付诸行动的那些人。

老百姓想要的生活,是幸福的。那什么才叫幸福?有序开展日常活动、不受生命、财产威胁的生活才是幸福。而这种幸福生活的保障就是法律。

有的人可能会说:“我平日里什么坏事也不干,是个守法的好公民。”这样的自我评价就跟文章开头说的“老人摘路边果”的例子是一样的, 你真的区分清楚道德与法律的界限了么?

就拿在自媒体平台发布评论这个事来说。我们曾经义愤填膺地留下过多少“直抒胸臆”的话?虽然我们的初心不坏,只是希望这个世界能因为更多正义之言的发声而变得更加美好。但我们不要忘了,思考也好,语言也罢,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就像张明楷教授在第一章第3小节“刑法解释”中所说:

“任何用语,哪怕核心意义很明确,也总会向边缘扩展,造成外延的模糊。而且绝大多数用语都有多个意思,如果没有合理的解释,就会造成误解。”

语言的这两点特性,决定了我们需要对自己的言论慎之又慎。

不是有“刀子嘴豆腐心”这种说法嘛!你的心肠是好的,但表达不当就会造成误会甚至因此结仇。

所以,我们虽然拥有在网络发言的权利,但要仔细思量从我们手中打出的每一句话。不要让这个世界因为我们的发声而乱了它前进的脚步。

没有法益损害的日子里,法律就是我们不花一分钱就能拥有的“保险”,它给了我们护体的“金钟罩”,隔绝了想要伤害我们的行为。倘若遇到了法益受损的事情,这个“保险”还能生效,为我们追讨回应有的正义。

21世纪,请当一个知法守法的老好人,而不是一个“不知者无畏”的狂徒。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您可能需要的服务
百度律临官方认证律师咨询
平均3分钟响应 | 问题解决率99% | 24小时在线
立即免费咨询律师
11794人正在获得一对一解答
天津金色童年5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昆明彩云之南5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昆明彩云之南5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还有疑问? 马上咨询36694位在线律师,3分钟快速解答
立即免费咨询律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