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的主要工作
管理者的主要工作
管理者的主要工作,决策是管理者的主要工作,管理者不同于一般的员工,员工的主要工作就是执行,而执行管理者是下发所有的任务,那么你知道管理者的主要工作都有哪些吗。
管理者的主要工作1
管理者分为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角色(职责)不同。
1、 基层管理者
主要职责是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人员,保证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计划和指令。 他们主要关心的是具体任务的完成。
2、中层管理者
承上启下。主要职责是正确领会高层的指示精神,创造性地结合本部门的工作实际,有效指挥各基层管理者开展工作。 注重的是日常管理事务。
3、高层管理者
对组织负全责,主要侧重于沟通组织与外部的联系和决定组织的大政方针。 注重良好环境的创造和重大决策的正确性。
管理者的主要工作2
管理者的重点工作是建设运营系统。
运营系统是业务开展的基础,而运营的内核是:组织结构、授权、流程、制度、激励等,其他管理手段都需要通过这些“内核”来真正落地。若内核没有基本建好,企业无法贯标、无法有效落实其他管理工作、无法培养和使用高级职业人才,更无法承载更多业务工作,导致企业做不大。当我们具备基本的内核和内核的维护能力,再去做其他的管理工作。在实际操作中,这些工作项是迭代交织在一起的,但是一定不能忘了所有管理工作必须要通过内核落地这个逻辑。
当然,管理者的工作不能只是做系统建设,要区分管理级别,结合具体情况进行。
任正非说:“砍掉高层的手脚,砍掉中层的屁股,砍掉基层的脑袋”。高层管理者的主要精力应放在系统建设、方向把控等方面,尽量少“技痒”,去代替或干扰下属干工作;中层管理者则不要坐在办公室,多去现场看看走走,需要做好系统建设和业务目标实现两件事情,协调好两者的“矛盾”,且重点也是系统建设。
中层管理者既要实现当前目标,解决当下出现的紧急业务问题,更应做好系统建设,思考如何让反复出现的问题不再出现。
中层管理者是“一纵一横”(系统与业务)的关键落地力量,一定要把系统建设看成是完善管理和更好实现目标的工具,而不是任务;
基层管理者或者员工重在执行,有好的建议可以通过既定渠道进行反馈,帮助完善系统,但是一定不能自作聪明,擅自改变做事规则,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执行。因为系统之所以为系统,是考虑了全局最优,擅自行动犯错的可能性极大
管理者的主要工作3
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
很多人做了管理者之后,发现自己变成了世界上最忙的人。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还晚;干得比牛多,吃得比猪还少。而一些有经验的管理者却信手拈来轻轻松松。这其中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呢?管理工作是什么?管理者创造了哪些价值?招商宝建材网认为管理者在以下四类工作中创造价值:
① 在重要策略上达成共识。管理者把工作重点放在如何增强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上,以更少的时间、精力、投资、错误等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运用战略部署的精益管理工具获得共识是高层管理者的主要工作。但请不要认为高层管理者可以单独做出重要的决定;相反地,他们需要通过与企业内其他不同级别的员工对话来了解组织当前的问题和机遇,从而达成共识、做出决定。
② 针对战略部署选定的重要指标解决问题,并评估来自下属的建议。这主要是中层管理人员的工作,在企业里使用A3,推动“计划 - 执行 - 检查– 调整”循环。
③ 稳定企业的主要流程。这意味着流程中的每一个步骤都能满足客户的需求,按标准运转,具有足够的产能,并且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可以按客户需求调整生产程序。这样的流程可以保证价值流顺畅无阻,让改善活动得以持续。这主要是一线经理的工作,他们的重点工作是实施标准化的管理,以及改善活动。
④ 培养下一代管理者。这是各层管理者的共同职责,也是他们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他们可以使用A3来培养新的管理者,在现场学习中经由导师的辅导,以及与其他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去分析问题,并且找出解决的方案。
如果这些是管理者的职责,那么这些工作和当前的管理者所做的事情有何不同呢?以经验来看,两者之间几乎没有共同点。我观察过很多管理者把时间浪费在一些日常事务上,比如说:检查工作、开一些没有效率的会议、撰写报告、对员工发展毫无益处的员工评估等。除了这些事项之外,他们把余下的时间用来处理返工,这里的返工指的是当流程出现故障时,管理者及时介入解决问题。大多数管理者认为这就是他们的职责,是他们为企业创造的真正价值。
管理者日常工作和应该做的重点工作之间的差距,就是管理工作中的`浪费。这种浪费会导致大量员工的工作徒劳无功,且错失商机,因此亟待解决。如何消除这些管理上的浪费,是我们今后几年里将面对的重大挑战。
朱兰博士是举世公认的最伟大的质量管理大师之一,被誉为质量领域的“首席建筑师”。朱兰博士对中国质量管理非常关心,在2004年出版的《朱兰自传》(中文版)自序中,朱兰博士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感到高兴,并且“注意到媒体报道很少涉及出口产品的质量问题”。只可惜朱兰博士高兴的有点早,近年来,中国的质量事件层出不穷,更有愈演愈烈之势。2012年刚刚过半,就先后曝出“劣质空调室外支架、奶酒8成系奶精勾兑、废弃骨头制食用明胶、立顿茶包含高毒农药、可乐混入消毒液、哈尔滨大桥断裂”等等质量事件,造成的人身伤害和损失更是一次比一次让人触目惊心。
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质量事件,我们在扼腕叹息、痛定思痛的同时,更需要的是理性思考。谁应当为质量事件负责?如何避免质量事件再次发生?究竟谁是质量管理的责任者?朱兰博士认为大部分质量问题是管理层的错误而并非工作层的技巧问题,他认为管理层控制的缺陷占所有质量问题的 80% 还要多。由此我们可以推定,质量必定是管理者的职责。
质量是各个利益相关者都十分关注的事情,必须由管理者来协调。朱兰博士强调,“质量是一种合用性,即产品在使用期间能满足使用者的要求。”也就是说,质量首先要满足顾客对产品的使用要求。然而,伴随着现代商业社会的竞争发展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懈追求,质量的内涵和外延已经发生了深刻改变。一起质量事件发生后,受损害的已不仅仅是顾客自身,还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NGO、媒体、投资者和员工等利益相关者。刚刚发生的哈尔滨阳明滩大桥断裂事件,乍看似乎是一起重大安全事故,但不难分析,其背后一定是工程建设的质量问题,该大桥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一定难辞其咎。哈尔滨政府主管部门组织的事故调查以及随后的行政问责将会持续受到媒体和公众的关注。
由此可见,“利益相关者”已逐渐成为质量的“利害相关者”,不得不纷纷表示对质量的关注。此时,质量事件就成为考验管理者危机管理能力的试金石。然而,管理者尤其是各级政府部门的管理者不应仅仅在质量事件发生后的`忙于充当“消防员”,而应保持高度的质量意识,从源头严控质量责任,确保使质量事件“胎死腹中”。各类管理者应当争作质量管理的“策划大师”。
质量管理,尤其是全面质量管理涉及到各个职能领域,必须由管理者来统筹。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以质量管理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组织所有者、员工、供营商、合作伙伴或社会等利益相关者受益而使组织达到长期成功的一种管理途径。它涉及到从事产品或服务生产的各个职能领域,如研究与开发、市场研究、财务、营运、营销与销售、人力资源、供应商关系、顾客服务、行政管理和支持性活动等。
全面质量管理必定是全过程管理、全企业管理和全员管理。普通员工尚且如此,管理者更是责无旁贷,需要不断地营造质量意识,制定变革计划,指出问题原因所在,授权试点改革,协助克服抗拒阻力及贯彻执行解决方案等等。
管理者特别是最高管理者还需要具有战略高度和全局意识,视质量为组织的生命。ISO9000提出的八大质量管理原则,其中有个重要原则就是领导作用。最高管理者是一个组织的最高领导,有责任制订质量政策,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向组织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制订质量方针和目标,设立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为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提供必要的资源,并做好管理评审工作。更为重要的是,朱兰博士指出,最高管理者可以授权下属进行质量改进,但最高管理者必须亲自担任一系列角色,如参加质量委员会、评审质量改进情况、表彰认可、修改薪酬制度、参加项目团队等,并特别强调这些角色是“不可下授的”的。
质量大Q是经营质量,属商业范畴,必须由管理者来主导。现代商业社会发展到新的阶段,质量管理也从最初的以制造质量为主即小Q时代步入到经营质量即大Q质量时代。管理者所关注的质量已不单单是产品质量,而应从整个商业社会的全景去考量质量。质量问题已不仅仅是管理者的责任问题,还涉及到更高层面的人性问题即商业伦理。在人们从对温饱的需求中解放出来后,人们对健康的追求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保健食品迎来了爆发时期。然而浮华深处隐藏的是细细暗流,“帝泽牌健怡胶囊”、“悦通牌升泰胶囊”、“清脂苦瓜素”等假冒保健食品屡见不鲜。一次次质量事件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健康的损失,还有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和信仰的抛弃。这些企业的管理者在攫取高额收入的同时出卖了自己的灵魂,让人们既感到惋惜又很是心痛。
朱兰博士在《朱兰自传》中文版序言中强调,“日本之所以能够后来发展成为超级经济强国是同它的优质产品密不可分的。”日本经验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一种畅销产品要求生产厂商同时满足多种指标:客户需求,产品无故障,成本低廉,交付及时。”进入21世纪以来,消费者对质量期望值的提升将持续成为一种趋势。朱兰博士指出,“关注质量也正是整个社会广泛应用科学技术所形成的时代特征。”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消费者的关注点必定是我们转型升级的方向,各类管理者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理当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在朱兰博士“质量建筑师”的心灵感召之下,担当起中国产品“质量建筑”的历史使命。